问古寻今黑扎营
作者:徐少有
枕倚龙王山,襟带滁河,素有“来大美盘城品健康葡萄”之美誉的盘城黑扎营,是滁河风光带的一颗水乡田园明珠。滁河是她的母亲河,伴随着历史的长河静默地流淌着,守望着数千年人文遗韵,追寻着黑扎营人的精神血脉之源泉,并渗入到他们的心灵深处。
缱绻柔情寓景中,这里便是我魂牵梦萦的地方。站在修葺一新的滁河大堤上,冬风萧索今又是,换了人间。我凝望着黑扎营千顷良田,一如当年西楚霸王项羽千里江山尽收眼底。征战沙场的烽烟犹在,往事越千年,仿佛昨日仍历历在目,今日跨越于江苏与安徽交界的黑扎营大桥,数年后将在滁河两岸绽放雄姿。此时在此品嚼着厚蕴悠长、原汁原味的“老十九”鹅,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土生土长的黑扎营人李成庭在探寻“老十九”鹅的独特秘制工艺的过程中,追求生命的价值,留下心中的乡愁美食情愫。悠享这一刻,记忆和思绪在融合、沉浸、缘聚的时空穿透中渐行渐近,渐行渐远……
滁河暮歌
在中国历史上,西楚霸王自刎于乌江广为人知,但黑扎营与霸王兴衰的历史渊源却鲜为人知。唐宋之前,全椒至乌江的主要官道先经过滁河沿岸湿地,再从张家堡(黑扎营)渡过滁河,最后至宣化渡(今浦口)。在有关历史文献和现实的地理因素的支撑下,我们可以勾勒出项羽当初到黑扎营的路线:阴陵山(霸王泉、鲁妃庙)→霸王鞭→黑扎营。
黑扎营,很早就出现在多种史籍中,据《江浦埤乘》记载:“天然河在三汊河东南,自张家堡至塔塘营皆是(《秋艇集》)。……《景定建康志》云:盱眙县有小路由张店上下,亦可径至宣化渡。……咸宁关在浦口城朝宗门外左所巷口,北通张家堡大路(《旧志》)。”天然河现名朱家山河,为滁河南边支流。其丁字河口处,河北岸为安徽省来安县张家堡,河南岸朱家山河也叫张家堡。朱家山河东则为黑扎营。
两千多年前的楚汉相争,项羽在垓下(今安徽灵璧县东南)与刘邦决战,刘邦用张良之计,命汉军中的楚人于夜晚唱起楚地民歌,项羽大军以为大后方已落入刘邦之手,军心涣散,不断有兵士逃亡。项羽见大势已去,率八百骑兵,护卫着中军老幼,连夜向南方突围。在突围过程中,不断有汉军大队人马追杀,幸得这八百骑兵均是早年随楚霸王起事之时的江东子弟,忠贞不贰,在项羽的率领下,于乱军中左突右冲,守护着虞姬等女眷一路退至六合(今浦口区境内)乌江。
遥想当年漆黑夜,项羽等人沿滁河隐蔽而行,闻得追兵马蹄声渐远,见此地草木高深、水流不急,便下马休息清点人数。他望着身边仅存的二十九名骑兵以及为数不多的家眷,眼底不禁划过一丝悲凉。此时,一名兵士突然滚鞍落马,原来他身上多处受创,再加几日水米未进,身体早就虚弱不堪。但他不愿为汉军所俘,便求项羽一剑了结自己。项羽含泪拔剑欲刺,无奈心有不忍,便把他留在当地,任其别处求生,虞姬也将仅有的一个贴身侍女留下与其相伴。项羽见此情景,他本悲凉的目光中燃起了一丝希望的光芒。忆当年起兵反秦时,战巨鹿、收潼关、称霸王,最终却虎落平阳、垂翼暴鳞。一番告别后,远处又响起汉军铁骑声,项羽目光如炬,重新披挂,率二十八骑兵与虞姬向南方遁去,不久便隐匿于夜色之中。
乌江一别,他的部分手下留于滁河之畔,仅存的兵士与侍女换上寻常服装,易姓改名,结为夫妻,在滁河边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织布耕地、生儿育女,加之不断有流民会聚于此,遂形成自然村落。而这一夜并未被岁月遗忘,为纪念项羽曾在此扎营过夜,人们将此地命名为黑扎营,由此,楚霸王项羽的英雄史诗也在当地世代流传。
黑扎营大桥、“老十九”鹅
如果说项羽是枕倚滁河情怀的一块玉石,那么,筑梦黑扎营大桥则一直是两岸人民的百年期盼。
长期以来,江苏与安徽的百姓往来,皆依渡船摆渡过河。适逢江北新区成立5周年这一历史性节点,宁滁遗留的百年“卡脖子”交通工程,因江北新区的崛起而重塑。目前,有关方面就黑扎营大桥的相关事宜,双方已达成一致共识,这一即将付诸实施的重大工程从规划蓝图变为历史现实。
满目江北多胜景,只话新区又缩影——黑扎营大桥。一个建筑的符号,一个地域建筑的标识。历史因桥而生动,因水而相依。一河一视界,一桥一动脉。正因此大桥的沟通纽带,地缘相近,人缘相亲,心桥相连。未来已至,只等你来。从此,滁河两岸旧貌换新颜,也必将成为滁河风光带上一道靓丽的新干线,更预示着新时代的新生之桥、和谐之桥、复兴之桥。
其实,在此桥之前,亦有一人之名响彻黑扎营,那便是李成庭,其感人故事有如一块美玉,熠熠生辉。
“老十九”鹅,经养鹅、选鹅、煮鹅……一道道繁复严谨而又暗藏玄机的工序而闻名四乡八邻。
关于其味道,李成庭有着自己的认知,寻味“老十九”的秘笈,有着一个手艺人的酸甜百味。鹅肉紧实,老而不柴;鹅肝柔嫩,卤味醇厚;鹅掌筋道,越嚼越香;鹅胗爽脆,咸鲜适口。这,就是“老十九”鹅的独特魅力,从肉到骨头,每一部分都充满着浓烈而悠长的美味。
在一些吃货看来,舌尖上的“老十九”鹅最好吃的部分不是肉,而是鹅头。嫩如豆腐的脑仁、软糯甘香的鹅眼窝,配上一口黄酒,滋味美极了。
为了做好“老十九”鹅,他四处找关系打听,了解到滁州有个老师傅做了几十年盐水鹅,在当地很有名,于是在年的冬天。他“三顾茅庐”,尤其是第三次登门拜访时,空中飘着鹅毛大雪,他在屋外等候了足足有三个小时,只为见老师傅一面。其赤诚之心深深打动了老人,从不收徒弟的老师傅破例允许他跟着自己学,并约法三章。为了学好手艺,他不知疲倦地奔波在滁州和黑扎营间,在学习研究了一个月后,他用心掌握了做老鹅的秘制步骤、独特的传统工艺配方等,笔记更是记了整整一大册子,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修成正果。
现如今,黑扎营大桥的建立,将与他相辅相成,一人一桥一倩影,一绿一家一情致。从而构建人与桥自然共生,奏响一曲人桥辉映的最强音,黑扎营由此也必将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
漫步于此,我心静如水,心清如莲。是啊,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凭栏处,从此岸之桥抵达彼岸之桥,也同样地,一方水土培育一方特产。
徜徉于黑扎营大桥两岸,人间灯火尽阑珊。此情此境,不禁感慨尤多——在回望历史与眺望现代之间,在人文气节与沧海桑田之间,在风云激荡与醉美风姿、烟火气味之间,从征战天下之项羽到黑扎营今非之昔比、独具匠心之成庭,从一段神话到一段佳话。
不经意间,那追思的蹩然足音则化作绵绵不绝的生命回响啊!于今日,这心泊之旅,书写着一幅古韵流变与今辉蝶变之水墨画卷……
作者简介徐少有,南大工商管理硕士MBA,南京文化创意产业协会会员,上海徐少有品牌咨询策划服务有限公司创始人兼CEO。做过操作工和销售,担任过专栏作家、评论员,在广告公司任首席策划,在苏州西园寺从事旅游文案策划。现任江北新区作协理事、综合行政部主任,曾荣获“中国十大品牌策划专家”称号,作品多次在国际、国家级创意策划应邀竞标中荣获大奖以及金奖、银奖等奖项。有散文、评论、诗歌、杂文等散见于国家和省市级报刊。与人合作在港台发表著作、文章。在“海外中国研究丛书”(江苏人民出版社品牌图书)刊登系列论文、书评等。于年荣获浦口“学习之星”称号,接受过浦口电视台《孙萍视线·人物专访》;《南京日报》《金陵晚报》《扬子晚报》、凤凰网、中央电视台等均有报道。
值班编辑:季勇
校对:徐少有
副主编:朱倩华主编:钟远红总编:邹雷扫码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topaying.com/jlwbfz/129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