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南京日报」
深夜12点,脱下厚重的防护服,摘下沉闷的防护口罩,东南大学成贤学院级工程管理专业新生鲁骏扬结束了一天的志愿服务工作。
来不及擦掉脸上的汗水,眉宇间稚气未脱的小伙子拿起一瓶矿泉水一饮而尽。
南京疫情暴发时,这位00后小伙还在计划着假期的种种出游活动。“旅行计划暂时不能成行了,不能就这样让暑假泡汤了,我萌生了参加志愿服务、为家乡出份力的想法。”于是鲁骏扬主动报名,走上抗疫志愿者的岗位,在核酸采集点负责录入信息,维护现场秩序。
像鲁骏扬这样,奋战在南京抗疫一线的00后还有很多,他们不怕吃苦、不怕困难,展现出的青春力量以及责任担当让人刮目相看。
抗疫志愿者征集令一发,名额被“秒杀”
南京医科大学名志愿者主动投身到核酸检测、社区宣讲工作中;中国药科大学名学生成为抗疫志愿者;南京中医药大学多名志愿者积极参与到防疫一线;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名志愿者分赴社区,减轻社区工作者的压力……
“志愿者报名通知发了不到10分钟,人员召集完毕,火速整理,火速赶往培训地点,火速前往核酸检测地,火速上岗。”南京医科大学相关负责人说,同学们惊人的速度令人心生感动。
南京中医药大学在第二次招募志愿者时扩大了招募范围,不到2分钟,分配名额被“一抢而空”。岳启予是该校级中西医临床专业的学生,也是一名00后党员。南京突发疫情后,她第一时间响应学校号召,奔赴抗疫一线。自7月25日起,岳启予成为第二轮、第三轮、第五轮核酸检测志愿者、社区AED急救志愿者、流行病学调查志愿者……17天来她转战多个岗位,发挥专业特长,近70小时奋战在抗疫一线。
7月22日,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团委发出“志愿者征集令”,短短半小时,名志愿者集结完毕。志愿者迅速奔赴各个社区,分组分工,轮岗值班:负责登记疫苗接种者身份信息、帮助老年人了解接种流程、带领社区居民进行核酸检测、配合网格员逐户通知居民进行核酸检测。
“这些天,孩子们的到来为我们分担了很大压力。他们很有担当,在高温下任劳任怨,和社区工作者奋战到深夜,为他们点赞!”秦淮区瑞金路街道组织委员邱子雁说。
多名准大学生,志愿服务现场收到录取通知书
“您好,请戴好口罩,保持一米距离,主动出示苏康码。”疫情发生以来,准大学生朱俊宇便主动请战,要求在燕子矶街道下庙社区核酸采集点当志愿者。
7月24日,正在志愿服务的他收到大学录取通知书,成为南京中医药大学级新生。谈到志愿服务体会时,这位00后小伙子害羞地笑笑,他说,期望将来能成为一名合格的医生,为越来越多的人服务。
与朱俊宇一样,准大学生鲁骏扬的暑假也意义非凡。8月3日,在求真中学核酸采集点,正在忙碌的鲁骏扬收到东南大学成贤学院录取通知书。记者了解到,在参加完第一轮全员核酸检测后,这位00后小伙便主动找到社区书记,询问是否需要志愿者。
“我们早已不是大人眼中的小孩了,现在轮到我们来守护家乡了。”鲁骏扬说。
同样活跃在志愿者岗位的还有今年被南京审计大学录取的王子妍、史悦同学,被南京邮电大学录取的新生潘子航、朱昕宇、郭李钰等等。
稚嫩身影在出力,中学生也加入抗疫
记者了解到,不仅是大学生,高中生、初中生都披上红马甲,用自己的行动为抗疫出力。
7月25日晚上6点,高淳区中心村核酸采样点,来自金陵中学河西分校国际部的高二学生孔德旻,正忙着核酸检测登记。
村上有户人家,不少是老年人,没办法一一扫码登记,孔德旻就一一手写登记信息,时间、姓名、身份证号、直系家属、电话等各种信息,一个都不能错。
当天3个半小时的信息登记下来,孔德旻累得腰酸背痛,他感慨:“这活看着轻松,实际上需要注意力高度集中,加上一直低着头,实在很不容易。”
嘴上喊着辛苦,可过了几天,听说社区需要人手到村上的卡口值班时,孔德旻又报了名。这次的任务是到村里的主干道卡口,对来往的车辆信息登记、查验健康码等。8月4日那天,从早上7点半到下午4点,除了中午吃饭的半小时,孔德旻一直坚守在岗位上,对来往车辆进行严格把关。
南京一中新高一学生孙瑶8月3日主动来到玄武湖街道花园路社区,申请成为一名志愿者。她在小区入口测量体温、核查健康码;在小区内张贴抗疫宣传海报,用小喇叭广播安全防控知识;给居民发放抗疫宣传资料,给孩子们讲解防疫知识……孙瑶说,“我希望用我的微薄之力,为南京战胜疫情出一点力。”
他们的家国情怀责任担当被激发
“当国家面临一些灾难或大事件的时候,越是能激发各行各业人的家国情怀、责任但当。”南京大学社会学院副教授田蓉说,“其实每个人内心都有利他精神,只是在危机状态下,这种精神会更有生命力,这也是在抗疫中包括00后在内,有那么多志愿者挺身而出的重要原因。”
田蓉说,在这次抗疫中,大家看到了00后的一腔热血,这与中小学教育中关于家国情怀、责任担当的教育密不可分,也和学校教育中不断渗透的服务意识、志愿精神有关系。在学校教育引导下,越来越多的学生愿意关心社会,服务他人。“同时,这些00后的家长基本都是70后,他们对孩子的教育不仅仅局限在学科成绩上,而是希望孩子更全面发展,更多参与社会实践,这是家庭教育的进步,也是社会进步的体现。”
“疫情淬炼了国家的强度,这么多00后参与抗疫志愿服务,值得给他们点赞,在这样的志愿活动中,他们的爱国情感、责任感一定会增强,也为他们将来担起国家民族大任打下了基础。”中山小学校长庄永洲说:“‘文章当为时而著,教育当为时而教’。这是教育的最好机会,也是最有用的教育。作为教育工作者,应该抓住这个机会,引导孩子寻找这些榜样身上的力量。”
南报融媒体记者钱红艳何洁许琴马道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