辖区里的瘾君子突然消失 进了神秘医生“朋友圈”

2015-03-12 08:00:00金陵晚报

龙虎网讯 “瘾君子”不去买毒品了,都往一家私人诊所跑,这是为什么?难道诊所里交易毒品,还是“瘾君子”们去戒毒了?

这个十分蹊跷的现象引起了南京秦淮警方的注意,一番调查后,发现这些“瘾君子”们在这家诊所里找到了毒品的替代品,也就是需要医生开的处方类精神类药品。而这家诊所的医生为了卖药,更是举家行动,连12岁的儿子也曾多次送货上门。

医生觉得,这是有贩毒的利益无贩毒的风险。然而,现实却无情地打击了他,根据规定他的这种行为将被认定为贩毒行为。

蹊跷 

“瘾君子”不买毒品却常跑诊所

今年春节过后,南京秦淮警方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最近辖区内吸毒人员购买毒品的数量直线下降。虽然禁毒会战期间毒品货源成了难题,导致南京毒品货源紧张,但是购买毒品的“瘾君子”突然都销声匿迹了,实在让人匪夷所思。

淮海路派出所通过调查,很快就发现这些“瘾君子”不去买毒品了,而是都喜欢往一家诊所跑。难道是这家诊所在进行毒品交易,还是“瘾君子”良心发现去戒毒了?可民警暗中调查一番后,还是毫无头绪。

今年2月底,淮海路派出所抓获了一小偷,其不仅有盗窃前科,也是一名吸毒人员。他告诉民警,最近吸毒圈里传闻,有这么一家小诊所,只要进去买点药吃就不想吸毒了,而且这些药价格便宜,比吸毒划算,也更安全。

至此,民警才弄明白,这些“瘾君子”不是不吸毒了,而是找到了毒品的替代物。可奇怪的是,这些毒品替代物究竟是什么呢?民警展开进一步调查。

真相诊所开精神类药物成毒品替代物

经过走访与跟踪调查,民警摸清楚了这家小诊所的底细。这家私人诊所是一个姓王的安徽人所开,从去年开始就不断有“瘾君子”陆陆续续去这家诊所买药。

这家诊所的医生王某十分谨慎,一开始还在外面开个诊所门面,后来直接拆了诊所的招牌,将诊所搬进了自己的家中。不仅如此,他的生意圈也有所转型,开始只做熟人和熟人介绍而来的“病患”,医生也有了自己的“朋友圈”。

民警从一名吸毒人员口中了解到,他们买的这些药物大概分三种,除了口服的还有注射的。可是,王医生从来不让他们在店内注射,都是卖给他们带回去自己使用。而这些药物的价格,从1元一支到30元一支不等。

民警将这些药物带到相关药品检测部门检测得知,这些药物的主要功能分2种,一种是起镇定作用,就好比镇静剂,还有一种则有刺激神经的作用,有点类似致幻剂。“瘾君子”毒瘾发作,他们就可以选择2种药物之一进行注射,从而达到“过毒瘾”的效果。

但是检测人员告诉民警,这种药物不适合长期注射,对神经有较大影响,长期注射身体上也会对药物形成依赖。而且这些药品都是处方类的精神类药物,必须经过医院开出的处方单,才能进行销售,而且销售的剂量也有要求,销售过多也是违规行为。

交代举家卖药,12岁儿子曾多次送货上门

3月3日,又有“瘾君子”前去买药。眼见抓捕时机成熟,民警迅速冲进王某家中,将正在卖药的王某当场抓获,并且在其家中搜到大量处方类的精神类药物。

在派出所里王某交代,去年3月份有“瘾君子”曾找自己购买几种精神类药物,量还很多。由于自己没有现货,他还专门跑到安徽去进货,自此以后就经常有“瘾君子”上门要货。

因为自己是一名医生,很清楚他们是要用这种药替代毒品,但是考虑到这些药物利润较大,于是就一次次铤而走险。为了规避风险,他将街面的诊所关闭,躲在自己的家中销售,而他的货都是从安徽某医药公司门口的“黄牛”手中购进。

他还交代:“一般我都是自己送药。我不在家的时候妻子和12岁的儿子会帮我送货,利润有30个百分点。我怕出事还专门办了一个假身份的手机号码。”

据王某讲,每天至少会有5个人到他这里买药,多的时候甚至有十来个人。用他的话来说,这是有贩毒的利益无贩毒的风险。

可接下来民警的话让他傻了眼,因为根据最高法院《关于审理毒品案件定罪量刑标准》司法解释规定中,明确规定非法销售156种麻醉药品、精神药品与海洛因折算标准,而王某销售给“瘾君子”的精神类药物,都在这156种之列。也就是说,王某的这种行为将被认定为贩毒行为。

目前,王某因涉嫌多次贩卖毒品被秦淮警方刑事拘留,对于其销售毒品的数量警方正在进一步核查。

警方提醒:

禁毒会战期间及以后,警方都将加大对毒品犯罪的打击力度,不仅传统的毒品犯罪不会放过,对于新型的毒品犯罪也将严肃处理。警方提醒那些游走在犯罪边缘,企图利用法律漏洞牟利的人注意,销售替代毒品的药物一样是贩毒行为,一旦被警方发现将会受到法律严惩。

编辑:李袆晗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topaying.com/jlwbys/26.html


  • 上一篇文章: 没有了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