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退役军人服务中心成立一周年军供人

北京治疗白癜风那个医院比较好 http://pf.39.net/bdfyy/bjzkbdfyy/

金陵晚报双拥周刊

南京市退役军人服务中心成立一周年

用心用情为退役军人打造“温暖之家”   

▲南京市退役军人服务中心挂牌。肖燕 摄影

□通讯员张蕾

  5月31日是南京市退役军人服务中心成立一周年的日子。一年来,南京数千退役军人工作者,以服务退役军人为荣,用心用情用行动,为退役军人排忧解难送温暖,共建成四级、多个退役军人服务中心(站),并日益成为在宁退役军人心目中的暖心之家、拥军爱民的光荣之家、红色基因的传承之家。

  1 一网连城乡 覆盖全市

  南京,一座英雄辈出的兵城。数十万退役军人或回归或留守在这座历史文化名城,为“强富美高”新南京、“创新名城、美丽古都”建设创业建功。作为服务老兵的最前沿,退役军人服务中心(站)始终是党和政府与老兵们心连心的第一方阵。

  南京市委、市政府积极推进退役军人保障机构建设,在去年初成立市、区两级退役军人事务局后,陆续建立四级退役军人服务中心(站)个,“1+12+N”的服务体系基本建成,各区、街镇、社区也涌现出不少具有南京特色的品牌,如江宁区汤山街道龙尚村退役军人服务站设立退役军人党支部,建立红星志愿者服务队,形成“1+5+N”的龙尚特色;浦口区推出“老兵就业超市”,受到老兵的欢迎;玄武区专人走访退役英模、拟建双拥文化馆,同时全方位升级“退役军人之家”; 雨花台区铁心桥街道成立了“光泉老班长调解工作室”;溧水区建设“退役军人法律服务站”和“老兵人民调解工作室”等,都为老兵纾困解难起到很好的作用。

  在日前召开的南京市退役军人服务保障体系建设现场推进会上,南京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局长郭明雁要求,今年年底前市区和街(镇)三级%创建“全国示范型退役军人服务中心(站)”,实现南京市退役军人保障体系的能力跃升。

  2 一心为老兵 真情服务

  让老兵来到服务中心(站)有到家的感觉,这是南京各级退役军人工作者的共同目标。随着服务中心(站)的建设,许多有军旅经历的退役军人和与军人有感情的人员进入到这一崭新的岗位,用真心真情为老兵、为战友排忧解难,赢得了服务对象的点赞和感谢。

  今年清明节前夕,江宁区退役军人事务局接到一封来自四川珙县的协助函:希望尽快找到70年前牺牲的江宁籍烈士倪进宏的亲人。该局相关科室从为数不多的资料中查找发现,烈士老家在江中小岛新济洲上,这里年已经集体搬迁到江宁街道各社区……“困难再大,也要找到烈士亲人!”信息从区局转到江宁街道新铜社区退役军人服务站,副站长杨贵勤发动社区的退役军人等,联系上年搬迁到新铜张村的村民代表、原新济村村民杨昌荣老人,进而找到了烈士的侄子倪修和,以及烈士唯一健在的妹妹、86岁的倪桂芳。清明当天,通过宜宾、南京两地视频连线,倪桂芳第一次为烈士哥哥“云祭扫”,受到许多媒体   去年底的一天,北京老兵李秋福为了寻找一位失联42年的老战友,向南京市退役军人服务中心求助。工作人员、军转干部张斌听完老人的讲述,通过全国退役军人和其他优抚对象信息采集系统检索,为两位老战友的久别重逢牵了线。据统计,到目前为止,全市各级中心(站)共送发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纪念章枚,走访慰问困难优抚对象及退役军人人,换发“光荣之家”匾牌16万块,并在信息采集过程中帮助各地退役军人寻找到失联多年的老战友多人……

  3 一年初探索 放眼未来   

▲龙尚村退役军人服务站迎来外地参观学习者。练红宁 摄影

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为退役军人服务的末梢就是服务中心(站),各项工作的部署、各个核查任务的落实都在服务站。4月23日,一位退役军人来到栖霞区退役军人服务中心咨询就业政策。填写完信息登记表,工作人员得知该同志想应聘法律类工作的意向后,现场拨通了电话将其推荐给某律师事务所。像这样点对点,马上办的服务,给退役军人就业带来了快捷通道。

  帮助解困的同时,各个服务站重要节庆不忘老兵,组织座谈会、演讲会,让老兵们回忆峥嵘岁月,增强保持本色创业建功的自豪感和责任感。刚刚结束的全市退役军人党员“微党课”授课活动的成功,也有各级服务中心(站)努力的汗水。

  退役军人服务保障体系作为新生事物,也需要不断完善和发展,需要广大退役军人的支持理解和献计献策。打造全国示范型退役军人服务中心(站),让军人成为全社会尊崇的职业,南京退役军人工作者一直在努力!(原载《金陵晚报双拥周刊》年6月1日)

南京举办退役军人移交安置业务培训

本报讯(通讯员 袁超李晔)为强化系统业务综合能力水平,做好年度和军改期间移交安置工作,5月25日-26日,南京市退役军人移交安置业务培训班举办,市、区两级退役军人事务系统的相关负责同志和移交安置部门业务人员参加培训。

  本次培训重点是熟悉移交安置政策和工作业务,细化南京地区移交安置流程,分析梳理上年度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解决办法。培训还特邀市纪委监委、市信访局相关人员辅导,引导大家“明大势、知底线、筑堤坝、守规范”,确保阳光安置、清廉安置、公平公正安置,让部队、单位和退役军人“三满意”。(原载《金陵晚报双拥周刊》年6月1日)

军供人“老种”   

将饭菜送给官兵。杨春 摄影

□通讯员 杨春

  在部队当过兵的人,身上总会留下军营大熔炉的烙印——勤俭自律、忘我工作、模范带头。在部队转业的南京军供站党支部书记、站长种(chóng)衍山身上,就能看到这种烙印。“老种”其实不老,今年刚刚56岁。大家亲切地叫他“老种”,原因无外乎是他“姓军为兵、执着淡泊”的军供保障经历,并荣获“南京市劳模”“全国军供保障先进个人”等荣誉。

  种衍山深受父亲的熏陶和激励,从小就对部队充满热爱和憧憬。年,他奔赴军营成为某部的一名普通战士。在部队军需处集中培训时,教员说:“后勤饮食是部队的关键岗位,容不得半点马虎。后勤饮食好坏直接影响战士思想、情绪和战斗力生成。”这句话他牢记于心,尤其是年转业到南京军供站后,他更是念念不忘。一次次军供保障,寒来暑往,雨雪无阻,坚持落实制度、严格要求、一丝不苟,优质、安全、高效保障到位。每一次保障,种衍山总是跟大家强调:“部队把饮食保障任务交给咱,就是对咱们最大的信任,饮食安全无小事,咱们可不能砸了自己的牌子!”

  年端午节假期最后一天,临近下班时间,正在检查消防安全的种衍山,接到某驻训部队的供应通报,并要求晚9:00送达指定地点。保障就是命令,时间不等人,种衍山连同值班干部,两人着手先干起来,按照保障要求制定膳食菜谱,将仓库里主副食品一一准备就位。待全站保障队伍集结,井然有序的忙碌瞬间展开。装车完毕,来不及交待家里人,种衍山亲自驾车向着数十公里之外的保障营地进发。疾驰在那熟悉的道路上,天已黑透,没有星光、没有路灯、饥肠辘辘,但当鱼香肉丝、清蒸鸭腿……准时准点整齐地摆到指定位置时,老种笑了,笑得无比欢畅与踏实。部队领导被南京军供站保障质量、亲情服务等所打动,直接通知后续梯次部队中途全部到南京军供站就餐休整。

  “晴天一身汗,雨天一身泥,保障是使命,不管有多远”,这是种衍山最常见的工作状态。来来往往的过路部队,种衍山已经服务了整整24年。24年间,清洗切配拌,煎炸炒炖煮,是他忙碌的写照; 雨雪冰雾霜,搬装扛在肩,是他带头的身影;坚守供应点,保障为官兵,是他不变的初心。正因为他对食材搭配和烹饪过程的极端重视,也正是由于他对保障工作近乎苛刻的态度,他带领单位职工不懈努力,已累计保障过往部队官兵数十万人次,无一例差错,南京军供站连续两次被评为“军供保障先进单位”和“全国重点军供站”。而这个工作中的先锋“干将”,生活中却难尽到儿子、丈夫和父亲的责任。年9月,他父亲重病入院,当时他正忙于新老兵转运接待保障,直到父亲离世前颤巍巍地竖起三根手指,排行老三的他甚至于连父亲最后一眼都没有见上。“自古忠孝难两全,尽忠也是尽孝。”身材高大的山东汉子,每每谈到这些,他心里总感到愧疚。(原载《金陵晚报双拥周刊》年6月1日)

双拥短波

宿迁民企来宁参观退役军人之家

5月27日,宿迁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带领当地民营企业代表,参观调研南京新百退役军人之家,并学习推广新百的做法。新百退役军人之家年最早建立,被江苏省评为首批“优秀‘退役军人之家’”。张震

常州老兵向郭明义爱心团队赠书

5月24日,常州老兵周伟民来宁向雷锋杂志社江苏工作部、江苏郭明义学雷锋爱心团队联盟赠送《雷锋画集》多册。周伟民曾在部队服役5年,获评原沈阳军区学雷锋先进个人等殊荣,回乡创业取得成功的同时,坚持不懈学雷锋做好事,40多年来参与帮困助学等社会公益活动,资金达多万元,受益群众达多人次。练红宁(原载《金陵晚报双拥周刊》年6月1日)

回顾,欢迎在此点击阅读:

《南京籍官兵立功光荣榜》发布年南京双拥工作大事记

讲好强军故事点亮双拥文化

《南京双拥》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topaying.com/bbfz/1085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