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金陵晚报 >> 办报方针 >> 漫谈新集

漫谈新集

北京皮肤病医院那家好 http://pf.39.net/bdfyy/tslf/180306/6084106.html

新集很年青,作为一级乡镇政府所在地,是民国时期才开始的,但以今天新集镇的地域范围论,境内历史文化底蕴,不可说不厚。新集镇的东界是乌塔沟,这是传统上仪征与江都的分界,其上游是建于唐代的句城塘;西界是龙河,即建于东汉末年的陈公塘;北界是刘集盘古山,南界与朴席接壤,不远处就是仪扬运河。除龙河、乌塔沟外,北南流向的还有大张沟和小龙涧两条河,一个镇有四条北南流向的河,这在仪征是不多见的。此外,东西向有沿山河,这是长江古入海口的轮廓线,南部是圩区,水系发达、土壤肥沃、地面平整、适合稻作,北部是丘陵(蜀岗),自古植被茂密、依山面江、风水胜佳、适宜墓葬,所以新集的北部及周边有大量的古墓。

1、郭山商周遗址

年7月被新集镇文化站长董亚祥发现、后经省文物考古专家初步认定的新集镇江宁村郭山商周遗址,证明了三千多年前,新集蜀岗上就有先民居住。

2、庙山汉墓群

以庙山汉墓群为代表的汉文化,是新集地区文化发展的辉煌高峰。

庙山汉墓是仪征市唯一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规制庞大,从已发掘的团山、下洼、前庄、国庆、联营等周边的系列汉墓可以窥见,庙山主墓的规制不会低于高邮天山的西汉广陵王刘胥墓。墓主人如果是诸侯王的话,会是谁呢?

年1月9日,南京博物院考古研究所副所长李则斌在仪征白沙讲坛做题为《两个王的故事》讲座,他认为,汉初,仪征先后属荆、吴、江都、广陵国,原来推测庙山汉墓墓主为江都王刘非,后因盱眙大云山汉墓的发掘,发现大云山九号陪葬墓女主人有印,《汉书》有其人记载;另一个陪葬墓出土有“江都宦工”宫灯,基本坐实了大云山是江都王刘非。另外,仪征庙山的团山及周边陪葬墓出土的汉罐等文物型制显示不晚于大云山,只应往前推,前面只有荆王和吴王,年杨庙出土的刘毋智墓应是庙山系列墓,有“十六年”字样,荆王在位只有六年,所以推测庙山墓主为吴王刘濞。

《史记卷一百六?吴王濞列传第四十六》记载,刘濞是汉高祖刘邦的二哥刘仲的儿子,高帝十一年(前)秋,准南王英布反叛,高祖亲自率军诛讨,刘濞这年二十岁,以骑将身分跟随高祖打败英布,由于荆王刘贾被英布杀死,没有后嗣,刘邦担心吴地、会稽地的人浮躁强悍,没有勇壮的王来镇慑他们,自己的儿子们年龄小,就封刘濞做吴王,统辖三郡五十三城。

吴国拥有铜矿,刘濞开山铸钱、煮海制盐,不向老百姓征税,搞得国富民强、深得人心。他派儿子到长安朝见时,因下棋与太子争斗,被太子失手打死,从此刘濞与中央政府结下了梁子。后来晁错怂恿景帝削藩,引起诸王不满,刘濞乘机挑头,于景帝三年(前),联络楚王刘戊、赵王刘遂、济南王刘辟光、淄川王刘贤、胶西王刘昂、胶东王刘雄渠等人,以“清君侧”为名发动叛乱,史称“七国之乱”。叛乱三个月就被太尉条侯周亚夫平息,刘濞逃到东越,被东越诱杀,并将他的头装起来报送给朝廷。《汉书卷三十五?荆燕吴传第五》的记载与《史记》相同。史书并没有记载刘濞下葬何处,这也为庙山汉墓增加了神秘色彩。

如今扬州人讲述本地的历史,都喜欢从二王庙开始,两位吴王,一位是夫差,另一位就是刘濞。扬州人尊他们是财神爷,夫差开凿了邗沟,沟通江淮;刘濞也开凿了运河——上官运盐河,这条长达多公里的运河,不仅能将通泰海盐运到扬州,而且还担负着调节里下河地区水位的功能。人们将广陵地区的开发和后世的繁华,归功于两位吴王,每年祭祀日,香火鼎盛。

3、兴化李阁老

我三十年前刚到仪征工作不久,就听到过李阁老的神奇故事。李阁老是李春芳,兴化人,嘉靖二十六年(7)状元,隆庆二年()代徐阶为首辅,官至吏部尚书、中极殿大学士,与高拱、张居正同朝。隆庆五年致仕,定居扬州府城(今旧城仁丰里,宅已不存),万历十三年(年)三月十九日去世,终年七十五岁,追赠太师,谥号文定。谕葬扬州城西二十里弘恩寺侧。

扬州晚报年10月31日《李阁老与阁老坟》和西祠胡同社区“潇兮雨寒”网友《明代隆庆首辅宰相李春芳墓地现状》介绍,清代咸丰年间,弘恩寺毁于兵火,后重建,而李墓未遭破坏。直到文革前,李春芳墓一直保护较好,四周有砖砌围墙,围墙迎面耸立着一座6米多高的石雕刻牌坊,四柱三门,柱上雕有盘龙抱柱和仙鹤图案,在牌坊前的墓道两旁排列着石人、石马、石羊、石猴,整个墓地占地约十亩。年,江苏省人民政府定为省级(二等)文物保护单位。6年底,寺被拆毁,李墓围墙、石牌坊被拆除,封土堆被铲平,石人、石马、石羊、石猴被推倒敲坏,墓穴被砸开,阁老夫妇俩的尸体被拖出。阁老墓为糯米汁浇浆砖木混合结构,浇浆砸开后,露出两重棺,即一椁一棺。开棺时,不仅没有臭味,还溢出一股清香,棺内有茶色“棺液”,还有大量的松香,并无其他随葬之物。两具尸体均未腐烂,李阁老中等身材,李春芳与其夫人的遗体均未腐烂,肌肤须发尚完整,关节尚能转动,被运往上海自然博物馆。

弘恩寺位于杨庙镇李巷村,与新集镇勤丰村的“牌楼脚”仅一沟之隔,我在仪征工作生活三十余年,多次听到李阁老的祖上在句容磨豆腐、兴化逃难遇贵人、赶考奇遇、巧中状元、退休尽孝、助刊《西游记》、拒赐建寺、选墓风水、入葬择时等众多传说,这次(年7月28日上午)我去新集镇政府参加新集历史文化座谈会,又一次听到关于李阁老下葬“铁帽到、驴子绕、鱼鼓跳”的神奇故事,文化站原站长董亚祥还绘声绘色地讲述民间关于李阁老与严閣老、高阁老抢风水的传说,我对这些传说不以为然,只相信史料和实物。董亚祥说亲眼看到勤丰村村民家中收集的石牌坊仙鹤的石构件,散落在沟头的石马和石羊,我觉得这可能是李春芳墓上的东西,而且“牌楼脚”的地名可能就是说的李春芳墓的牌楼。

近读《同治续纂扬州府志》,在冢墓志的甘泉县部分,发现一段:“谕葬刑部尚书赠太子太保史致俨墓,在城西二十里庙山”,查史致俨(-)字容庄,江都人,嘉庆四年进士,官至左都御史、刑部尚书,赠太子太保。我在《阮元仪征事》第三章介绍阮元长子阮常生时曾提到,道光二年,张集馨到北京参加京兆乡试,入驻宣武门外扬州会馆联星堂,当时扬州会馆的两位司事,为主的就是史致俨,另一位挂名的就是阮常生,这两位司事一个入葬庙山,一个入葬白羊山,还真巧。董亚祥所说勤丰村村民家中收集的石牌坊仙鹤的石构件,散落在沟头的石马和石羊,也有可能是史致俨的。

年9月8日,我专程到北京拜访仪征“父子传胪”陈嘉树、陈彝的后人,北京外国语大学资深英语教育家陈琳,陈彝是陈琳的曾祖父。陈彝(-),字六舟,号蜕翁,官至礼部侍郎,谥文恪。曾弹劾同治皇帝宠臣王庆琪。陈彝生二子,长子陈洵庆,次子陈重庆。我后来发表了《拜访“父子传胪”后人陈琳》,文章在头条号发表后,读者“俊峰”留言:“陈彝就埋葬在新集镇庙山村高庄组,可惜他的后人从未来上过坟,也未有人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topaying.com/bbfz/1368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