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冬至阴极之至阳气始生晚睡早起适

白癜风早期证状的图片库 http://m.39.net/pf/a_4527517.html

今天是12月22日,农历十一月十六,戊戌年甲子月戊子日,逢冬至节气。防寒保暖,适量温补。

冬至是二十四节气中一个重要的节气,古时候,漂在外地的人到了这时节都要回家过冬节,所谓“年终有所归宿”。

古人讲:阴极之至,阳气始生,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长之至,故曰“冬至”。古人认为自冬至起,天地阳气开始兴作渐强,即下一个循环开始了,冬至一阳生、天地阳气回升,为“大吉之日”。

相传冬至是24节气中最早被制订的一个,为二十四节气之首。《载敬堂集》载“夏尽秋分日,春生冬至时”,冬至节,春之先声也。冬至过后,夜空星象则完全换成冬季星空,并且从今天起开始“进九”。

各地风俗大不同

各地在冬至时有不同的风俗,众所周知的,北方多数地方有冬至吃饺子的习俗。经过数千年发展,冬至已经形成了独特的节令食文化。

北京:饺子馄饨是首选

过去,老北京有“冬至馄饨夏至面”的说法,饺子、馄饨都是餐桌上的首选。

相传在汉朝时,北方匈奴常骚扰边疆,部落中有浑氏和屯氏两个凶残的首领。百姓用肉馅包成角儿,取“浑”与“屯”之音,呼作“馄饨”,恨以食之,并求能过上太平日子。因最初制成馄饨是在冬至这一天,在冬至这天家家户户吃馄饨。

除了馄饨,北京人也爱吃饺子,还有“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的说法。

重庆:吃羊肉喝羊汤羊肉餐馆生意火爆

冬至当天,重庆羊肉店生意火爆。据悉,在冬至这天,川渝地区的民众有吃羊肉、喝羊汤的习俗。当天中午,记者在一家羊肉餐馆看到,该店生意火爆、顾客众多,不大的店面显得有些拥挤,几乎每个到店的顾客都会点上一碗羊杂汤、一份粉蒸羊肉和红烧羊肉。据该店老板高晏文介绍,他经营羊肉餐馆已经近30年,冬至这一天的顾客一般为平日的三倍。

南京:小葱拌豆腐

每到过冬至,家门口邻居几天前就张罗着买豆腐吃,这是过冬至必备的一道菜。冬至为什么要吃豆腐?年长的老南京最爱韶叨,韶起来各个版本都有。

马来西亚:吃汤圆迎冬至活动

12月21日,在马来西亚吉隆坡,人们在宴会上品尝汤圆。当日,马来西亚当地华人为迎接冬至到来举办“四季中华—温馨冬至”活动。

健康养生不能忘

冬至养生之道

饮食:宜食温性食物养肾为主

冬至节气宜养肾。肾应冬,主藏,所以冬季以养肾为主,黑芝麻、黑木耳、黑豆等黑色食物是冬季养肾的首选食物,核桃、桂圆、栗子等食品也是冬季益肾佳品。

冬至节气宜食温性食物。冬至时节天气特别寒冷,人体需要的热量也随之增加,中医认为温性食物,如羊肉、牛肉、鸡肉、猪腰等温养阳气,有助于体内阳气的升发,能够提高人体的耐寒能力。但是一些燥热的食物比如辛辣类的不宜多吃,以免扰动虚火。

起居:早睡晚起睡前泡脚

冬季要养精蓄锐藏阳气,在起居上应注意早睡晚起,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以利阳气的潜藏。

冬至时节,最好养成睡前泡脚的好习惯。俗话说“寒从脚起,冷从腿来”,人的腿脚一冷,全身皆冷。入睡前以热水泡脚,能使血管扩张,血流加快,改善脚部的皮肤和组织营养,降低肌张力,改善睡眠质量,对于预防冻脚和防病保健都有益处,特别是那些爱在夜间看书写作,久坐到深夜的人,在睡觉之前,更应该用热水泡脚。

情绪:安心养性怡神敛气

冬至养生,情绪养生是必不可少的。所谓“暖身先暖心,心暖则身温”,意思是说心神旺盛,气机通畅,血脉顺和,全身四肢才能温暖,方可抵御严冬酷寒的侵袭。

因此在冬至时节,人们应安心养性,怡神敛气,尤其是老年人,此时精神调养还应注意避免过喜或伤心,减少心脑疾病的发生。要注意保持心情舒畅,心境平和,使体内的气血和顺,不扰乱机体内闭藏的阳气,做到“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运动:适当运动要有节制

俗话说:“冬天动一动,少闹一场病;冬天懒一懒,多喝药一碗。”冬藏时节,万物蛰伏,人体也应顺应自然界特点而适当减少活动,以免扰动阳气。此时的锻炼要有节制,微微出汗就好,切不可追求大汗淋漓,导致阳气外泄。

运动前一定要做热身活动。因为冬至时节,天气寒冷,人体的肌肉僵硬,关节的灵活性差,易发生肌肉拉伤或关节挫伤。运动强度也要得当,特别是跑步的速度要由慢到快逐渐增加,运动量的大小要因人而异,循序渐进,尤其是年老体弱多病者和少年儿童,运动强度一定不要过大。

预防冬季常见病

冬至时节,还应注意预防一些冬季常见病的发生。尤其是老年人,在严寒、低气压、温差大的气候状况下,老年人常不能适应,容易感到头昏、胸闷、恶心、全身关节疼痛。民间常说“冬至是老人的一个关口”,的确有一定道理。

1、心脑血管疾病

冬季气候寒冷,易导致人体气积、血运不畅,而使许多旧病复发或加重。中风、脑出血、心肌梗死等,不仅发病率明显增高,而且死亡率亦上升。

2、肾脏疾病

冬季应肾,肾是人体生命的原动力,是人的“先天之本”,保证肾气旺的关键就是防止严寒的侵袭。人体阳气收藏,气血趋向于里,皮肤致密,水湿不易从体表外泄,大部分化为水,下注膀胱成为尿液,无形中就加重了肾脏的负担,易导致肾炎、遗尿、尿失禁、水肿等疾病。

3、呼吸道疾病

冬季是流感、普通感冒的高发季节。寒冷可反射性地引起上呼吸道黏膜内的毛细血管收缩,纤毛摆动减慢,抵抗力下降,病毒、细菌乘虚而入大量繁殖,使人感冒。冬季应保持勤开窗的习惯,保持空气流通,避免有害病菌在室内的停留。

4、运动系统疾病

寒主凝滞,寒邪入侵易致筋脉拘急,关节屈伸不利,出现肌肉、关节疼痛、活动障碍。

5、心理疾病

冬季白天短而夜间长,寒冷的天气、呼啸的北风等,常会影响人们的心情,引发失落、沮丧等情绪,甚至患上抑郁症。要积极调节自己的心态,参加娱乐活动,多晒太阳,积极乐观地面对寒冷的天气变化。

综合整理自:中国新闻网、新华社、金陵晚报、新浪新闻、新京报、央广网、百度百科

封面图:网络

编辑排版:石叶妍

版权声明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topaying.com/bbfz/1392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