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在网络时代越发的纷纷扰扰,以至于现在连作者、故事都出现了众说纷纭的情况。百花齐放当然好,但有些事还是需要较真一二。
新红学的观点认为《红楼梦》是清朝故事,江宁织造曹寅后代家事,又有乾隆说“此明珠家事”等等,让很多读书人深信不疑。《红楼梦》的故事背景也被扣上了清代,原型被扣上曹雪芹家事自传,发生地当然是金陵了,毕竟“金陵十二钗”不是金陵又是哪里?
但如果熟读两遍《红楼梦》,就会发现不是那么回事。
首先,《红楼梦》的政治背景,作者分明借鉴了“玄武门之变”后,和“马嵬驿之变”的故事。贾家抄家与杨贵妃和杨家结局类似。
其次,贾家子孙荒淫无道,不思进取,又有曾为宁国公封号的宋徽宗的影子和设定。
再有,宁国府借鉴明朝故事。无论贾敬独宠嫡妻,只生贾珍一人教子无方,是明朝弘治、正德父子两代故事。还是贾敬谐音嘉靖,炼丹好道不管家与道士胡孱都一模一样。箕裘颓堕皆从敬,家事消亡首罪宁,也是明朝败亡的原因。
还有,荣国府老祖母带着儿孙,才是清初故事。
更有有意思在,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爬灰”,叔叔睡了侄儿的床,有靖难之役朱棣夺了朱允炆的皇位,睡上侄儿龙床之意。
“养小叔子”更是清初三大案之一,“孝庄太后下嫁多尔衮”故事。
最后,宝黛爱情以及金玉良姻的情节,从《孔雀东南飞》《钗头凤》《西厢记》《牡丹亭》《一捧雪》《钗钏记》等文学戏曲中借鉴了很多故事原型和线索。
所以,《红楼梦》不是具体的讲述哪一朝哪一代的故事,而是借古今之兴废,讲述“兴亡”大道理。抚今追昔互为印证。以贾家抄家为例,放在哪个朝代都有对号入座的家族。这就是“兴亡”的共性。
我们读书人的重点要留在“兴亡”上,而不需要深挖故事背后的原型。清朝故事有,明朝往事有,甚至唐宋以往的悲欢离合都被囊括其中。
在兴亡的大背景下,人的悲欢离合,古今皆类似。
回过头我们再说《红楼梦》的发生地。可以肯定绝不是南京“金陵”。
金陵是四大家族的原籍,并非单指南京城。苏州、扬州都属金陵。贾史王薛四大家族和金陵十二钗的籍贯也都是金陵。就算秦可卿,跟着养父秦业,籍贯也是金陵。
国人的祖籍直到九十年代都很详细。那时候的户口本上,还印着本人祖籍:山东莒县。后来取消还觉得遗憾,仿佛丢了根一般。
但原籍和籍贯并不同。古人流动性差,基本原籍约等于籍贯。只有有限的人,才会出现迁居异地的情况,往往是大变革时代。一般人虽然身处异乡,但籍贯不变。比方贾宝玉生长在京城,哪怕死在京城,他的籍贯也是金陵,不是京畿。只因他们只是客居京城当官。
闲言少叙,贾宝玉籍贯金陵,他只会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topaying.com/bbfz/168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