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晚报医生家访让患者感受到医生

延伸阅读:

紫金山/金陵晚报记者 李花

医生也家访?听起来有一些不可思议,医院肿瘤内科卢凯华教授就是冒着酷暑对她的患者进行了“家访”。“不经意”的一个举动,让患者感受到了医生的温度,也开创了肿瘤管理的新模式。

紫金山记者也参与了此次的家访。

1、医生的家访“访”什么?

除了身体状况,更多的是心灵交流

听说卢医生来家访,家住江心洲的孟祥根特地出门迎接。当记者见到他第一面时,怎么也不敢相信,面前的这位身材高大者竟然是一位肺癌患者。

“来,给我看看你最近拍的CT片。”简单的寒暄后,卢凯华直入主题,“最近的检查还不错,片子上显示,肺部的肿瘤暂时是没有的,说明控制得较好。”

孟祥根是术后化疗病人,目前依旧在吃靶向药。“教给你的呼吸操有没有做,现在做给我看看,动作是不是规范?”卢凯华告诉记者,她的病人多是肺癌患者,肺功能多少有一些弱,所以她创作了呼吸操,用来提高患者呼吸功能,进入“肺爱之家”的患者基本上都会。纠正了一些动作,孟祥根也感觉顺畅了很多。

在诉说治疗过程的时候,56岁的孟祥根自己也觉得挺幸运。他是一名老烟枪,抽了近30年的烟,每天差不多一包半。长期抽烟的人肺会黑,一位医生朋友建议他拍个片子,结果,自己也吓了一大跳:肺癌!

“真的是五雷轰顶,当时一下子懵了,眼前黑压压的,我才55岁,怎么就得了这个绝症?我当时的腿抬不动,怎么站也站不起来。自己都不知道怎么回的家,回到家,没有办法吃饭更没有办法睡觉……”

去年8月份的那几天,真是生不如死。在家人的安排下,自己做了手术,后来慕名参加了“卢医生肺爱之家”,其实最初的想法就是找一群“感同身受”的伴,抗病的过程中,自己不那么孤独。现在的心情好多了,生活也逐渐进入正轨,跟以前相比,生活习惯好很多,不抽烟不喝酒,早睡早起,这是以前想都不敢想的。

知道了孟祥根的担忧,卢凯华教授告诉他,目前的状况很好,不用太担心,定期复查就可以,同时告诉他,抗癌的路上,坚强和信心很重要,好情绪就是一剂良药。

而在84岁的钱奶奶的家里,卢医生来家访,让钱奶奶非常开心,她赶紧告诉卢医生最近的状况以及用药的困惑,卢医生一一为她解答。她说,卢医生送来的不仅仅是诊疗,更多的是信心和精神安慰。

2、家访有着怎样的医学意义?

家访,肺癌全程管理的一项重要环节

医生家访,耗时耗力耗钱,到患者家中,总要带一些慰问品,空着手似乎也不够礼貌。常常,一两个家访就要耗一个下午,似乎有点“没有价值”。但在卢医生自己看来,这一“倒贴”的环节却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卢医生肺爱之家自成立以来,就一直致力于为肺癌患者提供全程化管理。这种全程化管理包括了院内的治疗和院外的延伸管理,也从治病走到了治心。

家访,就是肺癌全程管理服务在院外延伸的一项重要环节。

谈到这次家访的初衷,卢凯华表示,“在这个炎热的夏季,很多患者有各种各样的困难,腿脚不便或身体医院就诊,但他们同样需要帮助,我们希望通过上门家访解决他们的一部分困难。”

如今,肺癌已被定性为慢性病,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直接影响着治疗的效果。

通过家访一方面能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把工作进一步做细,帮助患者树立与肺癌抗争的信心;另一方面,家访也有助于和患者建立信任的纽带,提高患者的依从性,从而配合治疗,战胜疾病。

特写家访医生

微笑也是一种力量

“化疗前后,我查了两次CT,卢主任看完我的片子后,特地来到病房找到我,笑着告诉我,你的病情控制得非常非常好,很有进步,肿瘤缩小了很多。”钱奶奶坐在沙发上,脸上挂着笑容,“我很喜欢卢主任的笑容,卢主任每次见到我们病人都笑容可掬,这种笑容感染了我,让我觉得很温暖,使我相信我能战胜疾病。”

采访中,记者发现,在患者眼中,卢医生永远在微笑:她上午的门诊往往要忙到下午一两点,连上厕所都是小跑,但她依旧不忘记对患者微笑。她的乐观感染着每一个患者。

“我是一名肺癌医生,每天接触的都是肺癌患者,如果我都没有信心,怎么让我的患者有信心?我还要传递乐观传递快乐。病痛很痛,但是,我要用我的医疗技术和微笑减轻他们身上的痛,同时给他们力量。”卢凯华教授告诉记者,这是她微笑背后的真正用意。

END

卢凯华

卢医生肺爱之家发起人

医院肿瘤科主任医师

专业:肺癌的疑难诊断与个体化治疗及全程管理

门诊时间:周二上午周三下午

门诊地点:医院新门诊大楼3层C区

赞赏

长按







































点滴状白癜风
补骨脂酊在北京哪家医院有卖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topaying.com/bbzz/1001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