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负征衣不辱使命,南京将士湖北战ldq

都市

品质

生活

分享

这是一个为你打造的平台

相信你会深深地爱上这里

全国一盘棋,宁汉一家亲,同心战疫情。

2月9日,第五批江苏支援湖北医疗队人启程赶赴湖北,其中南京有两支医疗队,共人。

2月9日,第五批江苏援湖北医疗队人启程奔赴湖北。南报融媒体记者徐琦摄

2月11日,江苏援黄石医疗支援队名队员从南京禄口机场出发,奔赴湖北省黄石市开展对口支援新冠肺炎防治工作。

目前,我市共派出援助湖北医疗队员人,医院、医院、医院、医院、医院、医院、医院、南医大四附院、医院、医院,以及江宁、浦口、六合、溧水、高淳、建邺等区的医疗机构,正在武医院参与医疗救治。

“南京二队”的轮班护士即将进入隔离病房工作。医院供图

当彻夜不眠用2小时收下47例患者时,他们跑赢了时间;当一位重症患者终于脱离呼吸机时,他们挽救了生命。他们不仅是为武汉而战、为黄石而战,为南京而战,更是为中国而战!

01

位医护驰援湖北,其中不少专家骨干

截至2月12日,南京市共派出援助湖北医疗队员人,他们主要来自重症医学科、呼吸科、感染科、感染管理科。他们中有在重大公共卫生事件中有着丰富处置经验的著名专家,也有支援过汶川地震灾区的骨干。

医院副院长,著名重症医学专家黄英姿担任了江苏省援黄石医疗支援队的救治及专家组组长。她曾参加过年昆山爆燃事故的医疗救援,也担任过年宜兴特大车祸救治国家专家组组长。

2月11日,医院派出了副院长黄英姿等6名专家及骨干精英随队驰援黄石。通讯员程守勤供图

医院江北院区神经外科护士长徐佳和武汉有两次缘分。在年汶川地震时,她第一时间报名去一线救援,护送重伤患者从四川转运到武汉救治。2月9日,医院第二批驰援人员的一份子,她再次出征武汉。两次到武汉,都是为了救死扶伤,她想在大家都不用戴口罩的时候,再好好的看看武汉这座英雄的城市、美丽的城市。

02

“南京二队”凌晨的战斗:2小时收治47例患者

2月10日深夜,还没来得及熟悉病房,还没把医护值班表排出来,收治病人的紧急通知就已到达,刚落地武汉第二天的“南京二队”迎来第一场战斗。

“南京二队”由南京医院(为主)、医院、医院、医院组成,共有30名医生、名护士,医院光谷院区的17病区。

南京医院副院长戚建伟正在给进入病区医护写下姓名和鼓励。医院供图

在领队、南京医院戚建伟副院长的指挥下,团队在已有排班的基础上迅速做出调整,排出了大小夜班和加强班的人员,确保病人收治。此时已经到了2月11日零时,院方再发紧急通知,“南京二队”所属病区收治病人数量从原来的20人增加到47人。凌晨2:30左右,47位病人全部收治完毕。这场战斗用时2小时顺利结束。

03

“亲人无法在身边,我们更有责任照顾好他”

2月12日凌晨3点,医院光谷院区17病区执行工作的南京医院护士殷非和张媛在巡房中发现了异样,一位老年女性患者神志不清,呼之不应。有重症监护室工作经验的殷非第一反应是大声呼唤患者,仍旧没有应答。就在准备抢救之际,殷非触诊病人颈动脉,正常!瞳孔收缩,正常!上了血氧仪,心率、末梢血氧均正常!

长期的护理工作告诉他们,病人可能是有情绪。两人开始试着和老人聊天,老人终于讲出了心里话,她是想要得到更多医护人员的关心。殷非很快将这一情况告诉了老人的家属,三个小时的值班时间,几乎每隔10分钟就要过去巡视一下老人的状况。老人看到南京医生的一片真心付出,非常感动,情绪慢慢好转,配合治疗。

江苏援助湖北医疗队收到武汉市民送来的水果和纸条。通讯员杨璞供图

南京医院重症医学科主治医师章文豪也遇到了一位特殊的老人。这位病人60多岁,腿脚不便,平时要依靠拐杖走路。转院时没有家属陪同也没有带上拐杖,是护理人员用轮椅送进来了。医院后,哪怕他的床位离卫生间只有2-3米的距离,也需要2个护理人员帮忙。

“面的这样的病人,大家都没有抱怨,亲人无法在身边,我们更有责任照顾好他。”

04

“隔着口罩都能感觉到他们脸上的笑容灿烂”

医院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医师潘纯医院,进行重症患者的救治指导工作。每天早上8点前,医院开始查房,跟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某院的张伟主任巡视22个病人,对重症病人进行呼吸系统评估。2月6日当天上午,潘纯管的一位70多岁患者出现明显好转,并成功脱下呼吸机。

潘纯与外面的医生隔着玻璃交流重症患者最新检验结果。医院供图

胡星星是医院急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医师,到达武医院后,他配合院里工作迅速完成病区情况的摸排,感染控制管理工作流程的梳理,帮助科室筹建RICU(呼吸重症监护室),协助新的功能区域建设与人才培养并开展相关救治工作。每次有患者康复出院,胡星星都为他们拍下了珍贵的合影,他说:“隔着口罩都能感觉到他们脸上的笑容灿烂!”

胡星星和队友在隔离病区内工作。医院供图05

年纪虽轻技术过硬,这批90后不一般

2月10日中午,第三支国家中医医疗队出征,南京医院6名护理队员踏上了驰援武汉的征程。南京医院派出的6名队员平均年龄27岁,其中有4人是90后。23岁的韩旭东是医院重症医学科护士,也是国家中医医疗队(江苏)中年龄最小的。南京医院党委副书记、院长虞鹤鸣说,队伍虽然年轻,但技术过硬。

2月10日,国家中医医疗队(江苏)集结南京南站,出征武汉。南报融媒体记者冯芃摄

“离开南京的第20天,我想念盐水鸭,想念球球,想念从未分别如此久的爱人。”年出生的刘丽护师是医院支援武汉医疗队中最年轻的一名队员,同时也是一位待嫁新娘。原本正月初六举办的婚礼取消了,婚假也变成了赶赴一线的支援。

吃着盒饭的时候,刘丽就非常想念家,还有南京的盐水鸭。但她知道,无数和她一样在一线坚守的人们都在想念家,只有战胜了疫情,大家都安全了,才能有小家的欢乐。

患者对顾德玉竖起了大拇指。医院供图

医院中法新城院区支援的医院ICU护士顾德玉,也是一位90后,28岁的他负责护理重症病人。给气管插管接呼吸机辅助通气的重症病人翻身、拍背、吸痰、口腔护理,这些利于患者康复的操作就是再困难,他一样都不会落下,按时按点完成。病房里不能开空调,顾德玉防护服里的衣服早已湿透,后背都是凉的,脱下手套,满手都是勒痕。

在武汉、在黄石、在湖北,来自南京的医护工作者正充分发挥专业优势,与时间赛跑、与病魔较量,高效有序开展医疗救治工作,以实际行动和救治成果展现南京医疗队伍的水平和风采。

        

来源:紫金山观察

----------END----------

让阅读成为享受

如有新闻线索请联系我们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topaying.com/bbzz/1287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