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晚报记者报道)“三九补一冬,来年打老虎”,时下热衷于膏滋进补的人群越来越多。冬至将近,膏滋热愈加热烈,医院、药店都在红红火火地忙着赶制膏滋。贵重药材越多,膏滋就越补吗?为什么有的膏滋吃了,第二年并没有感到明显的效果?
一料膏滋价值不菲,至少都要近千元,贵的要四、五千元。如何才能吃到一料真正能补到自己的膏滋?怎样才算一个好的膏滋?医院王钢博士生导师是我国著名中医学家,中医肾病学宗师邹云翔先生的嫡传博士,已有二十多年开膏滋经验,在膏滋调理方面造诣精深。记者日前专程采访了他。
王钢教授表示,一料好的膏滋应该是有质有量,真正因人辨证施补、药效高倍浓缩,能够吃到2个月左右的量。这样才能够起到“有疾者得治,无病者早防”,治疗与保健兼有的功效。
膏滋的质量需要由膏滋的每一道环节组成,一个环节不到位,都有可能影响到膏滋的质和量。
首先是用的药材要地道,“药材好,药才好”。譬如很多省份都产黄芪,但正品蒙古黄芪只产自内蒙、宁夏、甘肃一带,补气升阳的功效为最好。
开出好膏滋方是最最重要的一个环节,膏方开得好,才能做得好,吃得好。这其中有几个讲究。
1要根据病人个体体质,辨证施补:
讲究阴中求阳,阳中求阴,阴阳并补。这需要中医师有深厚的辨证论治功底,没有多年的中医临床积累是很难做到的,所以一般都是高年资的中医师才有开好膏方的水平。
记者数了一下王钢教授刚开好的一个膏方,总共有72味中药,每味药分量不等,配伍讲究,层次分明的一个大复方。王教授说,药材相生相克,用药配伍、分量都很有讲究。否则不仅无益,反而有害。此外膏滋不应是贵重药材的简单堆积,补益药的选择因人而异。譬如阴虚的人就不能开红参;阳虚的人就不可吃六味地黄丸类药物;收膏的辅料也有讲究,如糖尿病就不可用蜂蜜或冰糖,而应以适量木糖醇替代;肥胖的女性就不可再补或少用阿胶,因为阿胶含大量脂肪酸。
2调理主辅有讲究:
邹云翔老先生认为膏滋应以“补益先天之本(肾),调理后天之本(脾)为主,安六腑,治中补,补中治”才能达到多脏器兼治,气血阴阳同调的整体调理效果。
民间一直有“补身先补肾”的说法,中医认为肾为“五脏之本,生命之根”,可见肾在人体中的重要地位。所以首先应“补益先天之本——肾”;其次应“调理后天之本——脾”,以强后天而养先天。重点调理脾胃运化功能,脾胃不和,药物吸收差,影响疗效。
膏滋中应体现君、臣、佐、使。君药是主攻证候的药物;臣药协助君药;佐药治疗兼症;使药为引经药。这样病人的心肺疾病、肾虚脾弱、更年期、贫血、失眠等方方面面的问题,才能够得到全面的照顾。所以专科医生在开膏方时,除了治疗病人的慢性疾病,还应注意在其辨证论治方基础上,加调理气血,阴阳、脏腑的复方,才能纲举目张,药到病除。
3开膏滋还需讲究口味和出膏量:
医生如司厨,用药配伍必须注意调味,以病人能接受为好,而不是简单地怕苦就多放糖。同时开方也要注意选用出膏率高的药材,以使膏药浓度增高,而不是简单地多加阿胶、鹿角胶等胶类。保证做出来的膏滋能够病人吃到2个月左右的量。否则膏滋服用时间短,疗效也就很难保证了。
最后的做膏滋也很重要。膏滋制作工艺繁复,火候、时间都很有讲究。必需谨遵膏滋熬制古训“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省物力”才能保证膏滋的最佳药效。药材一定要经充分浸泡后,分三次煎煮取汁,再浓缩收膏。现在有的地方为了省时间,药材煮一次就倒掉了,根本没有煮透煮烂,药的成分还没有完全煮出来。一方面非常可惜浪费,另一方面药汁不够多和浓,膏滋如何浓缩精华?浓缩时不可火候过猛,以免药性挥发过量,损失药效。
总之,膏方开得好、药材地道、制作认真讲究,才能保证一料高质量的膏滋。每年冬天吃一料好膏滋,有条件或是身体有需要,可以一年四季都吃,确实能够起到保持年轻态、延缓衰老的作用;对稳定状态的慢性病患者能够提高疗效和增强体质。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