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子泠丝弦古琴非遗项目落户南京老门西,门

本文转自:扬眼

南京的老门西位于秦淮区中华门以西,与老门东相对,历代以来,门西之地,三山灵秀,鸾翔凤集,文化名人辈出。在全力打造门西金陵园林胜景与历史文化街区的历程中,年1月,黄子泠丝弦古琴非遗项目正式落户南京老门西,将深入扎实地做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可谓为门西文化再添星光。

22日,南风畅丝弦古琴文化馆成功举办了开馆仪式,南京各界文化名人齐聚一堂,为优秀传统文化代言。南风畅丝弦古琴文化馆,同时挂牌“黄子泠丝弦古琴非遗传习所”,是全国首个集丝弦古琴文化展览,文化交流、古琴教学,非遗传承于一体的文化场所,致力于丝弦古琴文化的传承和发扬,由著名古琴家黄子泠先生创办。黄子泠自年开始,组建团队进行传统丝弦制作工艺研究,真正意义上实现了由弹琴的文人根据自身对传统文化的深刻理解,亲手制弦,高度还原传统丝弦的质感与音色,将品质发挥到极致,让有需求的琴人易寻传统丝弦,帮助其重新理解中国优秀琴文化的真正内涵。年疫情期间,黄子泠完成其个人琴学论著《琴瑟起源及流变考》;年,丝弦古琴艺术非遗项目申报成功,黄子泠为当代唯一传承人,同时传统丝弦古琴首次从古琴大类中独立出来,标志着古琴正向其真正的历史发展脉络回归。

黄子泠

黄子泠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坦言,古琴历史悠久,想要做好传承,首先要理清历史脉络、阐明价值意义。琴的文化独特性体现在,简朴的音乐润养身心,使人平静去除浮躁;再高一层的价值体现在,人具备中正平和的状态就可以理性思辨,实现自我修正与完善;更高一层体现在精神内涵上,追求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共处。这就是古琴文化的优秀之处,也是弹琴人真正的进步之路。换言之,古琴是一定可以使人身心健康,不断进步的,关键在于,一是弹对琴,二是多读书,最后是岁月磨练。弹对琴的先决条件是丝弦。

南京汉开书院王建程

金陵中学河西分校小学部许皙策

南京市三牌楼小学王涵

在开馆典礼的雅集环节,黄子泠的三位少年学生王建程、许皙策、王涵先后弹奏了琴曲,年纪最小的许皙策告诉记者,他弹的曲子名叫《醉翁吟》,这首曲子非常有趣,先是欧阳修的好友沈遵读《醉翁亭记》有感而作曲,三十年后,又有沈遵的学生请苏轼填词,最终完成这首词曲珠联璧合的琴曲。每个在现场的人都能深刻感受到,从小接受传统丝弦古琴熏陶的孩子,眉宇间天真与文雅并存,弹琴时气定神闲、温和儒雅、彬彬有礼的中国少年风采尽现。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黄彦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topaying.com/bbzz/1515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