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期赵书萱这就是最后一次了,我

今夜,月色破了

哥哥,窗台上搁着一小片月光

让我写不出那么大的忧伤

时光如同

一枚停摆的怀表,锈蚀在

那年那月那日。而我翻出针脚

一针密,一针疏

摇摆在时间的刻度里

缝合两个走散的人

哥哥,今夜的月色破了

掉进我的花格针线包

湿了针脚

一针暖,一针凉

有两个碰杯的人

还没有把零碎的月色

干光

哥哥

今夜,天上的月光是一方磨盘

沉默的锐利

剪断了远方送信的马车

那一封信

我找不到,任由谁也找不到了

哥哥

窗台上残留了一小片月光

今夜,我写不出那么大的忧伤

黑夜里

我的身体是一本翻旧了的红妆

最后一次爱你

这就是最后一次了。细小的

线条,从头开始,从

加宽的窗格子和加厚的

窗,窗上杂乱的

第一条纹开始

一个词落地,落地

便摔碎了

一条河转弯

在断流处戛然,是的

是戛然而至。原来

她曾是一条丹凤眉眼

微扬的水汽

干了又流,流了又干

这就是最后一次了

我打算爱你

桃花葬

春天,我赶来看雨

而你说,我只能想你

四月的桃花假借三月的名义

懒在你怀里

醒来时寻你,桃花已落满地

当最后一片黄叶落下

山寺中开满的,是你

旧时光

下雨的时候,我反复翻叠着

一件旧衣。水洗的艳色里

泛出

旧时光

沿着衣襟的裂帛

它也在叹息

“下雨的时候都有不安的宿命”

我仿佛闻到了凋落的气息

拉我一起

慢慢沉入半敞的扣襟

东边的和西边的

北边的窗。都下着雨

我夹在它们中间,就有了

潮湿的心思

心里涨满了水,从眼睛里

涌了出来

我的眼睛不熟水性

屏住呼吸

在一池寂静里

我和你

只隔了一个动词的距离

还没来得及说起这一场雨,还没来得及系好最后一颗扣子

它们已经悄无声息

想起

我想起去见你,我想

我想起你离开的夜晚。我是怎样的想起

夜一勺一勺地扣下来

淋在我身上

像长久失语的人

咽下每一个迟钝的转身。越积越厚。锈住夜的门

可是。比夜更深的是爱

我散开长发。夜就涌了上来,夜就淹没了枕边的月亮

一整夜,我把自己奔跑成

带走的月色

慢慢失声的样子

我想起去见你,我想

我记得你离开的那个夜晚。记得怎样

半片月亮在墙上响了整夜

春事

在春天,想些春天的事

当我想起这些事

春天已经过去

一盏苦茶

藏不住泪

天空下起了雨。打湿江月

吹皱镜中

一片月色,任它老

老了就掉在盘里,韵致风干

灼烫也不在,寒凉也不在

一壶老酒,任它老

老了就断了溪流,代一盏苦茶

秋也不寻,冬也不寻

冷月不是你的倒影

枯酒也不是你的眼眸

而是你的心。其实也不是你的心

是你走后

枝头上的春

五月,不安就轻轻落下

我攥着整个五月

用一根旧日的丝线攥着。末端缀着星月的珠链,藏在手里,捏得出水

直到。丝线的末端,翘起仓促的卷角,零乱星月的吊坠

爬上岁月的脖颈,摇晃不安

直到。走音的琴弦,从一个人的耳际,驶向另一个人的心坎

直到,

你没入我的云髻,轻声低语

收好它,绣出喜悦,别于心口的扣襟

久久凝望你的脸庞

我放手这个五月,不安就轻轻落下

从此,我再没见过

丝线那端

动荡的五月

《乡愁》组诗

一朵花的命(外一首)

这亮眼的黄色,次第暗去,这夕阳

在夕阳里暗去—―

刻着季节的颜色

像一个人的名字在心里暗去

与一朵花拼命。田里空缺一小块

被七月的末节擦破

的疮伤

用我身体的块骨头、以及

眼角膜来填补

我是说,地图上一点,越来越小的

村子和失明的老父亲

百花掌

牧马人拴了一匹烈马,钉住山坡的卷角

马儿只微微一动

风就撕开一坡阳光

黄了山下的那片麦地

再把坡上的草甸吹绿,那一刻。山顶的雪域

就白了头

还有薄云缀了破衣裳

挂在牧民的毡房上

盖住诀别的现场。还有袅袅炊烟

为晚归的人指路

当我写下这些的时候,多像

一个披着僧衣的旅人。长发藏在

僧袍下

只是路途更远的时候

天就升了起来

在这河西的夜里,我

又一次置身晚秋

落花时节又逢君

“我之爱于你”

就像深秋的白梅

在此季落下

又在某一季盛开

敏感的十度,是你

植于我永恒的温度,半隐半收

于无声处反复。听见另一个自己

在体内空旷的回响

“我之爱于你”

就像半片深秋的白梅

苦楝树开出的白花

就像

一片倒退的春天

父亲

比起我,我更像我的父亲

比起父亲,我是他多年前遗失的自己

我们分别坐在时间的尘埃里,点亮彼此的目光。找寻另一个自己

好像这么多年了,我仍分不清,那是凝望我的眼睛

还是转身后黯淡的星

比起触手的泪水,相隔三十年的雨撞在我的身上

晕出那么大的水圈

就像。比起相互靠近的心,长久的沉默过于庞大

风吹起的声音托起两盏摇晃的烛火,

我站在你的背影里,看见远处一明一灭的光亮

是我的父亲

站在路口,对火。点

一支烟

作者简介

赵书萱,笔名萱,满族。供职于央企,中国通俗文艺研究会理事,企业书协理事,80后诗人。《中国城市经济》报文学专栏主编,诗文散见《人民日报》(海外版)《光明日报》《书摘》《飞天》《西北军事文学》《中国诗歌学会》《青年诗刊》《女诗人》《新民晚报》《兰州晚报》《金陵晚报》等。

诗观“无论精神多么独立的人,感情却总是在寻找一种依附,寻找一种归宿。”赵书萱

赞赏

长按







































北京专门治疗白癜风医院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怎么样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topaying.com/bbzz/983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