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命运,是欧洲的命运。
他的哀愁,亦是世界的哀愁。”
它被称为是欧洲大陆的《百年孤独》,是《铁皮鼓》在比利时的变奏;这部比利时的灵魂传记,被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库切认定为二战后欧洲最伟大的小说之一。
《比利时的哀愁》书写了一个人在特定年代的成长与一个国家在特定时代的整体命运。
《比利时的哀愁》
雨果·克劳斯著
李双志译
译林出版社-6
出版于年的这部小说以第二次世界大战为背景,借十一岁少年路易斯的视角,勾勒出社会动荡不安的生活画卷与复杂激进的岁月影像。
路易斯本是一个爱幻想的敏感少年,然而战争与纳粹统治的现实迫使他直面巨变的周遭世界:亲人邻里疏离,投机分子狂热;谎言滋生,背叛横行,哀伤的氛围漫入世态人情。路易斯观察这些变迁,出入不同阵营的同时也经历自己青春期的躁动。种种情欲与死亡的试炼面前,他能否获得最终的救赎?
青年克劳斯
这部史诗般的鸿篇巨著,是比利时作家雨果·克劳斯颇具自传性质的代表作。他是少数坚持用弗拉芒语(即比利时荷兰语)创作而享誉世界的文学巨匠,曾为诺贝尔文学奖热门人选。
在《比利时的哀愁》中,克劳斯以率直与激情混融的强韧,借助讥诮的微妙,真实还原了一个青春期少年的心理波形图。无论是意识流的奔涌之势,天马行空的意象挥洒,还是烂漫的奇幻色彩,都让小说始终弥漫着不羁的少年情怀。
任何分崩离析的时代,总有幸存之光。路易斯正是这微弱的一道曙光,是战争暴力无法毁灭的精神的幸存与成长。
“欧洲大陆的《百年孤独》”
诺奖得主眼中“战后欧洲最伟大的小说之一”
《比利时的哀愁》
简体中文版首度引进
首次深度译介弗拉芒文学
6月一上市受各方推荐:
豆瓣新书速递
新浪好书榜6月推荐
《深港书评》好书周榜
《出版人》6月荐书
《中华读书报》月度好书榜
澎湃新闻、上海书评、北京晚报、现代快报、金陵晚报、广州日报、每日新报、南方都市报、华西都市报、信息时报、三秦网……
作者简介
雨果·克劳斯(HugoClaus,-),比利时作家,同时亦是诗人、剧作家、画家、翻译家、导演。出生于布鲁日,18岁出版首部作品。二战结束后离家,就读于根特艺术学院。年代在巴黎接触超现实主义艺术家群体“眼镜蛇”,年代以一系列小说、诗集和剧本声名鹊起,年代出版《比利时的哀愁》,斩获极高赞誉。克劳斯屡次入列诺贝尔文学奖候选名单,曾获尼德兰文学奖、德国莱比锡书展奖和欧洲阿里斯特安文学奖。因其作品照耀了战后艰难重建中的比利时,被誉为“比利时明亮的灯塔”。
译者(嘉宾)简介
李双志,复旦大学外文学院德语系青年研究员。先后就读于北京大学、柏林自由大学、哥廷根大学。长年致力于现当代德语文学与美学思想研究、中德文学比较研究。译有《现代诗歌的结构》《浪漫派的将来之神》《荒原狼》《风景中的少年:霍夫曼斯塔尔诗文选》《德意志悲苦剧的起源》(合译)等。
活动预告
6月20日(周六)20:00,译林出版社联合朵云书院,特邀柏林自由大学文学博士、复旦大学青年研究员、翻译家李双志,与读者分享他倾力七年完成的这部译作。
为何《比利时的哀愁》曾被称为“最期待译成中文的十部小说”之一?
如何理解其重要性?
嘉宾将为读者一一解读,并分享他所理解的“战争史的青春之维”与“小说的少年感”。
战争史的青春之维
上海之巅读书会第25期
译林·线上特别活动No.2
时间
年6月20日(周六)
20:00—21:30
地点
上海之巅读书会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topaying.com/jlwbfz/107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