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光中在南京丨五中校友求学南大,他还将

招考信息一手发布升学政策权威解答

名师专家考情分析社会实践量身定制

著名爱国诗人余光中的《乡愁》,一直为人们所传唱,其中“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一句,更是让无数人动容。今天突传噩耗,余老在台湾病逝,惋惜之余,记者了解到余老曾是南京五中的学子,那余老和五中,又有哪些回忆呢?

记者采访到了南京五中的校办主任冯昕老师,冯老师告诉记者,在08年和02年,余老都曾经回访母校,其中08年那一次,恰逢余老80大寿,学校也曾举行了隆重的欢迎仪式。

据冯主任介绍,余老回访母校时,曾为学校的两座人文展厅命名,分别是鸿志厅与凌云厅,希望母校的学子也都能一展宏图之志。余老更是亲笔写下了这两座展厅的名字。

余老曾留下寄语:“青中五中,永铭吾衷”。当年他曾就读的青年会中学,年并入了南京五中,余老留下这样的寄语,一方面是表达对母校的怀念,另一方面也是表示自己不忘初心,永远记得当初的理想。

余老回母校时,也会和学校的师生一起交流,并向学校赠送过自己的诗集。学校的诗歌社即是以余老最为著名的诗歌《乡愁》命名,社员们也多次组织学习、阅读过余老的诗作。

今年五月份江苏发展大会期间,学校也曾托前往台湾探望余老的记者带去学生拍摄的视频,并带回了余老的寄语视频。

冯主任表示,今后学校也将开展一些纪念余老的活动,表达对余老的怀念,同时学校也会向余老的家人表示悼念。

——————————————————————————————————

余光中出生于南京,-年就读于于金陵大学外语系。年5月20日,南京大学百年校庆。白发苍苍的余光中先生回到母校,在数千南大师生面前满怀深情地朗诵了这首《钟声说》。

余光中

据当年参加过南大百年校庆活动的老师介绍,年回到母校的时候,虽然余光中已经满头白发,但他的思路很清晰,发言也很睿智。这位老师还回忆了南大百年校庆时的场景:当时的活动现场,余光中老先生特地佩戴了南大的校徽。余老先是介绍了他在南大求学的经历,到年,他在当地时的金陵大学(南京大学前身)读过一年半的书,在大二的时候,他就离开了南京。

余光中当时的致辞中,有一段话令这位老师印象非常深刻,“过了半个多世纪再回到母校,当日的浪子已经白发。但我发现,我的母校南京大学反而更年轻了,非常有朝气。”余光中说,“我当时没有读完就离开了南京大学,然后又离开了那么久。所以我感觉今日在南京大学校誉蒸蒸日上的时候,而校园又这样美好,有这么多学生在这里求学,我很羡慕他们。我希望他们能把握好时机,好好求学,将来为自己的国家,为民族服务。”

那一次余光中来到南大,不仅带着夫人一起回来,还带来了一份生日礼物,就是他特意为南大百年校庆新创作的诗《钟声说》,在活动现场,余光中也亲口朗诵了《钟声说》。离开母校多年,余光中先生依旧对南京大学怀着深深的眷恋和敬仰,《钟声说》这首诗,正是表达了他对母校的的赤字之心。

余光中被南京大学聘为兼职教授

记者还了解到,年那一次回到母校南大,余光中还被南京大学聘为兼职教授,当时,余光中还为南大的学生作了学术报告。

附:《钟声说》

大江东去,五十年的浪头不回头

浪子北归,回头已不是青丝,是白首

常青藤攀满了北大楼

是藤呢还是浪子的离愁

是对北大楼绸缪的思念

整整,纠缠了五十年

铁塔铜钟,听,母校的钟声

深沉像是母亲的呼声

呼迟归的浪子海外归来

缺课已太久,赶不上课了

却赶上母亲正欢庆百岁

玄武仍潋滟,紫金仍崔巍

惊喜满园的青翠,月季盛开

风送清馨如远播的美名

浪子老了,母亲却更加年轻

江水不回头,而大江长在

百年的钟声说,回来吧

我所有的孩子,都回来

回家来聚首共温慈爱

不论你头黑,头斑,或头白

——————————————————————————————————

“请问你就是余光中先生吗?”我从藤蔓绸缪的楼塔上收回目光,一位青年停在我们面前,笑容热切,负着背包。

我含笑点头,胡教授问他,怎么认出是我。

“我读过余先生的书,见过照片。”他说。

“余先生是我们南大的校友,”胡教授说。“五十年第一次回来。”

“真的呀?”那学生十分惊喜,要求与我合照。

——节选自余光中散文《金陵子弟江湖客》。

余光中这篇散文中的“笑容热切,负着背包”的“一位青年”、“那学生”,是原金陵晚报记者、现南京拉普达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子墨。散文描述的邂逅情景,发生在年10月4日,南京大学校园内。彼时,李子墨18岁,刚从湖南考来南京大学,是个对南京充满新鲜感的大一新生。也是机缘巧合,他和朋友在闲逛南大校园时,正好碰到了他一直以来的偶像——五十年来第一次回南京的余光中先生。先生对后生晚辈的亲切自不必说,令李子墨万万没想到的是,余光中先生竟将他俩的这次偶然邂逅,写进了散文《金陵子弟江湖客》。

紫金山记者采访了李子墨,听闻余光中先生仙逝,李子墨诧异之余十分悲痛。从李子墨的讲述中,余光中慈祥、谦和、极具人格魅力的大师形象逐渐清晰起来。

李子墨(左)和余光中年时的合影。

和余光中的一次邂逅情缘

李子墨告诉记者,大部分人熟悉余光中,是因为他的一首《乡愁》,其实余光中作品颇丰,还有很多名篇佳作。李子墨从年起就读过余光中的许多名作,包括《春天,遂想起》、《乡愁四韵》、《当我死时》、《水仙操》、《寻李白》、《与李白同游高速公路》,当然也包括他《我的四个假想敌》等诸多绝妙散文。

谈到年和余光中的那次邂逅,李子墨至今仍掩饰不住激动的心情:“那是我18岁时永难忘怀的一天。我刚从湖南考入南京大学,国庆期间,我的高中同学从浙江大学到南京来玩,刚好10月4日我们一起在南大鼓楼校区北大楼玩,就碰到了我一直仰慕的余光中,而且那是他50年来第一次从台湾回到南京。就这么巧!当时我在北大楼看藤蔓,往南走时,忽然就看到一位满头银发、戴着眼镜、身材瘦小、穿着粉红衬衫、打着大红领带的老先生,我头脑立即充血:这是我在书中看过许多次的余光中!”

李子墨冲上前去和余光中打招呼,“简单交谈后,我又跟余光中先生和他的太太范我存女士握手。范我存当时还挺年轻的,手掌十分温暖,对我的笑容明亮如少女——斯时斯景在我脑海里至今清晰!”李子墨说:“我本来以为此事对我来说虽是大惊喜,对余光中只不过是千万个读者和路人中的一个。不料,年2月我在图书馆翻书,翻到一本余光中的散文集《金陵子弟江湖客》,那篇主题文章《金陵子弟江湖客》里竟有一段写到他和我的邂逅。余光中先生竟连我负着背包、笑容热切都观察在眼里,记在心上,并且写在精彩绝伦的散文里,印书刊行天下!当时我感动得留下了热泪。”

余老幽默又浪漫:写诗要让妻子知道

李子墨回忆,他印象中至少四次,南大因余光中的到来而轰动:年、年、年和。“每次余光中来演讲,南大的师生都要提前兴奋很多天,然后提前若干个小时前来占位,把报告厅围得水泄不通,而主办方总要出动诸多人马维持秩序。年那次,我提前一个小时就去占位置,没想到整个报告厅已经人满为患,门都挤不进去!那次余光中演讲的题目是《诗与爱情》。他照例说得很低很慢,用诗人纯银般的嗓音,娓娓道来,幽默起来也不动声色。”

余光中年在南大开讲座时的照片。

“余光中在那次讲座中提到,友情是人生的常态,爱情是人生的变态。西方有多个神掌管爱情和诗歌,所以西方有写爱情诗的传统。英诗金库里爱情诗很多,友情诗很少。中国的诗歌则是写友情的,比写爱情的多。唐诗三百首中间,友情诗跟爱情诗相比大约是2:1。所以,中国是常态,西方是‘变态’。当时全场都被余老的幽默逗笑了。”

李子墨说,余光中那次讲到,在中国诗圣杜甫首诗中间,友情诗多达首,而爱情诗极少,提到自己妻子的诗大约只有2首,有一首还说是“老妻”(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余光中说:‘想让杜甫写诗给隔壁的少女,大概不可能。中国历史上,孟浩然、韩愈、柳宗元等很多诗人,都不写爱情诗。潘岳、元稹在妻子死后写悼亡诗,写得很好,但为什么妻子在世时,不写诗让妻子知道呢?这点他们比不上我。’”

南京一手招考信息、升学政策、名师专家考情分析……







































口碑好的白癜风医院
北京治疗最好白癜风的医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topaying.com/jlwbfz/858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