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于牛市死于熊市119万只高位成立私

生于牛市、死于熊市,1.19万只高位成立私募基金今何在?

  去年的今天,6月4日,上证指数收涨于.10点,距离点牛市征程仅一步之遥,也距离熊市大暴跌开启仅有10天,然而当时,众人皆醉。

  就在牛市的沸沸扬扬中,年的二季度,私募基金行业也迎来了史上最狂热的发行潮,相关数据统计,4~6月份成立的私募产品达到1.19万只,惊人的数字,急剧膨胀的规模。

  但到了今天,最惨的莫过于这些生于牛市高位、而死于熊市的私募基金,以及它们背后无数的高净值客户。

  基金君统计了成立于去年牛市高位(4~6月),信托和自主发行两个渠道的多只私募产品,发现到今年只有多只还在坚持公布净值;与此同时,有多只压根没公布过净值或后期“封锁”净值。

  “真相”惨不忍睹,股灾从1.0到3.0,死了一批又一批。

  仅仅看还“活着”的,公布今年净值的多只股票型私募产品,处于亏损状态的超过八成,还有三成以上净值跌破0.8元,游走在“清盘”边缘。

  在这场惊心动魄的股灾中,私募们高位成立的产品命运如何,多少大佬铩羽而归、湮灭江湖,又有多少英豪在乱世崛起,到最后,高净值客户们手中的资产到底缩水还是仍有留存。且随着基金君一起来看看。

  高位成立私募产品超万只如今“活着”的仅三成

  牛市令人心醉,熊市令人心碎。从心醉到心碎,身处资本市场的投资人们,挨了整整快一年了。去年6月15日上证指数大暴跌枪声响起,从多点往下狂泻,到今年6月3日收盘多点,跌幅超过43%,背后多少私募基金,随股海沉浮,被淹没。

  基金君犹记得去年喧响动天,二季度私募们迎来了有史以来最热闹的发行季,只要业绩不错、有名气的私募,基本都是卖到手发烫,秒杀成群,无数子基金ABCD拖上一长串,涌现无数百亿级私募大牛。数据显示,去年4~6月私募产品成立数量分别是只、只、只,总计超过1.19万只,最多的股票产品数量达到只,牛市高潮助推私募销售,充满狂热气息。

  但是到今天呢,这1.19万只高位成立的私募产品,“活着”的还有多少?

  基金君拉出一串数据给你看看。数据显示,仅是信托和自主发行两个渠道发行的只(除去新三板产品)私募基金产品,到今年还在公布净值的只有只,占比仅超过三成(36.08%)。同时,只产品净值日期停留在年,其中不少停留在7月到10月之间,死在第一场暴跌惨烈之际。

  值得注意的是,有只产品压根就没有公布过净值抑或后期悄悄“封锁”净值,其中不乏一些私募大佬,显得颇为神秘而低调。

  股票产品超八成亏损亏得厉害和赚得多相差个百分点

  备受   数据显示,信托和自主发行两个渠道的普通股票型私募产品,去年4~6月成立的共有只,其中有只产品公布了净值,但仅有只公布了今年的净值,占总体的33%,大部分产品已经绝迹江湖。

  基金君以只产品公布的盈亏情况来算平均水平,这些高位成立的产品,成立以来平均亏损幅度为13.84%;其中正收益的只有只,只亏损超过20%,60只亏损超过50%。看似平均水平好于沪深这一年40%的跌幅,但是,大家懂的,这仅仅是很一小部分还“活着”的、而且还愿意公布净值的产品,实际情况肯定远远低于这个水平。

  再看这只今年还公布净值的产品,数据显示,在有明确基金管理人的产品中,亏损最厉害的几只,豪世资本旗下的广州摇钱树1号基金,截止3月11日最新净值日期,成立以来净值跌到0.08元,亏了92%;牛丰投资旗下的牛丰2号证券投资基金,最新净值(到2月5日)为0.元,亏损80.7%;还有昱珲泰3号基金、元优猎豹一号,亏损幅度均超过70%。

  表格1:高位成立私募基金亏损前20名(有明确管理人的)

  但也不乏灵活操作的私募,虽然产品在高位成立,至今仍然能为客户赚钱。数据显示,在有明确基金管理人的产品中,表现最好的几只,日昇投资旗下的日日昇一期,截止2月26日最新净值日期,净值为2.元,成立以来收益率高达.33%;宝丰源投资旗下的宝丰源2期净值为2.元,涨幅达.20%;还有默名十一期基金、静观万有F期杰明对冲等产品,净值涨幅均超过60%。

  表格2:高位成立私募基金亏损前50名(有明确管理人的)

  私募大佬产品大爆发股灾一年受考验

  去年二季度最具号召力的莫过于私募圈的大佬、名流们,业绩好、名气大,几乎一呼百应,产品销售火到爆,规模急剧扩张,冲出不少百亿级公司;还有新晋“奔私”的基金经理,成为市场热捧对象。到今天,他们在牛市高位成立了多少产品,又有多少产品盈利和亏损,需要让投资人知道一下。

  据基金君所知,去年4~6月不少知名私募成立了大量产品,包括母基金和子基金,子基金ABCD……募集资金,投入母基金进行投资运作,这种情况在去年二季度的大型私募销售产品中很常见,但最终大量子基金持有人亏损累累。

  数据显示,部分知名私募去年高位成立产品亏损较大,比如清水源投资去年高位成立60只产品,一半今年已经不公布净值了,公布的30只平均亏损35.91%;尚雅投资成立17只产品,亏损幅度30~40%;鸿道投资高位成立了37只产品,亏损幅度多在29~37%;星石投资去年高位成立40只多产品,亏损幅度在11~27%;猛犸资产陈扬帆去年高位成立14只产品,仅3只公布今年业绩,跌幅在26%以上。另外,民森投资、瀚信资产、景林资产、鼎萨投资、新华汇嘉投资等知名私募旗下皆有产品亏损较大。

  表格3:亏损较大的私募大佬产品(今年以来仍公布净值产品)

  

  但也有一些大私募在股灾以来表现较好,高位成立产品仍然获得正收益或回撤相对较小,数据显示,重阳投资旗下多只产品去年二季度成立以来收益率超过20%;另外,和聚投资、源乐晟资产等知名私募去年高位成立的产品,平均亏损幅度控制在5%以内。这些私募大佬显示了较好的风控水平。

来源:中国基金报

私募行业大洗牌如何影响你的投资

作为私募监管制度的核心,合格投资者制度成为贯穿《私募投资基金募集行为管理办法》(下称《办法》)的核心线索。谁是特定对象、如何对合格投资人进行宣传等问题得到明确规定,变相突破合格投资者标准、私募基金分拆销售被明令禁止。

自年下半年刮起的私募监管风暴,在过去的这个周末达到最高潮。4月15日,中国基金业协会正式发布了《办法》,确立了私募募集行为标准、规划了行业募集行为路径、厘清了私募基金与各种非法集资的界限。

《第一财经日报》记者注意到,作为私募监管制度的核心,合格投资者制度成为贯穿《办法》的核心线索。谁是特定对象、如何对合格投资人进行宣传等问题得到明确规定,变相突破合格投资者标准、私募基金分拆销售被明令禁止;“投资冷静期”和“回访确认”制度也初次被引入。

“这是一个里程碑。现在私募行业的主要管理办法都已到位,私募‘牌照’监管时代正式来临。”对冲基金人才协会秘书长郭涛对《第一财经日报》表示,私募募集环节的行业标准正式形成,使成立和运营私募基金的门槛不断提高,不只保护了投资者,也保护了管理人,行业优胜劣汰在即。

特定对象+合格投资者

私募机构向非合格投资者募集资金是募集环节众多问题爆发的核心原因,保证私募机构向合格投资者募集资金成为最新出台的《办法》中着重要解决的一个问题。

新规将募集行为按照时间顺序分为八个步骤,在签署基金合同之前,需要先经过公开宣传机构品牌、确定特定对象、进行投资者适当性匹配三步。换言之,将普通受众转化为基金的投资人,需要经过一个从非特定对象向特定对象的转化过程。

在不同阶段,基金公司在宣传时能做的事情范围也不同。第一步,面对不特定对象,私募机构只能宣传私募管理人品牌、投资策略、管理团队等信息,不可以宣传私募基金产品,也不能宣传业绩;第二步,在确定为特定对象之后,可以向其推介具体私募产品信息,但是依然不能够公开宣传;第三步,向合格投资者宣传时,募集机构要对合格投资者身份进行审慎审查。

究竟何为“公开宣传”,又如何实现非特定向特定的转化呢?此前在《办法》征求意见阶段,新华财富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总裁郑孝和曾对《第一财经日报》表示疑惑,对于在宣传方面通过







































北京哪个医院治白癜风最好
北京中科白癫风医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topaying.com/jlwbfz/954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