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恋本草芳菲董小潭

白癜风能治好吗 https://m-mip.39.net/disease/mipso_5602607.html
本草芳菲

□董小潭

关于野草,古人所著《黄帝内经》、《本草经集注》、《本草纲目》、《救荒本草》等,主要以医学、药学形态呈现,因其被定义了的这种属性,似乎离我们很遥远。英国作家理查德·梅比所著的《杂草的故事》,写的是在人类与自然的抗争过程中,四处流浪的杂草如何被定义、被诠释、被限制和被不公平地对待,又如何冲破文明的边界并影响人类对自然的看法,证明了任何一点时代的变迁,那些不起眼的野草其实也是推进历史巨轮的一份子,只因它们易被忽视的物种属性,而不被人注意罢了,但是关于野性从未离开过我们。东西方的文明与智慧,在一株株野草身上得以交汇,虽然表现的艺术手法不同,但揭示野草与人类的关系上,其本质是相通的。这次回乡,是梅雨季里一个返晴的上午,气压虽低,空气里有湿漉漉的水汽,被太阳一晒,湿热。幸好有一些风。这风从垎岸间的河面上徐徐拂来,也像被割开了一般,心道,果然是垎岸的风,与走在一望无垠的乡野成片的风,与海边呼啸而来的风,与长江渡轮上那卷起千堆雪的风,还有与在大草原上被风推着走的感觉竟是如此的不同。如果说老家的小岛是卤汀河上的一个大垎岸,而田间的垎岸,碎成小土圪瘩,散在那河里,就似满天的繁星了。写到这里,想起前不久与吾友说起的一句话,“云是天上泥,泥是水底云”,不禁莞尔。垎岸千百年被河水拍打,倒似更加瓷实一般。那一小块一小块的土丘上,是庄户人家的自留地。细想起来,自留地这个名词叫得多好,有任庄户人家自由挥洒种植的意境,于是这些田块就有了各种各样的菜蔬,红的,绿的,高的,矮的,显出错落有致的混搭的美感来。再看脚边,田埂两侧有许多野草杂乱无章地长在那里,我的脑海里好似蒙了一块布,里面有东西在跳跃,却始终在布底下跳不出来,属于一种熟悉的却又似是而非的记忆,被厚厚地抑制住了。那一刻,我的心里是羞愧的,是的,我叫不出它们的名字。我记下心里淌过的这么几句话,权当记录我那一刻丰富而复杂的情感。少女离开,它们在那里/半生归来,它们仍在那里/叫不出它们的芳名/蔓蔓招展/如我年迈的乡邻它们的名字独特而又形象,每个名字似乎都隐藏了一个秘密,一个个属于人与自然的秘密,成长与伤痛的秘密。有时,我不禁胡思乱想,这些野草,就像人一样。抑或,有的人具备了野草的特质,故而就愈加独特。远远地在人群里,他(她)就像那株有他(她)意象的野草一般,令人过目不忘。 我低头寻觅,在众多的野草中,我终于欣喜地看到几株,它们烙在我的少女时代,有着本真单纯的记忆。我的心里似乎有了一些安慰。我在岛村呆了十二年,打我记事起,母亲就会带我和姐姐下田识农活,田间的一切对我都有着非常的魔力,我惊诧于庄稼与植物生长的形状与节奏,庄稼好似小姐,野草如同丫环(这个比喻是因为那时的农村电影题材才子佳人戏较多),它们相生相伴,有着异乎寻常的默契。在我心头常常有数不尽的问题萦绕,我欢快且饶舌,每次跟着母亲下田干活成了我隐蔽且期待的快乐。那时,我认得的几种野草,竟成了现在联结我与乡野最深刻的记忆。狗尾巴草,顾名思义,是草茎上长出的一支毛茸茸的绿色的尾巴,在风中摇摆时,宛若一支狼毫在虚无里做着写意。它当属野草里的小丑吧,在田间径自招摇扮怪。它至今也是田间最具野趣的一株,大敕敕地写意,有我喜欢的那种野性、质朴、无畏的美。扒地虎如同地衣一般,有着顽强的生命力,它们匍匐在泥土上,一挨到土,它们的宿命就只剩下一条,疯长,玩命似的疯长。细微的叶与茎,像是人的经络,稍一碰断,里面就有乳汁流出,粘在手上,据说这汁液是驱蛇的。但指头与指头即将粘连的感觉让人极不舒适,而且有一些色斑,每次给这乳汁粘上,我就要小跑到小河坎子上洗手,河边有好多水草,那是水底的森林,还是水怪的头发,我不得而知,小鱼儿在水草间穿梭,我在河边看鱼,常常忘记了时间,母亲唤我的声音,一声一声,从老远处传来,据说这样就不会给河落鬼把魂勾走了,我心不在焉地应着,连忙起身跑,生怕有鬼怪从水底蹿出来拖我的脚一般,田埂上,一个小小的身影在撒欢地跑,宛若精灵。荞荞儿是藤蔓,零星的几株,乱蓬蓬开出的紫色碎花,在金黄的麦田里,把麦田变得唯美与神秘,它应该是田间的贵族吧,仔细端详,不争不闹,在一片金色里,有简单、干净又孤独的芬芳。可喜的是它的豆荚熟了之后,撕开一侧剥出籽儿放在嘴里嚼,满嘴就有了青涩气,再把豆荚壳儿合起来,留一条小缝隙,横到唇边,当风笛子吹,轻微的笛鸣响起来,于是整个麦浪便从口腔蔓延开来,青涩得有些甜。锯齿草,土话叫“刺该”,是儿时最不待见的草,一不小心,给它叶边上的锯齿碰到,就是一条血杠子,在手臂上星星点点的,针刺一般,火辣辣地痛,每次遇上它,我都避之不及。有时不小心,给它擦上了,我就用母亲教我的土法子,伸出舌头舔几下,把唾液抹到伤口上,再抓些泥土,碎碎地按到上面,过几天,结的痂掉了。写完这几株,其实对它们的认知还是肤浅的,每一株野草都有它特定的药用价值,狗尾巴草可治痈瘀、面癣,扒地虎可驱蛇避虫,荞荞儿可降血压,刺该可清热解毒。如若合理食用,且又是不可多得的佳肴。儿时对老祖宗留下的智慧并没有真正的领悟,它们停留在我记忆的表层,那么热切地欢迎着我的归来,又驱使我去解开它们身上的秘密。这会再忆起,似有或长或短的蛙鸣从记忆深处传来,带着一些其它田野的记忆,还有一些耳边的歌声,它们与那些野草在夜间、在风里、在水边,合奏着一曲青色的仲夏夜之梦。

.6.22

作者简介

董小潭,女,本名叶慧莲,泰州市华港镇董潭村人。江苏省作协会员、泰州市作协理事、海陵区作协副主席,《金陵晚报》《泰州晚报》专栏作家。

年,出版中短篇小说集《纠结》

年,出版长篇小说《谁是谁的救赎》

年,出版中短篇小说集《傍妆台》

年,散文随笔集《本色·爱》(出版中)

年,长篇小说《傍妆台》(待出版)。

继续点击阅读:

人物|大师傅居维宏/高德宏

美文|早茶情趣/丁杰

村史|桑湾列入泰州历史地名保护名录/徐杰东

国画|潘兆嵩的水乡物语/潘兆嵩

名产|百年老字号的前世今生/高德宏

村史|从桑湾的丞相到兴化的阁老/徐杰东

钩沉

擓篮小戏班子/姚敬厚

诗词

题“港口八段景”/王志林

记忆|塔岳荒/徐丙根

笔谈|港口:下河曾经的戏曲中心/王志林

美文|我的后花园/陈爱兰

人物|理发师“才小”/高德宏

村史|千古长怀桑家湾(第二章上)/徐杰东

美文|望夏/赵正玉

研讨|徐杰东文稿研讨会/杨宝军柳蓉

说谈|港口“三把刀”/高德宏

美文|吃春/丁杰

历史|人文传承|交流

刊头题字:陈德荣

投稿邮箱:

qq.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topaying.com/jlwbls/1107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