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城南京的雷锋缘
□通讯员 练红宁
说南京是雷锋城,不管你信不信,我信。
36年前来到南京才知道,南京人的口碑没得说,更不用说在南京街头碰到的解放军战士了。现在到外地旅游,讲起南京来,总能听到对南京人的点赞与羡慕,南京人的包容与热情就是雷锋叔叔那范儿。
雷锋没来过南京,南京却有着深厚的雷锋缘,无疑是雷锋文化把南京带进了雷锋城的行列。
学雷锋 持之以恒显真情
车站、机场是南京的窗口门户,那亮眼的雷锋标识、雷锋服务站和热情的工作人员,让旅客心里暖暖的。其实,在南京不少社区、商场、超市、学校、医院,都有不同形式的学雷锋志愿服务。有一次,我在外地乘火车时,无意间听到两位盲人旅客闲侃南京火车站雷锋服务站的故事。原来,他们每一次到南京,雷锋服务站都像亲人一样热情地接站送站。几年前,曾是南京南站雷锋服务站骨干的退役女兵张祖艳调回老家后,又走上了当地高铁站的“顺心”雷锋服务台,像这样的“雷锋天使”还有好多位。
3月5日,赵明才为玄武区驻区部队官兵代表和退役军人工作者等做学雷锋报告。谷昌旺 摄影
在南京,雷锋的人缘和文化缘也没得说。远在南郊的高淳区,多名八旬老兵一直默默奉献着,他们曾在雷锋生前所在部队服役多年,不图名利低调做人。当年参与雷锋日记和遗物整理,后曾担任副团长的张典煌、副政委的夏孝栋,都是雷锋成长的见证者。已八十高龄的夏孝栋依然笔耕不辍,坚持写文章传播雷锋精神。无独有偶,在溧水区还有雷锋生前战友赵明才。身在另一个工兵团的他,在年参加沈阳军区一次会议时与雷锋同住一室。当时,赵明才是优秀干部代表,雷锋是先进战士代表,两人一见如故成为好友,后在通信和交流中相互鼓励。雷锋因公殉职后,组织上安排赵明才参加葬礼,他在雷锋墓前立誓,一辈子像雷锋那样做人,学习宣传实践雷锋精神。赵明才说到做到,精武报国,助人为乐,从人武部政委岗位上退休后又成了新时代“活雷锋”,在全国各地宣讲多场、听众多万人,如今86岁依然活跃在传播雷锋精神的讲台上。
学雷锋 代代军人有榜样
3月5日,陆军工程大学野战工程学院某队学员走进驻地后标营小学,开展学雷锋主题宣讲。 孙顾峰 王海波 摄影
除了雷锋的战友,驻宁部队官兵——一个个新时代最可爱的人不正是新时代的“活雷锋”吗?兵城南京的雷锋情缘,恐怕离不开子弟兵的一份功劳,他们学雷锋做雷锋声名远播,更有“大咖”助力。雷锋班班长来了,雷锋纪念馆讲解员来了,“当代雷锋”郭明义来了……每年3月5日前后,南京军民总会办出一场场“雷锋文化盛宴”,社区一吆喝,军民学雷锋便民服务摊点就摆出来了,让城市多了一道风景。更令人感动的是他们常年走进敬老院、学校、困难群众家庭精准帮扶,助医帮教从不间断:陆军工程大学与丹湖村、“临汾旅”与太平村等都结成对子,军校学员接力多年的“爱心向黔进”“春晖行动”让几千公里外的大山里的孩子上学有了保障。那里的孩子说起南京的解放军叔叔,无不佩服至极,有的学生代表寒暑假受邀来南京看古城,大开眼界,回去后学习更加用功。由原空军气象学院学员发起的“雷锋常驻夫子庙”活动,已经坚持了29年,修电器、理发、量血压、健康咨询、法律服务、拍照片等义务服务竞相登场,吸引了来来往往的游客,连老外都称奇不已——有一位在昆山工作的塞尔维亚女孩,当场提出也要学雷锋到西部支教呢。年3月,受疫情影响,传播雷锋文化也变到线上进行,但国庆长假前,夫子庙的广场活动悄然补上了。
发生在驻宁部队官兵身上的雷锋故事越讲越多:年3月,陆军工程大学教练勤务营战士李大贺,跳入冰冷的水中救起骑电动车冲进河里的母子俩后悄然离开; 同年6月,医院退休护师王苏莉,在拉萨飞往合肥的航班上用吸氧管两吸浓痰,救下气阻的孩童;年8月,正在安徽省含山县执行抗洪任务的“临汾旅”排长王祥,得知一条摆渡船侧翻后,紧急驾驶冲锋舟赶往落水点,将6名落水群众成功救起;年9月,江苏省军区战士梁泽亮,跳入月牙湖中救起落水的女大学生;年国庆长假期间,正在家乡休假的“临汾旅”士官崔成轩,在被煤气罐爆炸的气浪冲出数米远后,依然不顾伤痛逆行灭火;年1月,正在四川省汉源县休假的东部战区空军某部下士陈佳敏,路过九襄汽车站附近时,奋勇抢救遭遇车祸的群众……一个个新时代的雷锋佳话让南京军民引以为豪。
学雷锋 城市文化放异彩
文化是城市之魂,文化是精神支柱。南京作为悠久的历史文化名城,文物众多,景点星罗,也出现了两座名气不小的雷锋文化馆,一座在城东栖霞的朝阳山上,一座在南郊溧水的大金山国防园里,都是在老兵支持下建成,都是免费开放。大金山曾被侵华日军占领,一度被称作“鬼子山”。从年开始,退役老兵张勇如愚公一般,带着以退役军人为主体的团队开路平地、栽树修房,将曾经的“鬼子山”逐步打造成一座兼有国防教育馆、普法教育馆、雷锋文化馆、生命安全体验馆和党史国史馆以及2.5公里“微缩版”长征路于一体的“五馆一路”格局的响当当的国防教育基地,告诫人们不忘国耻、复兴图强。两年前,张勇又公开宣布:百年之后,把国防园完完整整、毫无保留地交给国家。
3月5日,陆军工程大学野战工程学院学员参加“雷锋常驻夫子庙”活动现场。孙顾峰 王海波 摄
大金山雷锋文化馆里,不时有位身穿军装、戴着军功章的老兵在义务宣讲,他就是雷锋生前战友赵明才。赵老的“明星效应”,让参观者如获至宝,争着与他合影。可人们不知道的是,8年前,老伴因病摔倒后中风瘫痪,赵老只能坚持白天讲雷锋、晚上当护工。家里经常有人来访,于是就把堂屋改成了一座袖珍雷锋馆。对于单位的邀请,赵老有请必到,从不失约,而且不要接送、不要接待、不拿讲课费。
在南京,“南京好市民”年年出榜,已经19个年头,有0多人受到表彰。最近10年的“感动南京”年度人物里,就有21个是退役老兵。南京的媒体也不遗余力传播着雷锋精神正能量,《南京日报》和南京电台天天刊播“南京好人”,已经坚持了7个年头,每天讲述一个身边好人的故事,将更多的“雷锋”呈现出来,让助人为乐、见义勇为、诚实守信、敬业奉献、孝老爱亲成为时代风尚。这当中就有许许多多普通平凡、默默无闻的南京市民,他们用真情铸就一座新时代的雷锋城。因为雷锋已经铭刻在他们的心里,雷锋已经扎根在他们的血脉。面对南京军民的思想境界,一位节目主持人说,南京既有“金陵城”的别称,更有“好人城”的新昵称,好人好事层出不穷,城市生活处处温暖。
写到这里,我们还能说南京不是雷锋城吗?(原载《金陵晚报双拥周刊》年3月8日,转载自《中国国防报》年3月1日,小标题为本报所加)
在第二战场做红色信仰“播种者”南京军休讲师团讲好党的故事,教育激励年轻一代□通讯员 沈珠雷 丘淮平 练红宁2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给上海市新四军历史研究会的百岁老战士们回信,也让南京军休讲师团成员振奋不已。“习主席的回信,是对我们老战士、老党员的充分信任和鼓励。我们要继续发光发热,讲好党的故事,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他们是历经风雨的奋斗者。战争年代,为驱除敌寇、守卫国土英勇奋战。和平时期,为国家安宁、人民幸福奋发拼搏。他们是老骥伏枥的“播种者”,以对党无比热爱、对革命无限忠诚的真挚情怀唱响军休好声音,教育激励年轻一代走好新的长征路。成立14年来,南京军休讲师团的成员们,用“霞光”照亮“后浪”的奋斗路,为红色基因的传承献余热。
“我们是过来人,我们不讲谁来讲”
“我和雷锋都是旧社会那根藤上的苦瓜,是党把我们从苦海里救了出来。”86岁的军休干部赵明才每一次给听众讲雷锋的故事时,总要说这几句掏心窝的话。
赵明才是雷锋生前的战友,年,他作为先进基层干部代表与优秀战士代表雷锋在参加表彰时同住一室,成了无话不谈的朋友,两人曾相约“我们一定要好好干,做党的忠实儿子”。在赵明才看来,雷锋把党比作母亲,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就是知党恩、报党恩,跟党走、为人民。50多年来,赵明才到全国各地义务宣传雷锋精神,自费赠送雷锋图书万余册,践行着他在雷锋墓前许下的“一辈子像雷锋那样做人”的誓言,成为背着雷锋纪念馆的雷锋传人和“播火”老党员。他说,今年是建党周年,主席号令到,老兵上战场,党叫干啥就干啥,宣讲党史当先锋。赵老透露,三月初的宣讲日程已经排得满满。
张兰生17岁赴朝参战,年在金城反击战中身负重伤,至今肺部还残留着2块弹片。回国后他一直在军队文化岗位上耕耘,创作的文学作品多次荣获军内外奖项。多年来,他坚持以抗美援朝的亲身经历为青少年讲述革命军人的信仰和奉献。
许多老兵亲历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伟大飞跃的历史进程,更懂得我们党的初心和使命,是活的“教科书”。张晓林从事海军战略教学研究数十年,是人民海军发展许多重大事件的参与人和见证人。他走到哪里就讲到哪里,成为不少地方的经典党课和国防教育课,慕课受众达数百万。
纪安卢在部队是政工骨干,退休后积极加入讲师团,去年他的《听党指挥,筑牢军魂》在南京市退役军人党员“微党课”授课竞赛中获奖,他正在备课《党在历史关口的重大抉择》,讲述中国共产党人一次次力挽狂澜、走向胜利的关键时刻。年近九旬的任西庆退休后一直坚守在党的理论宣讲阵地上。这位能把马克思主义原理和党的创新理论讲得生动活泼的“任爷爷”,一接到宣讲任务就特别高兴。“我们是过来人,我们不讲谁来讲?把历史告诉年轻人,是我们的责任。”这是南京军休讲师团成员们时常挂在嘴边的话。
“当‘故事大王’播下信仰的种子”
如何让宣讲生动形象、直抵人心?南京军休讲师团成员的目标,是“人人成为多讲故事、会讲故事的‘故事大王’,以多彩深情的演讲,播下信仰的种子。”
烈士后代杨松河曾在比利时等国担任过驻外武官,上世纪80年代初他把救了一座城的撒尿小男孩的故事翻译到国内。如今,杨松河又给小学生们讲活了“一带一路”。他上课拎着一个菜篮子,里面装着黄瓜和核桃,他告诉学生黄瓜曾叫胡瓜,核桃曾叫胡桃。接着又从“胡”字讲到“番”字,讲到番薯、番瓜、番茄,点明带“胡”字、“番”字的瓜果菜蔬大多是从丝绸之路传进中国的,引起了学生对“一带一路”的兴趣。去年底他获评全国关心下一代先进个人,今年他的课题定位在宣讲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纵观世界看中国发展,体现党的领导和智慧。
抗美援朝一等功臣解秀梅的弟弟解文欣,在《英雄儿女与英雄精神》的报告中,从3张姐姐和毛主席合影的故事讲起,生动诠释志愿军官兵的战斗精神和英雄气概。去年,解文欣精心准备的报告《一场不可避免的较量》,纵谈抗美援朝战争的历史过程、精神价值和现实意义,得到广泛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topaying.com/jlwbls/123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