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记孕育者+新生者:讲故事的我孕期:年——年生机属性:说人话,接地气,做实事(此属性,现为身心养护顾问服务宗旨)
年4月,和好友晶心一道飞去成都华德福学校培训了两天半。
回来,遇一问题:你此生最快乐的时光是什么时候?
我给的答案是,在华德福学校一棵老树上荡秋千的情形——一种此前从未有过的放松与愉悦。
由此可知,之前是怎样的紧张了。
那次培训于我,其实是一种打破。作为3岁孩子的母亲,培训归来的我彻底混乱。
原来,此前对待孩子的方式,全是错的。怎样做才是对的?不知道。
那些正确的美好的理念,如何在具体生活情境中做到,或是接近?
几个月后,结识做公益的心理咨询师林君,遂自发开创了《金陵晚报公益心理平台》,同时接触到南京和来自国内外各类身心成长机构的专业人士,各路理法门派。
各种培训机构和各类证书也流行起来。譬如心理咨询师。我也报名了。拿到教材,看不下去——里面的观点理法我不认同,一边看书一边生气地批判,这还怎么识记?两次考试都没通过。
换了婚姻家庭咨询师,新推出的执业类型。新编的教材挺好,辅导班的老师也很好。好赖是通过了,有了执业资格证。
工作中也容易遇到有执业资格的人。比如在报社主办过一段时间的《逝者》专栏,所写的第一位,就是以满分通过咨询师考试的自杀者。又如《倾诉》专栏,来倾诉的第一位女士的先生就是咨询师,正打算和抑郁的她离婚。
同在苦海浮沉。
纸本上得来的资格证之类,又要如何生成现实生活中的渡筏?
做报道办沙龙开讲座,是助人,更是自助。
迷茫此暗夜,有星光明灭。
年上半年的周六,几乎都在养老院度过,去陪伴各种各样的老人。
活法决定了老法,以及死法。陪伴和送别老人,看到自己人生终点的各种可能。
就觉得,我的活着,也不是一件“必要”的事情。除非,有了不一样的活法。
6月就打了辞职报告——如果老天还让我继续活下去,就换一种活法吧!当时,心里是有设想的,比如,纯粹些的活法——以自己的生命状态的建设为中心,将自我教育和影响与滋养他人融为一体的生活方式,与工作方式。
如何活出这状态?那时的我,并不具备条件。
先告别“非必要”吧。
辞职了。老天没给我留白,随之,情势推动着成为临终关怀机构的创建人,服务领队,培训导师,全职员工。融服务老人、设计课程、培训义工、写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topaying.com/jlwbls/146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