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券丹书之谜终于揭开了这是一枚

神秘的徽章

这是一枚中华民国十年()沭阳县“五市”、“八市”赠送给“第一师二旅四团二营六连”官兵的圆形银质徽章。

其正面两面旗帜交叉,右面国旗——五色旗,左边陆军旗——十九星旗(简省为十星),这是北洋时期徽章上的热门图案。“恭颂”、“文明”是赞扬该六连为“文明之师”。北洋时期的军队征粮,为地方所累,如此“拥军”或为不得已之举。

“沭邑”当为苏北的沭阳县。笔者曾见一光绪三十三年()江南裕宁官银钱局钱票盖有“住沭邑东关大街”印戳,而东关大街正是沭阳县城的主要街道。

“五市”、“八市”并非今日所谓五个或八个城市。根据北洋政府颁布的《市自治制》,人口超过一万人的“固有之城镇区域”设“市自治团体”,而“以县知事为直接监督”,故“五市”、“八市”是沭阳县管之“市”,或为当时沭阳的两个“自治”城镇名称。

其背面图未刊,据介绍镌有“中华民国十年第一师二旅四团二营六连”字样,这是银章的赠与时间以及赠与对象。另有太极图,为清末民初币章上常见。

文中称,安徽的张永魁先生认为,其祖父传下的这枚徽章是“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所佩戴的玺绶,证实其执掌国家权力的信物’,名曰‘银券丹书’,乃‘国玺地契’”。显然,这是一种臆想占主导的解读。

最早,无论官私印章皆称玺,秦以后,专指帝、后印章。玺绶,原指玺和系玺的丝带,后成为玺的专称,印绶一词情况相同。

《申报》报道,孙中山就职典礼上“代表致欢迎辞上印绶,大总统盖印宣言”,无论玺绶还是印绶,说的都是这方“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印”。一枚徽章是无法变身“玺绶”的。

张先生进而定性这枚徽章为“银券丹书”,称其“像古代册封王侯的铁券丹书一样”,但“级别更高”。“国玺地契”字面上不大好理解,或许是“国玺契约”的意思,说这枚徽章犹如契约,保证了孙中山拥有国玺——亦即“君临天下”的权力。

我们完全相信张永魁先生的执著想象,源于对曾任孙中山贴身侍卫祖父的崇敬。不过,这枚关乎江山社稷的神秘徽章,孙中山危难之际,命一侍卫解甲归田,秘密保管(并授以“解读”密法),漫长的80年后,侍卫之孙使之重见天日,结果人间正道是沧桑,天下无人识此物,这不是传奇又能是什么呢?

张先生“靠着一代代口口相授才流传下来”的“画卦法”、“数字互变法”、“书写见证法”、“拆字揭秘法”、“一加一乘二营法”,在这枚徽章上看到了“中国的领土范围”,“中国与邻国如何划分国界”,还看到了“如何进行教育改革等很多内容”。我们完全可以谅解他真诚的痴迷。据说南京有教授、研究员认为他的“解读有一定道理”,“用八卦推算完全符合”,这就令人难以理解了。

谈到这枚徽章的价值,文章告诉我们:“来自全国各地的40多位专家聚集北京专门召开了一次‘中华民国玺绶专家论证会’,专家最后的意见是:这是罕见的、政治性极高的民国文物,是孙中山当年佩戴过的。此前,海内外从未发现过类似的文物。”

笔者则认为,这枚徽章绝非罕见的民国文物”,“孙中山当年佩戴”几无可能,“海内外从未发现过类似的文物”说法不确。

总之,这枚徽章不属“‘中华民国’的开国纪念章”,“至今没有见过第二枚”亦不能提升其档次,它就是百年前一枚普通的民国徽章,当然,它力所能及地负载着历史。

来源:金陵晚报

◆◆◆◆◆

精彩原创

“不敢买”的房子

聚焦他们在城市里越障前行

最镜头一座故居,两代学者,三个时代

专访王绵先生揭秘!网贷业“薅羊毛”背后的利益链条毕业了,校长的最后一节大课!时过境未迁,找寻老照片中的金陵旧影“血色童年”:透析室里的孩子

最镜头肾衰患儿之痛:宁愿死在手术台上,也好过透析中等死







































社区护理三级预防版块的CHS平台建设解
长治暴雨升级黄色预警请做好防范措施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topaying.com/jlwbls/227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