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金陵晚报 >> 金陵晚报历史 >> 炉炭记说炭

炉炭记说炭

炭,是植物的一种终结形态。

那些曾经千姿百态的植物,生前,它们逆着地心引力向上长,死后仆地归根,残骸一部分留在了地表,成为生发下一代植物的土壤,一部分藏进地下,变成了煤。炭,也可说是人工的煤,人类用炭化的方式将植物生涯蓄积的能量截留了下来。

冬日围炉,不妨也来认识一下炭。

传统的木炭因加工方法的不同,大致可以分为两类,黑炭和白炭。

黑炭的工艺比较古老,木材在隔绝空气的环境里焖烧,凉了取出来就是。旧时柴灶中也可拾得一些柴炭,又称桴炭,置于陶盆竹火笼之类的器物里,是庶民寒冬生活的恩物。

黑炭世界各地都有,而白炭,就我找到的线索,似乎只是东亚才有。白炭出现得晚一些,是木材在窑里高温焖烧后乘热取出来,盖上沙土或灰熄火。因为带火出炉,表面接触到空气会氧化出一层白白的灰,因此叫白炭,也叫银炭。

黑炭密度较低、材质较软,容易点燃。烧制黑炭时的炉温比较低,约至度,但黑炭燃烧起来的温度却很高,可至千度以上,而且火势猛烈,所以古时候可以用来冶炼金属。不过刚不可久,黑炭不耐烧。

白炭密度高,优质的白炭硬度快赶得上钢,敲击声如金属,因此也有叫刚炭的。白炭很难点燃,一旦烧起来,却非常耐久。白炭的烧制需要近千度的高温,但自己燃烧起来的温度却并不高,细火慢燃,不爆不烈。

白炭在日本通常被称为备长炭,得名于江户时代纪州地区的木炭批发商备中屋长左卫门(备长)。和很多传统工艺一样,白炭的烧制工艺也是从中国传到日本的,有日本人考证,传播者就那个曾做过遣唐使的的空海和尚。

(白炭·备长炭)

优质的备长炭要用一种名叫乌冈栎(壳斗科栎属)的非常坚实的树木来烧,但是这种树存量稀少,备长炭也愈发显得珍贵。比起黑炭,备长炭的主要特点是不起明火,能够长时间保持温和稳定的热力,而且纯净无烟,不出杂味,所以特别受高级烧烤店的亲睐,日本烤鳗、串烧的老铺都以使用备长炭为荣。

备长炭适合烧烤食物,其实关键是因为备长炭拥有出色的远红外线传热表现。远红外线的热传递属于不接触式的辐射传热,热力直达食材内部,表面不容易被烤焦。反之黑炭燃烧迅猛,容易起明火,属于接触式的对流传热,食材容易外焦内生。

※以备长炭为代表的白炭为什么难以点燃?

植物的灰分中含有许多碱性的碳酸钾,那是有效的助燃触媒,所以含灰分多的黑炭容易点燃,而白炭比较纯净,含灰分少,就不易点燃了。碳酸钾极易溶于水,古来人们凭经验知道,木炭长时间浸水后会很难着火。现代化学出现以前,人们用草木灰泡水,得到碱水,加在面条中面条就变得有劲儿,用来发干海货会很鲜嫩。还有,碳酸钾能使油脂发生皂化反应,所以人们用草木灰擦洗锅台油污。据说最早的肥皂是古罗马时期地中海沿岸的人发明的,原料就是炊事产生的灰和动物的油脂。

白炭通常质优价高,但并非什么都是白炭好。

比如说,日本茶道用的高级菊花炭(剖面有漂亮的放射状纹理,像菊花一样)是麻栎烧成的黑炭,能够较长时间维持烧煮茶汤所需要的高火力;做日本刀精炼铁,更要用着火更快、火力更强的松木炭,这当然也是黑炭。

(黑炭·菊花炭)

传统上,白炭之所以被珍视,是因为在过去的生活里,木炭主要被用于取暖和烹饪,这方面,白炭的性能无疑出类拔萃,纯净无烟,燃烧时间长,烧烤食物很美味。而现在,木炭被直接用作燃料的机会少了,更多是要借助木炭能够吸湿除味的特性,改善生活环境。这方面,白炭并不如黑炭,甚至因为一烧就没一直被人们轻视的竹炭,这方面的表现更为优秀。

※吸湿除味,最有效的还是经现代科技加工出来的活性炭,可是,活性炭偏偏不能算是一种环保产品,因为在它的生产过程中会因化学物质的使用造成环境污染。顺便说一下,吸湿除味主要是利用木炭的多孔特质,直接放几根炭在房间里做摆设是没多大用处的,要尽量把炭敲碎、摊开。

即便是用作燃料,现代最常见的机制炭相较于白炭也有很多优点。

首先就是环保,机制炭是将木屑等原料压制成型再烧成的,废物利用,不用砍伐木材,成型过程中也不用添加剂。据说,因为压制环节中破坏了植物的纤维结构,机制炭的吸附性能和燃烧时的远红外线辐射效果欠佳,可是作为一种廉价易得的燃料,机制炭气味小又耐烧,而且形质均一,以白炭工艺制成的机制炭燃烧更稳定,没有白炭刚开始容易爆炭的缺点。

物美价廉的机制炭不为人喜的原因是欠缺风情,经过人工塑形,失去了木炭的风味。不过,另有一种看不出木形的炭,却是最风雅的炭,那就是古时熏香用的炭墼。

炭墼的出现原本也是为了充分利用物料,是将制造运输储存中剩下的木炭屑,或者将劣质的杂炭碾成碎屑,和以米汤或粘土之类的粘合物,入模成块,晾干后再用作燃料。炭墼烧不旺,温度不高却能持续燃烧很久,非常适合手炉脚炉等随身携带的取暖用具。据说,炭墼在唐代就出现了,南宋末年吴自牧的《梦梁录》中有对临安街市诸色杂货的详细介绍,其中也有“供香饼炭墼”的描述。

(古时熏香用的炭墼,有时也被称为香饼,有别于香丸、香饼之类的合香制品的香饼。现在直接叫香炭,日本通常叫香炭团,或方或圆,或饼或柱状)

《梦梁录》里的香饼可能指的是作为合香制品的香饼,也可能是用于熏香的特制的炭墼。无论如何,熏香用的炭墼当然非寻常取暖用的炭墼可比,除了要用特别的炭制粉,还要加上许多配料。古香籍中有许多作为炭墼的香饼配方,配料千奇百怪,有的据说可以昼夜不息。我一直很好奇,这么一小块,最多铜钱大吧,真能烧那么久?

现代的机制炭是木屑压制成型再烧成炭,而古老的炭墼是木炭碾粉重新粘合而成的。炭墼烧得久但烧不旺,后来就又出现了一种煤墼,用的不是木炭粉,是煤粉,做成球状的就是煤球。燃烧时间更长,火力更旺,不仅取暖,也适合做饭,只是比柴薪木炭更难点燃,气味也难闻。再后来,日本人改良发明了蜂窝煤,在煤粉中混入熟石灰等添加物,抑制氧化硫的排放。据说,日本人把这种改良煤墼做成多孔的圆柱形,原想的是莲藕的形状,没想到看在中国人的眼里就成了蜂窝。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快过年了,看到一篇原载于金陵晚报的文章,实在有趣,搬来与诸亲朋分享,不知是否涉及侵权?或删或议酬,请告知。

原链接:







































涓鍖婚櫌鏇濆厜璧勮川
鍖椾含閭f不鐤楃櫧鐧滈濂?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topaying.com/jlwbls/749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