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第一次有春晚
年父亲已经快50了”
兔青年是个恋旧的人
不单是自己的生活小细节
还有那种所谓的一个时代共同的记忆
而这似乎都来自媒介
媒介因此有了温热熟悉的味道
搭建起一代又一代人的记忆
兔青年近期的文章配图几乎都是原创,今天封面这张是随手拍下的,新街口等公交车时,公交站旁一位老爷爷正在摆摊,从推车里的各种颜色塑料袋中拿出一叠叠报纸和杂志,在一张斑驳的木板桌上铺开。推车里还有好多杂物,和一个饭盒。一天可能卖不出几份,却还是老爷爷维持生计的方式。
有南京本土的扬子晚报、现代快报、金陵晚报、南京晨报,也有环球时报、南方周末,还有人物周刊的杂志……想想曾经纸媒蓬勃发展的时代,再看看这样的景象似乎有些心酸。早些时候,在一家小吃餐厅休息,一位大叔拿着报纸走进来,希望我们可以买一份,一两块钱,说现在报纸不景气了,也算讨点饭吃。纸媒唱衰不过是我上大一之后也就近几年之内迅速衍生的现象。
其实我并没有觉得媒介更迭得如此之快有什么可悲可叹的地方,如交通工具,如家用电器,事物发展的必然规律而已。真正有所触动的是,我们在怀旧媒介的同时,伴随着的那个年代的记忆会被唤醒,温热而熟悉的气息扑面而来,那里有不谙世事的样子,有简单纯粹的心思,有不经伪装的心情,长大之后,当不同的人汇聚到一起,聊起过往共同的媒介记忆,竟会因此拉近距离,因为这份共通而觉得又亲切了一些。
比如曾经写过这样一段话:高三那年看的最多的报纸是南方周末,不会忘记年的新年献辞题目是:我们比任何时候都更接近梦想。年我看超女,每天在等扬子晚报送到家里迫不及待只为看超女那个版面,那是选秀在中国突然火热的一年,纸媒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那一年才有了粉丝这个词,但还不懂什么脑残粉、真爱粉。年,我看快乐男声,晚上迟了等不到淘汰结果,就第二天早上赶紧刷手机网页百度快乐男声看最新消息,通常第一则的标题就会显示谁谁谁被淘汰了。再后来,也就是这两年,选秀少了真人秀多了,我接受消息也不刷手机网页了,只看微博看青少年白癜风防治援助项目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topaying.com/jlwbls/89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