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事的证人鲁敏

北京中医白癜风专科医院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8C%97%E4%BA%AC%E4%B8%AD%E7%A7%91%E7%99%BD%E7%99%9C%E9%A3%8E%E5%8C%BB%E9%99%A2/9728824

“一篇回忆小文。忆一位故人,以及这份情谊的消散与湮灭。类似这样的情形在我后来的若干年也一直在重演。我想这不是无情或实用主义的社交规则。这就是生活本身的淡泊。”

全文字,看完约需9分钟。

(上)

大约十九年前,我有个朋友,叫郑文,有三四年我们保持着非常紧密的联系,然后,失散了。昨天晚上,我到一个新结识的朋友那里去玩,她住单身公寓,46楼,从窗口往外看,一片明明暗暗的人间灯火,顾之苍茫。我突然又想起郑文。

那时我们都在南师大参加中文自学考试的复习班。那种短期的夜校非常松散,全是四面八方赶来的青工,带着各种行业工作一天之后的厌倦,以及年轻时特有的粗糙、既想改变命运又深觉无望的封闭感,大家都是过客般的匆匆神情,到点儿来,下课即走,极少交流。因我碰掉了后座上她的东西,我们搭起话来。我很羡慕她的长相,眼珠漆黑、头发漆黑、皮肤极白——这么好看的女孩也来搞自考,真值得佩服。

这样地就熟了,并且联系密切,但这种密切更像一种“自助学习拍档”,自学考试那几年很是热门,所分专业和科目极为细碎,每年春秋两季的报名都会大摆长龙,并牵涉到订购教材、选择补习班、选择考试地点、提前摸考点以及考后拿分数条之类的,当时并无电子系统,一切皆是原始与人工。如果有一个同伴配合着行动,便会有很高的效率,我们往往提前在电话里商量好这学期要报的科目,争取做到一致,然后再约定同一天去报名,两人分别排队,再商量是否上补习课,再约定好上课时间,以便相互替对方占下好位置,偶有缺席可互借笔记,诸如此类吧,而今看来,自考也许并无明显的益处,但在当时,却像一番壮丽但渺小的事业,其中的艰涩与小乐趣、自我怀疑、胆怯的放弃或周密的备考,等等,各种情绪,只有对方可以理解和分享。

最重要的是我们性情相投,各自的经历都不太复杂,也许有些保留,但并不刻意。我知道她在一家叫做华电的单位做前台接待,她常跟我抱怨说门厅在冬天里很冷,她们又必须穿得很少。我则跟她说些邮局的事。她也闪烁说起她那到南方去的男朋友,表情会在瞬间变得别扭,我感到她还喜欢着那个抛下了她的人。见我一直没有什么故事,她急了,还替我介绍过一位,当然结果是无果。

自考的一个专业通常有二十几门课,我们结识时各人已考了几门,此后我们携手以每学期三四门科目的速度一路往前狂奔,并从大专趁胜追击到本科,如此这般前后大约四年,渐渐地就考到尾声了,很实用主义的,我们的联系竟也随着这一共同旅程的终结而开始稀淡了。印象中她似乎换了工作,她经常自嘲自己是老姑娘,偶尔也流露出要到南方去的念头,总之她老给我有一种动荡感。所以,有一天,再也打不通她的电话,我也并没有十分吃惊,同时也未作任何努力。那时我也没有任何写作的迹象,只是木呆呆地又独自一人继续选了英文专业再往下考——但后面这一截子,没有了郑文的同进共出,我几乎都记不起来了。

这么多年过去了,不知能否再找到郑文,我甚至不知她是否还在南京。每次想起当年,就会想到她。各自的往事里,我们互为陪伴者、目击者与证人。

(下)

这么短的一篇小文,本不至于分为上、下。但有一个小情况,上部分,我发表在年5月的《金陵晚报》上,十天之后,郑文就在微博上找到我了,我们互加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topaying.com/jlwbnr/1172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