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中有光乘风破浪
记南京市三八红旗手、驻雨花某部干部朱芳青
花香渐浓、微风渐暖
春风摇曳、漫花飞舞
她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成就展上唯一的一名武警解说员,她是年度南京市三八红旗手,她是雨花台区美丽的军中绿花,她是朱芳青,心中有光,乘风破浪,向阳而生!
(向着太阳,一切都有力量,这是朱芳青最喜欢的一张照片)
谁说女子不如男军中绿花展风采
朱芳青出生在边疆的一个部队大院里,当别的小姑娘还在抱着洋娃娃玩着过家家时,她就已经是个拿着木质小手枪满大院跑的小霸王了。父亲总会拉着她一遍遍讲着官兵们守家卫国的故事,她常常听得入迷,父亲和战友们不计个人得失无私奉献的精神深深地感染了她。有的时候她总会偷偷戴上父亲的军帽,跑到镜子前学着敬礼,然后下定决心也要像父亲一样成为正直善良、坚毅勇敢的军人。
年,她凭着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心仪的军校,就像扎根边疆三十多年的父亲一样踏上了从军梦。那年放假当她穿着军装回到家中时,母亲提出不如咱们全家拍张纪念照吧。拍照的时候,她发现一直稳重如山的父亲激动的双手摩擦着膝盖。
咔嚓,照片定格下了这一瞬间,从此以后,不仅仅是父女,更是战友。
“父亲一直叮嘱着我,军人这个职业很苦、很累,也很危险,他们的身后是和平,面前是战争。”从第一天穿上军装那刻起,朱芳青就很清楚作为军人选择迷彩就选择了责任。一日为兵,终身为兵。从穿上这身绿军装起就承担了保家卫国,服务人民的崇高使命,肩负起了党和人民的重托。
年朱芳青从军校毕业后,分配至武警某部队任财务助理,不是对口专业的她,需要经常加班至深夜,学习业务知识,但是她从来不会因为在部队中的性别特殊而退缩。自入伍以来,政治坚定,踏实肯干,勤奋好学,不懈进取,更是因为工作表现突出荣立个人三等功两次。
平凡铸就伟大每个人都了不起
年6月至9月,朱芳青通过层层选拔,代表武警部队赴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参加“铭记光辉历史·开创强军伟业”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主题展览解说工作,成为展览解说为数不多的几名武警警官之一。那一段经历让她收获颇丰。
(第一排右四是朱芳青)
(朱芳青在讲解)
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年8月,工作七年的朱芳青突然接到了新中国成立70周年成就展组委会的讲解员选拔通知。她从全国众多优秀讲解员中脱颖而出,作为武警部队唯一代表,全程参与成就展的讲解工作。这对于非科班出生的她来说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她倍感压力。
在时间紧任务重、讲解词版本较多且仍在频繁修改的情况下,她仅用两周时间,熟练背记了专场版、观众版等多个版本解说词达3万字,拓展掌握资料达5万余字,练习姿态、动作、仪容等专业知识,一站就是十几个小时,常常忘了吃饭和休息,仅两周的时间,她的体重足足掉了十斤。
“吃不下,睡不着,资料没有完全掌握,也不敢睡!”回忆起这段经历,她仍旧是历历在目,“这是国家交予的任务,我是军人,我要比别人做的更好!”
(每天练习解说)
为了练习讲解,即使声音嘶哑也要继续,还有心理、仪容、礼仪……正是这样不懈的努力和默默付出,当面对来自世界各地的观众时,她自信从容,将中国故事娓娓道来,为新中国70年来的历史变迁和巨大成就做好宣传。
之后,朱芳青圆满完成了开幕式、党和国家领导人专场、军队专场、英模任务专场、驻京各大单位等重大讲解任务,与同组人员累计完成解说余场次,接待观众百万余人次。
(朱芳青认真的做解说)
因任务表现突出,朱芳青作为为数不多的解说员代表,受邀参加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会观礼。天安门前,她亲眼见到祖国的钢铁洪流隆隆驶过,那一刻,她目光灼热、心潮澎湃。
“我其实只是平凡无奇,做着自己应该做的事情。”平凡的人做着平凡的事,但平凡的事却折射了美丽的光芒。或许,她并不是满天星辰中最为亮丽的一颗,或许,她并不是尘世径陌中最美的一朵花,但她却用自己坚持不懈的心,朴实的发奋努力,让我们知道努力奋斗的人都可以了不起!
爱是无私奉献爱是无声传承
“在学校开展国防教育,让学生认识到当今世界发展的趋势以及我们面临的挑战,激发学生努力学习文化知识,增强国防意识,在学生整体教育中显得尤为重要。”
为了能把国防教育更能让学生接受,朱芳青自学并考取了三级心理咨询师,并配合所在部队走进了驻地的7所小学、初中,并积极的担任了校外辅导员。
(朱芳青为孩子们上国防教育课)
“如果不是选择了从军,我可能也能够成为一名好老师!”朱芳青说起与孩子们的相处,总是抑制不住的喜悦。穿着军装的她是孩子们最信赖的大姐姐,而她则是发挥自己解说的特长给孩子们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当好孩子们的引路人。
同时,她积极参与到了部队组织的资助驻地困难学童的活动中。“孩子家里非常困难,孩子的父亲身患癌症,无力再支持孩子继续读书了。”说到这里时,她又想起了自己的父亲,“我父亲以前就是一个会去资助困难孩子的人,他总说要尽自己的可能多帮助别人,我总是能从父亲身上学到很多很多。”
(朱芳青父亲资助边疆困难学童)
爱是一种可以传承的能量,正是父亲三十多年如一日的关爱着边疆孩子们成长的以身作则,让她在面对同样的情况能更加懂得如何去帮助苦难的孩子与家庭。
明烛燃自己,光辉亮他人,一曲军孺爱,平凡见真情。(雨花台区双拥办高燕)
弘扬雷锋精神争当时代楷模
3月5日,全国“拥政爱民模范单位”某部三连的官兵和往年一样,来到驻地社区开展送温暖活动。38年来,这个连队长期为驻地居民义务劳动,将“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践行于实际行动中,赢得了人民群众的交口称赞。
该连指导员说,三十多年前,三连官兵执行任务中,帮助了一名残疾人,后了解到名叫蒋高银,因工伤双腿残疾,膝下无儿无女,生活十分困难,官兵们决定与他结成帮扶对子,定期上门照料。自此连队播下了帮助群众的种子,并逐渐发展成为一支拥政爱民的先进集体。
全连官兵与荣誉奖牌合影
三十多年来,历多次编制调整,三连官兵始终牢记承诺、不忘本色,学习践行雷锋精神,开展义务劳动、捐资助学、扶贫帮困等活动。连队荣誉墙上最显眼位置挂着两块奖牌,一块是年被中宣部、原总政治部授予“军民共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的奖牌,另一块是年10月被全国双拥工作领导小组、退役军人事务部和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授予全国“拥政爱民模范单位”荣誉称号的奖牌。每当新兵下连,指导员都会向战士们介绍连队荣誉和光荣传统。
指导员讲解连队荣誉
当日,官兵首先来到蒋高银老人家中,为老人打扫卫生、整理家务,并对他嘘寒问暖。蒋高银老人激动地说:“孩子们总是来看我,他们给我的不仅是生活上的照料,更重要的是让我感受到了心理上的温暖”。
上门看望蒋高银老人
之后,官兵们来到社区,为困难群众送去慰问品,并开展志愿服务活动。他们分门别类地摆起了“小摊”,擦鞋、理发、磨刀、清扫卫生等等,受到了社区居民的热烈欢迎和高度赞扬。
慰问社区困难群众
开展志愿服务活动
为百岁老人理发
认真打扫环境卫生
学雷锋的人一直在变,学雷锋的信念却从未改变。三十多年来,连队官兵把“学雷锋”当成习惯持之以恒,与驻地人民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在一代代官兵的努力下,雷锋精神和拥政爱民意识在官兵中牢牢树立,并深深融入连队的文化。陆俊洋李天宇
让“雷锋精神”常驻陆工大为大力弘扬雷锋精神,助力精神文明建设,服务人民群众,3月5日下午,陆军工程大学野战工程学院某学员大队安排部分骨干力量,赴夫子庙参加秦淮区组织的“雷锋常驻夫子庙”30年活动。大学政治工作处王含丰副主任、张鲁干事到场指导,学院刘豫秦副院长、政治工作处蔡义杰主任和学员七大队吴广辉政委应邀参加活动开幕式并进行现场指导。
为确保活动顺利开展,前期,该学员大队根据大学和学院要求,专门召开会议进行研究部署,精心设计服务项目,认真研究服务方式,首次将宣讲服务和健康服务纳入到活动中,精选出宣讲服务、爱心服务、健康服务、便民服务等五个板块,并挑选30余名骨干,提前准备活动器材、设备、宣传图册等。
活动现场,该院党的创新理论“先锋”宣讲团、“爱心向黔进”团队、白求恩“弘医”俱乐部、“先锋”服务小队、“尖兵”为民小组等五支队伍一列排开,为过往群众和游客进行特色服务。“先锋”宣讲团用精心准备的宣传图册、PPT、红色视频等为群众开展党的历史知识宣讲、《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解读。佩戴红绶带的“爱心向黔进”团队骨干拿着宣传手册,为群众讲述连续11年开展的助学帮困故事,宣传助学活动成效和需求,希望将更多的目光引向贵州深山的困难学生。白求恩“弘医”俱乐部的队员们热心为群众演示急救技能,为群众量血压、测血糖,耐心地为他们理疗按摩,并向他们宣传防疫知识,引得不少游客驻足围观。“先锋”服务小队和“尖兵”为民小组也积极利用所学知识和技能,为群众宣讲垃圾分类知识,帮助他们维修保养手机、安装电脑系统……
“学习雷锋好榜样,忠于革命忠于党。”近年来,该校始终将开展学雷锋活动作为思想政治建设的重要载体,大力倡导和鼓励学员参加学雷锋活动,并引导他们更新理念、丰富内容、创新形式,以实际行动和扎实成效弘扬雷锋精神,服务人民群众。王伟智/文谭力予/图
(请明天继续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topaying.com/jlwbnr/123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