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骨质疏松打响骨头保卫战

长期以来,大家都认为骨质疏松是属于女人的疾病,特别是更年期女性。然而,骨质疏松并不只“青睐”她们。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金晖介绍,男性的骨头也很脆弱,也深受骨质疏松其害。也许还不到“更年期”,骨头就开始稍稍变脆。因为骨质疏松有许多“帮凶”,陪伴着它。

数字一

40岁-69岁,骨质疏松高危人群占40%

江苏省疾控中心的最新调查数据显示:江苏40-69岁的人群中,骨质疏松的高危人群占到了40%。江苏省疾控中心的专家告诉记者,曾对南京、南通、徐州3个市6个社区多名骨质疏松高危人群进行了筛查,社区居民对骨质疏松的防治知识比较欠缺。

很多人觉得骨质疏松症是人体自然退化的表现,不需要重视,也不用预防。“其实这是一种误解。”医院老年医学科主任医师孔繁荣介绍,骨质疏松在早期对人体的影响不大,也很难察觉出来,但这个被称作“沉默的杀手”的疾病在后期会有非常严重的危害,包括高发病率、高病残率、高死亡率等。根据国际骨质疏松基金会发表的一组数据显示,全球每3秒就会发生一起骨质疏松性骨折,1/3的女性和1/5的男性会在50岁后遭遇一次骨折,20%的髋部骨折患者会在骨折后的6个月内死亡。

数字二

50岁以上男性12人中有1人骨质疏松

研究显示,男性通常是从40岁后开始出现骨量丢失和骨密度下降,如果在这之后的10年内未能给予重视和预防,那么自50岁后,骨量丢失更为明显,极容易引起老年骨质疏松症的发生。

一项统计资料表明,50岁以上男性12人中有1人患骨质疏松症,在8位男性骨质疏松症患者中至少有1人会发生骨折。因此,和女性一样,男性骨质疏松症患病率相当可观。而且,男性骨质疏松的危害性一点也不比女性低,就髋部骨折(常见骨质疏松骨折)发生为例,女性与男性发生比例约为7比3,但男性死亡率是女性的2至3倍。同时,男性骨质疏松症所致的疼痛、乏力也比女性更加明显。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一旦发生骨折,不仅伤口愈合较之非糖尿病人群要缓慢许多,而且发生严重感染的风险也显著提高。

后果一

打个喷嚏骨头竟然断了

专家介绍,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最常见的症状,以腰背痛多见,占疼痛患者中的70%-80%。疼痛沿脊柱向两侧扩散,仰卧或端坐时疼痛减轻,直立时后伸或久立、久坐时疼痛加剧,弯腰、咳嗽、大便用力时加重。

骨质疏松时,骨骼的强度、抗压能力大大降低,椎体骨的承重机能减退,此时在不经意中,时常会发生一些微小的骨折。比如做家务时体位不当或用力过猛、拎重物、急刹车、打喷嚏甚至坐车颠簸等动作都会让脆弱的骨头“不堪一击”。

“对于骨质疏松,首要工作当然是预防,然后是尽早发现及时治疗。对于已经发生骨质疏松的患者来说,还有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就是预防跌倒。”专家表示,骨质疏松危害极大,但对患者来说,最为严重的就是由此引发的骨折,特别是髋关节骨折。

后果二

超四成妈妈身高降3厘米以上

骨质疏松常被称为“沉默的杀手”。据凤凰网“中国妈妈骨质健康状况调查”显示,41%的受访者的妈妈身高比年轻时降低了3厘米以上,53.4%的人不知道老年人身高变矮是骨质疏松症的表现。

相关数据表明,50-59岁的中国女性的骨质疏松患病率为10.6%,而60-69岁的数值则急剧上升至42.7%,70-79岁更是高达67%。绝经期后的女性由于失去了雌激素的保护,其骨量处于快速丢失阶段。

“骨头保卫战”

采取措施迫在眉睫

1定期评估自己的骨头

由于骨质疏松早期无明显症状,因此中年人要有意识了解自己的骨骼情况。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自己是否出现身高变矮、驼背、四肢乏力、周身骨痛等骨质疏松的日常症状。因为骨质疏松多数发生在脊柱、大腿股骨、尺桡骨等长骨的骨端。因此建议中老年人定期做一相应专业评估,必要时进行骨密度检查,尽早发现及预防骨质疏松的发生。

另外,专家建议慢性疾病患者应及早开展合理的抗骨质疏松的防治措施,保障骨健康,防重于治,预防骨折的发生。

2请远离碳酸饮料、咖啡、烟

“骨质疏松能够做到有效预防。”孔繁荣主任提示,应养成良好的饮食和生活习惯,特别是年轻人要多吃含钙量较高的食物,如:牛奶、豆类、蔬菜水果、坚果等,适量补充维生素D并接受光照;远离如:偏食、过量饮酒、常喝碳酸饮料、咖啡、吸烟等不良的生活习惯。

3适当运动

要进行适量运动,因为运动能使全身和骨骼的血液循环明显加快,促进新陈代谢,肌肉的收缩和舒张对骨骼有直接刺激作用,有利于增强和改善骨质。

来源:《金陵晚报》









































咽炎是藏在嗓子里的罪犯看负离子如何
静脉曲张手术治疗方法手术能去根吗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topaying.com/jlwbnr/235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