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治疗白癜风的医院 http://pf.39.net/bdfyy/bdfrczy/140918/4476549.html
(编者按:本文作者是一名75岁的南京老师,今年有幸在去西藏的路上偶遇,得知他已经第十次进藏,并且是带着一帮全部超过60岁的老人团进藏,我佩服得五体投地。我把他7年前的遇险全文刊发出来,现在雀儿山隧道已经贯通)
“奢宠明眸,让眼球去感受天堂”!“秋意正浓,‘好色’的粉丝们‘追求去’!”(摘自“金陵晚报”——“旅游周刊”.9.18)—————是我们此次追秋“西部”的宗旨与口号。
经受了有人称之为今年(00)春夏残酷的“数月大难”后,我们终于挺过来了:思维归于常态,器官“恢复了功能”,生理经过“拨乱反正”,也趋于了正常运行。一伙不甘寂寞、急于冲出“牢笼”、渴望自由的老家伙们,又开始了新一轮的“西域探秋之旅”。
我们常常说“春华秋实”,讲的是春天的美,秋天的收获;其实,秋天的美较之春天,更有过之而无不及。
在中国的历朝历代中,文人大家以诗词咏秋的传世作品数不胜数;也正因为这些作品的影响,中国的很多景点亦因“秋”而闻名。这既反映出中华历史文化的厚重积淀,也说明了中国古人和现代人的审美价值观(何其相似?)的“高度”一致。
而祖国西域的秋色,更是中华大地上秋色的奇葩、绝品、不可复制的宏篇巨制!
可以说,中国西部的秋色,其独步天下的大美,就在于山与水、草原与森林之间天衣无缝、相得益彰的完美结合。在中国的其他地方,也许能看到同样美丽的山、同样美丽的水、同样美丽的草原和森林,但同样美丽的雪峰、碧水和同样美丽的草原、森林如此完满地集合于一身,却只有中国的西部才如此幸运!
昨天,出于群里一帮朋友的要求,要我把七年前,媒体报道的我们金中老三届校友(年)在川西北第一天险————雀儿山,“险遭不测”境遇的网文传将上来,给他们看看。我只好“恭敬不如从命”地给传了上来。但这一“传”,却把我的思路、和心绪,一下又给带到了七年前难以忘怀的那一幕了————。所以,这两天在“百忙之中”,抽了点时间,决心把七年前,我们在雀儿山那一个个永世难忘的每一个瞬间,用照片和拙文相结合的形式,再给大家粗略地“呈现”与介绍如下。
就是这辆没有任何驾驶证照的肇事货车和开车藏民的蛮横无理,才导致了雀儿山两侧上百公里、好几天的“车堵”和“国道”的“瘫痪”!
也正是因为这一件件难忘的经历和发生的“故事”,才导致我近0年来,对祖国的西部、对川藏和新疆,深有感情、并萌生出了无法化解的“西域”情节。也是我,近0年来,采取全程、半程、局部、“蜻蜓点水”等方式带人游走祖国西部多次的主要原因。
有人说,“时间和距离是扑灭感情最好的灭火剂”,看来这句话并不对,因为每隔一两年,我就要发一次“神经”(因为,一直有人质疑我为什么老去西部?),频频开启我大西部的旅行甚至是西部几十天大环线超长距离的旅程。
且不谈西部众多磅礴壮丽的冰川雪岭、北纬35度线上最奇丽的秋色、大放异彩的边缘文化、原生态的民俗民风,给我每一次的探访带来完全不同的感受,更主要的是,它们早已植入我的灵魂、融入我的血脉,使我有一种对她们的自然依附和归属,今生今世都难以割舍、无法告别、在心里一直涌动不息的特殊情愫!
当然,在我们队伍里,像我这样的人也不乏少数。君不见,上面照片中的这几位,就在这“高天之上”、雪山之巅、危机重重的环境之中,依然能淡定自若、神采飞扬、“泡斯乱摆”地拍照留影,甚至还能优雅地塑造出“让世界充满爱”的“残(灿)酷”造型!
这就是我拍的那张名扬“天下”、被困雀儿山的“情景照”————。
拍这张照片时,能看出,车里的“情况还尚可”,一个个都面带笑容、镇定自若,但到后来,情况就“突变”了——————:因为气温的极度下降,许多人,把随身带来的和“库存”的衣物、甚至连塑料袋和蛇皮袋,都全部穿、套在了自己身上、来抵御严寒,都无济于事!
本来,这一夜,我们理应围坐在石桌边,吃饭休息、把酒畅谈,从诗词歌赋到人生哲学,从天文地理到人情世故,从“薄煦开来”聊到“春城康师傅”的由来。或许还会偶有顿悟,时时涌出正义的愤怒与感动———;竭或,我们应该面对高耸的雀儿山,头顶着浩瀚星空,坐拥在甘孜偏僻的藏族村寨,来恍然感觉时间和空间的停滞,让生命的长河在这里过滤一番,也好啊!
但是,这一刻,我们已没有了那样的浪漫心情,只能在这极度“高寒缺氧”(米的高度,氧含量只有海平面的百分之0.95;当晚的温度,最冷时,已降到了零下0度;而且,所有人,都没吃没喝;更令人担忧的是,我们“座驾”的油箱和油嘴,皆已冻坏,即使路通了,我们也走不掉了!)的环境中,盼望“转机”和奇迹的出现、静等联系好的汽车修车工和救我们的警察到来!
虽然,两天两夜没吃没喝、冻得不敢睡觉(真怕一觉“睡没了”!所以,我也建议大家:决不能睡觉!因为,红军长征爬雪山时,就有很多人,因为一坐下来,就再也起不来了!),但我还是强打精神、抱着“革命的”乐观主义心态,趁天还没大亮、一轮红日正冉冉升起之时,就前往雪山的背面去打电话了。一,想询问他(她)们为我们报警的情况;二,也特别想知道他(她)们现时的身体状况,因为提前下去的人中,有的高反已很严重。(因为我们停车的地方——“鬼招手”,窝在山洼洼里,没有任何手机信号。要想报警和与外界联系,就必须踏雪走好几里的上坡路、到雪山“阳坡面”的拐弯处打电话才行。)踏着雪,我一路连滚带爬地走过去,恍惚间,忽然眼前一亮:一幅“惊天地泣鬼神”的画图,竟然突现眼前:一座座缥缥缈缈宛如天外的神幻仙山,就这样,以毋庸置疑的美,呈现在了我的眼前!
我真庆幸自己:亏好自己尚未痴呆,算多了个心眼,带了一台“傻瓜机”上来,否则直面这旷世的美景,真要追悔莫及——————!!
川藏线和大香格里拉的离世之美,永远扑朔迷离、变幻莫测;大香格里拉的大环线,始终蕴藏着它的神奇传说与秘密,就像少女永远守护她的贞洁、躺在地下几千年也不曾被发掘的秦始皇寝宫一样。曾有专家这样评价它:“香格里拉这条线,无疑是中国最美的景观串连线,一个人如果没到这里走过,就不会知道大自然有多美,中国有多美!”“这里的山水大起大落,只有大起大落,山才能怒,水才能急,才能雪吻蓝天,冰乳大地,才能撕山为谷,断水为瀑!”
当然,仅凭这几张我拍的照片,是留不住它们灵魂的;仅凭一摞华丽辞藻,也描写不出它们个性的,你只有用眼睛和心灵去与它们直接沟通,才能使它们鲜活永忆,与天地共存!
面对这“鸟儿飞不过,凡人不可攀”、被称为川藏线第一险的雀儿山(米),因为雪深、路滑,我没敢带“单反”,只随身带了一台千把块钱的“傻瓜机”。所以,拍的照片,质量稍差。但是我相信,我却创造了“历史”!因为迄今为止,我还没有见过一张在这种恶劣的环境下、时段中(包括各种影展和现在的网络),他人拍过的雀儿山山顶“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外衬“日照金山”美景的照片!事后,我对自己都禁不住心里“乱夸”:小老头,你真了不起!既抓住时机,留下了这些照片;还亲眼看到了这绝俗的美景。用外语来讲,那真是“外瑞古德”和“我请哈啦硕”了!
但是,当别人看过这些照片后,却一个个“众说纷纭”“褒贬不一”。好在,较多的还是以“‘表扬’鼓励为主、且赞赏有加”!
贬我的人这样说:“木骨老头,木骨人,万一失足千古恨!————,切莫以后再逞能!”但褒我的人,却一个劲地夸、“拔了牙齿”地乱
“炫”:“深陷绝境不害怕,‘雪色浪漫’值得夸,革命豪情比山大,此生难忘‘雀儿山’!”
这是我们第三天的凌晨,被甘孜警方解救下山后,在“马尼干戈”派出所的食堂,大快朵颐、吃早饭。几天来,粒米未进的我们,这顿饭吃的可香啦———,永难忘怀!
吃完饭后,我们还被安排在派出所专门接待外宾的“豪华”宾馆里,歇息、睡觉,过了小半夜。(偏僻小镇的宾馆,居然每个房间里,都有暖气。经历了两天两夜的“饥寒交迫”,我们好像一下子升到了天堂!)
上图,是第二天下午,我们在“鬼招手”自己被困的汽车上,和德格公安局派来执行解救、修车、送水、送干粮任务的张警官的亲切合影。
下图,则是我们第三天凌晨,吃完早饭后,和“马尼干戈”派出所解救我们下山的公安干警们(包括一位开车的藏族司机)的亲切合影。
川藏线上的垒石与夯土民居,鲜明体现出因地制宜、就地取材之道,同时,它也强烈表达出建设者对大地的敬畏和热爱。每当我来到它们中间时,就仿佛听到了一曲“大地之歌”交响曲的奏响,这首交响曲的名字也许就叫:“石头与夯土的乐章”。
到藏区不去道孚看民居,就等于到了北京不去八达岭看长城。
难道这些经常披着神秘面纱雪峰的气候无常、雪崩冰裂,恰是诱惑我们亲近的原因?其实,无论是缅茨姆,卡瓦格博,还是刚刚翻过的雀儿山,都具有一种摄人魂魄的壮美,夺尽天公造物之神奇!当然,我们更敬佩这些远离城市、不畏艰险、依山而居的藏族同胞。
车窗外群山连绵,白云悠悠。从地域角度看,我们此刻正身处传说中的一条地理分界线上,川西这一带,就是一条传统意义上的藏汉分界线。从这条线由东向西,汉式和汉藏混合式的建筑风格呈逐渐减弱之势,而古朴的纯藏式风格却越来越鲜明,形式也越来越独特。从民族学来看,川藏线就是一条民族融合与多元文化交融的大走廊,而建筑正是这个区域里固有的群体性栖居符号。千万不要只以为,我们出来玩,仅仅是欣赏自然山水和美丽风光,其实,这一带的民俗、历史、文化和独特多元的藏式民居建筑,也是我们欣赏、流连、不可忽视的“奇珍异宝”!
虽然,我在车里坐着,只让目光和镜头,碾转于山野尘世间,但我心里很明白:此时的自己,并没有穿梭时空、梦幻般的虚空感觉,因为眼前的一切,就那么实实在在、美丽而有生命地存在着。
我爱藏区,更爱世世代代在这块土地上,劳作生息、信仰崇高、纯真质朴的藏族同胞!
这里的牦牛和羊群,在雪山下耕作,在白云中深藏,却与我们赖以生存的世界,骨肉相连、休戚与共。
因为它们,也是上帝留在大地上的息息生命、一件件足以美化世界的艺术品!
我们随便在“国道”的路边一站,让视野延伸,就可看见远处雪山的冷峻和青山的妩媚,也可看见林莽的粗犷和海子的娴静,更可看见蓝天的深沉和白云的轻浮。这种原始的和谐和纯净的韵味,不正是当今人类在深情呼唤和向往的既古老又理想的生态环境吗!?
我来过“玉隆拉措”数次,但每一次的离去,似乎都带着恋人般的缱绻与眷恋。因为这里有着童话世界般的生态环境,和仙女版的优雅娴静。
高耸入云的雀儿山,把蔚然大观的“玉隆拉措”,衬托得如诗如画,仿佛把整个景区都变得既放肆又收敛,既阳刚又阴柔,有如美丽的高原女子,将一群野性彪悍的男人驯服得俯首帖耳、惟命是从————!
大香格里拉和西部藏区,封存了千百年来生活在这里的少数民族的原始档案,沿袭了他们多少代原封不动的民俗民风。就在这块立着经幡普通的玛尼石边留个影,都会让你心灵净化、身心如洗!
站在这里,珍爱眼前的神山净土,聆听着全世界最撼人心魄的自然天籁,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
金陵老人团”在“玉隆拉措”大门口的合影。看他们那精神抖擞、神气活现的样子,哪像是一帮刚刚经历了“生死磨难”的暮年老人?!
未完待续,敬请期待明天......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