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的ldquo鱼水rdquo之

节假日白癜风专家照常坐诊 http://m-mip.39.net/baidianfeng/mipso_5781342.html

庄子的“鱼水”之喻

庄子(约前年至前年),姓庄,名周,字子休(一说子沐),宋国蒙(今河南商丘,一说安徽蒙城)人。是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庄子曾作过漆园吏,史称“漆园傲吏”,被誉为地方官吏之楷模。庄子认为自然的比人为的要好,提倡无用,认为大无用就是有大用,他曾形象地说:一棵难看的树大家认为它无用。它的树干却疙里疙瘩,不符合绳墨取直的要求,它的树枝弯弯扭扭,也不适应圆规和角尺取材的需要。虽然生长在道路旁,木匠连看也不看。第一个木匠要找一棵树作房梁,但这棵树太弯了,没法做房梁;第二个木匠要找弯的树做石磨的握柄,但这棵树太难看了,又没办法;第三个木匠要做车轱辘,但这棵树长得不行。但正是这棵被大家都看着无用的树,才得以越长越大,生命无忧,还能为路人遮阳和挡雨,实际上有大用。在庄子看来,大无用反而是大有作为。庄子追求逍遥无待的精神自由。后世将他与老子并称为“老庄”。研究中国哲学,不能不读《庄子》;研究中国文学,也不能不读《庄子》。

《庄子》一书中,庄子的一言一语,都闪烁着思想的光辉。庄子多采用寓言故事阐述深刻的道理,富有幽默讽刺的意味,其超常而变幻莫测的想象构成了庄子特有的奇特的想象世界,对后世有很大影响。庄子的有关“鱼水”之喻,灵活多变,把一些微妙难言的哲理说得引人入胜。

《庄子·逍遥游》开篇就言:北方的大海有一种鱼,它的名字叫做鲲,鲲的巨大,不知道究竟有几千里长。它变作一只鸟,名字叫做鹏。鲲鹏,是奇大无比的两种生物。鲲是一种大鱼,生活在北方的大海里,可化为鹏鸟。鹏是一种大鸟,双翼如同遮天蔽日的云雾,由鲲鱼变化而后迁往南方。明代德清《庄子内篇注》云:“‘海中之鲲,以喻大道体中养成大圣之胚胎,喻如大鲲,非北海之大不能养成也。”大水孕育大鲲。鲲鹏超脱于九天之外。《逍遥游》中还说,水积聚得不够深,就没有力量载起大船。把一杯水倒在堂前洼处,那么放一棵小草便可以当作“大船”;但是放个杯子,它就沉住不动了,是因为水太浅,“船”太大了。说得很形象浅显,但所揭示的道理却很深刻,在庄子眼里,世间万物的“大小”是相对的,相互依存但又都受客观条件制约。

庄子善于以“水”说理。最著名的莫过于《秋水》了。庄子说,秋天的洪水按时到来,众多的河流注入黄河。直流的水波很大,两岸和沙洲之间,汹涌澎湃,广阔无边,分辨不清牛和马。在这个时候,河神非常高兴,沾沾自喜,认为天下所有盛美的东西都在自己的身上。顺着水流向东行进,到了渤海。面向东看看不见水的尽头。在这个时候,河神才转过脸来,抬头仰望着海神感叹道:“俗语有这样的说法‘听说了上百条道理便认为天下没有人能比得上自己的,说的就是我啊。况且我曾经听说过认为孔子的学识少,伯夷的道义轻的人,一开始我还不相信,如今我看到你的无边无际,我要不来到你的门前,那就危险了。我将永远会被得大道的人耻笑。”河神实小却自以为大,海神实大却自以为小。庄子通过河神与海神的对话强调了认识事物的复杂性,认知之不易和准确判断的困难。河伯见识短浅,狂妄自大,看见河水暴涨淹没—切,就以为自己是天下最大最美的地方。但当他看到海更广大无边,自叹不如。告诉人们不能自以为是,也不能偏听偏信,看问题不能局限于某一点,应当全方位、多角度,否则是很危险的。

庄子借“鱼水”之喻中最著名的莫过于《庄子﹒秋水》中的“濠梁之辩”了。“濠梁之辩”记载的是庄子和好友的一次辩论,这次辩论以河中的鱼是否快乐以及双方怎么知道鱼是否快乐为主题。庄子和朋友惠施在濠水的一座桥梁上散步。庄子看着水里的鲦鱼说:“鲦鱼在水里悠然自得,这是鱼的快乐啊。”惠子说:“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的快乐呢?”庄子说:“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的快乐呢?”惠子说:“我不是你,本来就不知道你;你本来就不是鱼,你不知道鱼儿的快乐,也是完全可以断定的。”庄子说:“请回到我们开头的话题。你说:‘你哪里知道鱼的快乐’等等,就是已经知道了我知道鱼的快乐而问我,我是在濠水河边上知道的。”庄子之辩,从逻辑上讲是纯粹诡辩,人是人,鱼是鱼,人和鱼物种不同,相互之间是不可能沟通的。但却反映了庄子与惠子见仁见智的认识观。在庄子看来,万物都是相同的,应与“与天地万物为友”,我自由自在而快乐,鱼儿自然自由自在而快乐。惠子则认为,万物是不同的,你和鱼儿不同,我和你也不同,所以我们都不能知道别人。庄子是齐物论,惠子是唯我论,一个是由己及人,一个是人不相知。看起来,庄子的说法更合实际,但惠子的说法更合理。庄子逍遥,认为是什么就是什么,庄子曾梦中化成蝴蝶,属于唯心论,惠子则据理力争,属于唯物论。

《庄子·山木》中说:“且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亲,小人甘以绝。”其中“君子之交淡如水”已成为习见常用的成语,指君子之间建立在道义基础上的交情高雅纯净,清淡如水。出自《庄子·外物》的“涸辙之鲋”也是一个成语。故事是这样的:庄周家贫,一次向他的朋友监河侯借粮食时,朋友推说等收了租再借给他,他讲了一个车痕沟里水快干的鲫鱼向他求助,他答应鲫鱼说到吴国越国去给它借水,鱼听了,非常生气:你这是什么话!我失去了正常生活的环境。我只要有一桶水就可以救活我。您要是这么说,到那时,你恐怕只有到干鱼店里来找我!“涸辙之鲋”的原文是“周昨来,有中道而呼者,周顾视车辙中,有鲋鱼焉。”涸:干;辙:车轮辗过的痕迹;鲋:鲫鱼。“涸辙之鲋”指水干了的车沟里的小鱼。比喻在困境中急待援救的人。还有一个出自《庄子·大宗师》的成语是“相濡以沫”。原指在困境中的鱼为了生存,互相用口中的水沫沾湿对方的身体。后用来指夫妻感情,也可用于朋友。比喻同在困难的处境里,用微薄的力量互相帮助。原文是:“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呴(xǔ):吐口水。意思是:泉水干涸了,鱼就共同困处在陆地上,用湿气相互滋润,用唾沫相互沾湿,就不如在江湖里彼此相忘而自在。

庄子的“鱼水”之喻在《庄子》中还有不少,读懂了这些“鱼水”之喻,就能明白许多深刻的道理,而且会让你从中获得智慧的启迪。

冯为民,江苏省语文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现任南京二十九中语文教师。主持参与过多项国家、省市级重点课题或立项课题的研究,在阅读教学、作文教学、口语交际教学和教学法等方面都有建树,其“语文教师的专业发展”“语文教学的文化自觉”“高中语文微探究教学”、“文本解读与教学设计”等研究领域都受到学界普遍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topaying.com/bbfz/1312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