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营销求职招聘交流微信群 http://news.gdssnews.com/news/redianxinwen/1134.html
都市
品质
生活
分享
这是一个为你打造的平台
相信你会深深地爱上这里
“大脚仙,咸板鸭,玄色缎子琉璃塔。”
这是南京曾流传过的一首民谣,其中,“玄色缎子”指的就是南京云锦。
锦绣金陵礼赞百年
今天上午
南京市档案馆“南京云锦档案保护活化项目”
在南京江南丝绸文化博物馆
举行开机织造仪式
复织档案图纸中的“金陵锦”
与此同时
走进南京江南丝绸文化博物馆
“看档案读党报学党史”主题党日活动
同步启动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周年——“百年华诞·百件珍档”红色档案寻访活动走进南京江南丝绸文化博物馆
据了解
此次复织的“金陵锦”
预计将于今年十一前完工
▲南京市档案馆一级调研员张军为原南京中兴源丝织厂总工程师俞征智颁发“捐赠证书”
▲正式开机织造“金陵锦”
“金陵锦”从何而来
关于南京云锦
还有哪些鲜为人知的故事呢
历经千年穿越文化之旅
南京云锦已有多年历史,生产始于东晋,发展于元,成熟于明,兴盛于清。据史料记载,清康熙、雍正年间,南京云锦生产达到高峰,近三十万人以此和相关产业为生。
位列中国四大名锦的南京云锦,被公认为“东方瑰宝”、“中华一绝”,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在民族交融发展、国际文化交流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四张织机传承“云锦艺脉”南京市档案馆宣传教育副处长王伟介绍,“金陵锦”的云锦纹样出自清末南京规模最大的云锦商家中兴源丝织厂留下的近卷档案。在南京云锦的传承保护历史上,“中兴源”功不可没。
▲南京江南丝绸文化博物馆执行馆长耿奇
清末至民国期间,因战乱摧残,南京云锦濒临灭绝。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对丝绸工业非常重视,积极挽救民族工艺。年,南京市文化局成立‘云锦研究工作组’,对云锦艺术进行抢救。”南京江南丝绸文化博物馆执行馆长耿奇介绍。
年10月,周恩来总理指示:“一定要南京的同志把云锦工艺继承下来,发扬光大。”此后南京云锦研究所成立,所搜集到的传统纹样图稿,大多就来自中兴源丝织厂。
“抗战爆发后,正源兴业务不振,全部机构分拆解散。直至年,部分股东重新组织南京中兴源丝织厂生产云锦,当时仅存4台云锦织机、8名工人。”
▲南京报业集团的党员代表诵读年9月27日南京日报《云霞出岫分外艳》新闻报道。
意外收获活化一段“云锦史”
▲中兴源丝织厂部分档案
年,南京市档案馆接收南京工业遗产档案,意外收获了一套完整的中兴源丝织厂档案,包括文书、科技、实物、声像等多种档案,其中最为珍贵的就是云锦意匠稿,也就是云锦纹样的设计图。
为了活化利用好中兴源的云锦档案,南京市档案馆与南京江南丝绸文化博物馆开展深度合作,对封存十年的中兴源云锦档案资料共同开展保护活化工作。去年12月30日,基于项目成的“复兴锦程——南京云锦丝织业百年史料展”正式开展。
▲南京市档案馆党员代表徐海凤在活动现场诵读了年中兴源获奖总结档案。
图样档案复原华美“金陵锦”
此次“南京云锦档案保护活化项目”,南京市档案馆和南京江南丝绸文化博物馆组织专家对近40幅馆藏云锦意匠稿进行了几轮筛选,最终选定《金陵锦》作为复原“活化”对象。
《金陵锦》原设计者胡长林介绍,这幅云锦纹样以大朵牡丹花、缠枝莲花和藏族吉祥纹饰为主,是上世纪80年代为西藏客群设计的产品,保留云锦典型特色的同时不乏创新,花型配色风格热烈活泼。“当时为了强调南京云锦的地域品牌,我们给这幅图样取名叫《金陵锦》。”
“《金陵锦》不仅展现了南京云锦千年来的传统工艺,更展示出一种文化精神——坚毅、创新、包容。”耿奇介绍。
▲南京江南丝绸文化博物馆党员代表方玲诵读南京云锦织造技艺入选世界非遗时的新闻报道。
让我们拭目以待
一睹“金陵锦”容颜
它将用不变的匠人之心
丰富的文化内涵
献礼中国共产党百年征程
迎接下一个百年“锦程”
来源:北极阁智库
----------END----------
让阅读成为享受
如有新闻线索请联系我们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