泊书会第二期程子煜女性主义文论

女性主义文论

女性主义概况

两次浪潮

19世纪末20世纪初——外在权力

20世纪60年代——内外权力

eg.自由主义女性主义——机会

认为女性之所以受压迫是缺乏和男性公平竞争的机会,受到观念上和政治上的限制,要求女性受到和男性一样的教育,要求同工同酬,特别追求男女机会平等。但同时反对给予女性特权,如不要给女性产假。

eg.激进主义女性主义

认为女性之所以受压迫是因为男女生理差异,根本差异在女性要生育,目标是女性要甩开生理的包袱,强调女性不再承担生理的功能,支持试管婴儿等。

eg.社会主义女性主义

与马克思主义,与劳动有关。她们认为男主外女主内导致的是,男性参与社会生活所以其劳动被认可,而女性参与家庭劳动属于货币经济之外,所以其劳动经常被忽略,这是对女性劳动的抹杀。而造成这一切的根源是资本主义,提出让社会服务参与到家庭生活中,让女性从家庭中解放出来。如认为GPD是男权概念,因为产生的GDP基本上是男性,从某种程度上讲抹杀了女性劳动成果。

eg.后现代女性主义

采取结构方式,认为没有一类或者某种女性可以代表女性所有人,女性与女性之间的差异大过于女性与男性之间的差异,所以每个群体都是千差万别的,不要有一个诉求说女性应该是什么样的,比如说女性受男人压迫是不应该的,反过来也是不应该的,因为每个女性群体的需求都不一样,你不要将她本质化——有的女性觉得回归家庭很好,有的女性想要成为职场达人等,不要以一种方式规定女性所有人。

eg.文化女性主义

认为女性气质比男性气质更优越,从文化领域去分析女性比男性高级,如男性崇尚暴力和征服,女性更加细致和温和。

eg.性别分离女性主义

认为男性与女性只有彻底分离才能有自由。

eg.赛博格女性主义

认为女性主义要想提高自己的地位,要靠科技的进步,让机器与女性相结合达到男性与女性的绝对平等。

eg.性解放女性主义

认为性是成年人的自由。性解放女性主义的出现主要是针对另外一个,认为女性之所以去拍色情片是为了迎合男人的欲望,女性在这种情况下只是男性把玩审视的工具而已,失去自我,所以色情片只是男权文化象征的人群,性解放女性主义认为女性性是自由的,如果在自愿的情况之下,女性拥有自由去拍摄;认为女性也有权参与性工作,而面对说女性在性工作里是一个工具之说,反驳到因为性工作是一种服务业,任何服务业里人的本质都是工具等等。

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两大形态

女性阅读角度

在女性主义者看来,任何的阅读过程都不是中立的,客观的,都带有一定的意识形态性。但是在以往的过程中,由于男权文化过于强大,导致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往往都是以男性的眼光去理解,而女性的眼光,尤其是独特的女性经验被忽略。

女性经验的被忽略,导致了女性本应该有一种独特的对文学作品的评判和阅读的一个视角的缺失,女性主义要求女性带着自己的女性经验去重估文学作品,尤其是重估那些被男性高估或者低估的作品。

这个看似简单的问题,女性主义者进一步提出,假如你有女性经验,你带着你的女性经验去解读作品,有了不一样的解读,那么你的解读就是女性的吗?即你是女人,你说的就一定女人的话呢?也就说,有没有一种可能作为女人被男性文化洗脑过深,导致你在阅读文学作品的时候不自觉带有一个男性的眼光去理解,你以为是自己的经验,实际上你已经是被男性眼光内化的。所以,在阅读文学作品的时候,这一类女性主义者采取了抗拒性的态度,任何时候看到另外一个人对文学作品的评论第一反应不是接受,而是反思,具有极强烈的批评性,即觉得要避免自己随时可能沦为文学批评家的理想对象。

女性创作角度

涉及到整个父权制文化当中,女性只是一个文学表现的对象而已,在这个过程当中,女性的创作往往是不被认可的,认为是一种反叛行为,而且即便是女性在参与创作的过程当中,女性会不自觉的受到一些男性观念的束缚,所以说就会束缚自己的写作,甚至不敢暴露自己深层次的内心心理。

于是她们认为所谓的文学史,即一部文学经典史,其实就是男性经典史,她们要挖掘被埋没的女性作家,在这个过程中重新评估和解释那些被曲解,被贬低的女性作品。

女性主义的经典著作及其理论

年伍尔芙《一间自己的屋子》

寻找女性文学传统

她认为有了这个文学传统,女性文学才有了创作的根基。她发现女性文学有着不同于男性文学的风格,题材,但是受到男权文化的压抑,导致女性文学的传统不像男性文学那样清晰可见,能够梳理出一条清晰的线索,相反女性文学的传统是断续断续的。

女性文学被压抑根源

经济不独立,教育没有保障,所以导致她只能囿于自己家庭的小天地中,无法获得更加丰富的社会经验,导致女性创作比较单薄。“一个女人如果要想写小说,必须要满足两个条件,第一要有钱,第二要有一间属于自己的屋子。”钱——经济独立;屋子——属于自己的时空,从某种程度来讲,前者是后者的前提和保障。

双性同体

是伍尔芙提出的一个两性的理想人格形象,灵感源于柏拉图的《会饮篇》,在柏拉图的书里,他曾经提到过,远古人都有两幅面孔,两副四肢,宙斯怕人类过于强大,于是把每个人都劈成两半。伍尔芙认为,每个人身上都有两种力量,一种是男性气质,一种是女性气质,只是在社会的规定下,人们没有爆发出自己的另外一种气质,当有一天我们看到男生娘娘腔,女生女汉子都不觉得奇怪的时候,才是一个好的社会形成的时候。这背后是对于男女二元对立思维方式的解构,因为当一旦确立了男性就必须阳刚,女性就必须温柔之后,背后的本质话语就确定了,为什么要如此呢?

你一旦在哪里发现了二元对立——非黑即白,你就在哪里发现了意识形态。在黑与白之间有太多的灰色地带,而这些地带如果不能被讲述,就会成为意识形态被压抑的部分。

年波伏娃《第二性》

“女人之所以成为女人,她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建构的”

“我们无法在男权文化的天空下另辟苍穹”

波伏娃和萨特年在巴黎

女性如何变成第二性的?

传统观点认为,人类社会早期曾经出现过母系社会,那时候女性是第一性,直到父系社会才成为第二性。而波伏娃认为,女性从来都是第二性的,从来没有第一性过。

传统观点认为,男女生理差异导致了女性沦为第二性,但波伏娃看到如果仅仅凭着生理差异,还不能决定女性的第二性地位,导致女性成为第二性的很重要的原因是生育。因为女性需要生育,所以削弱了女性的工作能力,更重要的是限制了女性的活动空间,这个活动空间是指女性没有办法,只能钻入到家庭内部空间中去。而波伏娃也是一个存在主义者,在她看来存在主义强调人的本质是超越。女性活动限制在家庭,导致了男主外女主内的模式,导致了男人可以在外面不断的去超越自己,向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突破自己的边界,不断的让自己成为更加出色的人,而女性在家庭里日复一日的都是重复家庭性的劳动,不断的去做家务,成为一生之中的枷锁,于是她无法超越,只能选择安逸。这样就导致了女性的命运,逐渐沦为第二性。

波伏娃还提出,崇拜女神的神话,其实就是男人编写的神话。男人之所以对女神有崇拜,所谓的母系社会的生殖崇拜,并不是因为他们热爱女人,而是因为他们恐惧女人无法繁衍后代,而随着科技发展,他们意识到女性繁衍后代与男人的关系密不可分,于是他们认为女人不过是生孩子过程中的一个载体和工具而已时,女人开始沦为男人的附庸。

男性是如何把女性禁锢在第二性的位置上?

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开始出现财产,而父权制规定了女人是男人的财产,首先女人是父亲的财产,然后通过婚姻,将权力转让给丈夫,女人成为了丈夫的财产。

eg.婚礼中父亲牵着女儿走向新郎;三从四德等。也因为是这样的观念,所以受到贞操观念的影响。这种私有制受到了宗教有力的支持,几乎没有一个宗教中女性的社会地位极高。

eg.处女情结是极端的把女性物化。在张艺谋的电影《金陵十三钗》中,用妓女去换女学生,其实也是一种处女情结的隐藏体现。

男人不想成为女人,但男人又想拥有女人,所以女人的命运和黑人奴隶的命运几乎差不多。

女权运动为什么在19世纪才爆发?

以往认为是法国大革命,人权运动,人权宣言等,可实际上,女权运动和人权运动并没有任何直接关系,在法国大革命中人权这个概念只是男权,直到年,在国际中,人权这个概念中才包括女权。

波伏娃认为,19世纪才爆发一是因为工业革命兴起,它兴起后摧毁了原来的土地所有制,从另外一个方面导致了社会对劳动力的需求很大,人不够用了,于是女人开始进入工厂当中,成为其中一份子。二是人口控制,堕胎,避孕这些手段开始形成,女性终于自然的解放出来,开始学会控制自己的身体。

第二性地位如何限制女性发展?

a.扶养方式决定了一个女孩成为女性,三岁以后由性别展开了男女不同的抚养方式,渐渐形成了性别意识,例如告诉女孩要乖等等。到了青春期,第一次出现第二性征的时候,第一次来月经,会感觉到恐惧,羞耻与厌恶。——女人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形成的。

b.婚姻对于男性而言就是一种生活方式,而对于女性而言却可能是唯一获得社会认可的方式。女性的成就是需要被别人认可的,而男性靠自己的能力就可以。在这个过程中,家庭成为女性生命当中重要的活动空间时,就需要女性每天不断的打造自己的王国,从做家务中获得满足,而做家务的本质就是日复一日,永远也摆脱不了的枷锁。接下来就会发现,许多中产阶级的家庭中女人最想做的事就是抓住丈夫的心,因为丈夫成为了她生活中,一切生活的幸福来源。这些观点在现实中是潜在的,但是在艺术作品中会得到放大化,eg.宫斗剧——底层逻辑是女人为了男人争夺。

c.所谓女士优先,不过是男士在无足轻重的小事上给予女性的一种轻松生活的引诱,从而诱使女性更加心甘情愿的承担家庭的负担和义务。在大事上永远不会让女人有主导权。

怎么办?

a.女性必须要工作,正是因为要工作,所以女性才能跨越男女之间的鸿沟,才有机会实现经济独立,把选择权掌握在自己的手里。女性当然可以回归家庭,但是在回归家庭之前,你必须是一个人,婚姻不是藏身之处,也不是无奈去处。

b.不必以男人的标准去要求女性,女性要强调和挖掘自己的性别优势,如女性可能更加具有应变能力和同情心。

c.召唤女性追求幸福与卓悦。她发现女性没有站到性别的顶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女性自身的惰性,如更喜欢死记硬背,而不是提出具有批判性和挑战性的见解;在职场上更喜欢安逸。

约翰伯格《观看之道》

20世纪影响最大的艺术批评著作之一,改变了一代人视觉文化,甚至是看待世界的眼光。

观看先于语言

观看不是先天性的,观看是有选择性的,它取决于主观性,无可避免的受到文化习俗的限制。

如果不从社会政治的角度去看,就不能真正理解艺术品。

作为被观看对象的女人

a.传统观点:油画中女性裸体,表现了对于完美人体的理想和追求,体现了艺术家的人文主义情怀。

伯格观点:除了极少数作品之外,女性的裸体画表现了男性对女性的审视和把玩,表现了男女之间不平等的地位。

b.女性缺乏自反性。自反性,即女性会把自己当做独特的景观来对待,你自己既是观察者,又是被观察者,不仅要让别人观察自己的美,也要自己观察到自己的美,同时还要观察别人对自己的观察。女人把男人的眼光内化到自己的眼睛里,男人不在乎自己的外表,但女人需要,而且是被迫需要。

镜子

在文艺复兴时期许多画里的女性手里都拿着一面镜子,在当时镜子代表着虚荣,画这些画是为了告诉女性,你不要成为那个拿着镜子的人,即不要成为虚荣的人。

吉尔伯特和苏珊古芭《阁楼上的疯女人》

被誉为女性主义批评的圣经

阁楼上的疯女人——《简爱》

一般认为《简爱》是个自强女性的成长故事,追求自由,平等。但吉尔伯特和苏珊视线落在了阁楼上的疯女人,(《藻海天边》以阁楼上的疯女人为主角,再把《简爱》写了一遍。)认为《简爱》就是一个寓言,疯女人伯莎就是另一个版本的简爱。伯莎象征着反抗,野性,原始,她内心核心就是女性激情的部分,是反抗男性的另外一个自我;简爱象征着理性,克制。

认为伯莎撕毁婚纱是嫉妒,其实是从男主的角度来思考问题的,但事实上,站在伯莎的角度来看,她不是出于嫉妒,而是婚纱代表了婚姻对伯莎的某种禁锢,撕毁婚纱是对禁锢她的男权文化的反抗,更重要的是,撕毁婚纱是她做了简爱想做而没有做的事。简爱的逃离表面上是因为罗的欺骗和伯莎的存在,而实际上,她是以这个为借口来逃离这段不平等的婚姻。等到庄园毁灭之后,他们之间平等了才结婚。

《简爱》一方面是传统观点认为的追求自由和平等,另一方面体现出了女性对男权的恐惧和反抗,直到最后对这个社会做出了妥协。

有趣的灵魂在等你

联系邮箱:boshuhui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topaying.com/bbzz/1533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