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有好的治疗方法吗 http://pf.39.net/bdfyy/bdfal/160316/4790111.html
都市
品质
生活
分享
这是一个为你打造的平台
相信你会深深地爱上这里
今日南京日报A16版▲
视频:南京报业传媒集团全媒体行动走进夫子庙街道▲
从低矮、破旧的平房连成片,到如今美丽景区令游客流连忘返;从交通不便,到马路宽敞;从门前游人稀,到如今游人如潮……新中国成立70年来,地处老城南景区的夫子庙街道,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尤其是近年来,通过“全域旅游示范街道”的打造,夫子庙街道实现了1+12的全域资源旅游化,促进了街道社区与景区的相互融合,做到景区内外一个样,带动了城市品质更上一层楼。
秦淮河。夫子庙街道供图
从“冷清”到“热闹”
见证城市发展
“青砖小瓦马头墙,回廊挂落花格窗”,古香古色的徽派建筑,配合浓郁的老城南市井风情和悠久的历史文化,让如今的夫子庙和老城南地区,成为海内外游客来到南京的必游之地。
“夫子庙景区每年有数以千万计的游客,光是正月十五看灯的人都有几十万,这在我们小时候简直难以想象。”家住夫子庙街道老门东社区的朱光渝,今年已经75岁了,从小在这里长大的他对于这片土地的变化十分感慨。“几十年前,这里游客还很少,夫子庙景区也远远没有现在的人气,只有在每年元宵节看灯时才会比较热闹。”
新中国成立初期,和夫子庙景区的“冷清”相对应的,是整个夫子庙片区的破旧。“很多都是破破烂烂的平房。一到下雨天,漏雨是常事。”朱光渝回忆,老房子上不仅长苔藓、长草,甚至还会长出小树苗,把墙壁都撑裂。
“那时候的路也不行,很多都是石子路,特别不平整,走在路上一个不留神就要绊一跤。后来有了自行车,骑在路上也总是一颠一颠的。”朱光渝说,小路不仅难走,而且容易积水,一到雨天出行特别不便。
今年70岁的居民陈韻琍已经在这里生活了70年,出行的不便同样给她留下深刻的记忆:“以前去一个地方都经常需要七绕八绕,拐好几个小巷子才能到。现在只需走5分钟的路程,几十年前却需要二十多分钟。”
设在景区里的居委会
变身“游客之家”
从“几乎没有一家商铺”“很少有人来这里游玩”,到年9月29日,历史文化街区对外开放,一跃成为网红打卡胜地,门东的变化也就在这几年。
熙熙攘攘的老门东景区,有一扇小门别具一格,门旁标识牌显示“秦淮区夫子庙街道门东社区居委会”。昨日,记者走进去看见,在这里反映诉求、寻找帮助的不仅有周边居民,更有往来不绝的游客。手机充电、冷热水续杯、眼镜清洗、义务导游,10余项贴心的服务让不少游客体验到家的温暖。而这也是夫子庙打造“全域旅游示范街道”的一个缩影。
“一般来说,居委会主要为辖区居民服务。而门东社区作为景区社区,情况比较特殊,它是建在老门东景区里面的,因而我们在服务居民的同时,也努力为游客提供服务。”门东社区党委书记赵志村介绍。结合夫子庙“全域旅游示范街道”的创建,门东社区按照“家家有文化、处处有风景、时时有服务、人人都舒心”的目标,正在创建“游客相聚、商贾相集、百姓相友”的全域旅游示范社区。
如今,在门东社区,争做旅游美景宣传员、历史文化传承员、环境守护员蔚然成风,社区居民主动向游客介绍门东,定人定点巡视景区,劝导游客景区禁烟、文明摄影、垃圾分类。
瞄准“城区即景区”
破解老城建设与保护难题
“往前:信府何。明初信国公汤和久居于此,遂以信府而得名……”走在夫子庙街道,这里的路牌格外抓人眼球。和别处不同,它不仅指示方向和地名,更添加了对地名历史文化典故的介绍。全域旅游元素,在细微处显现。
“在创建‘全域旅游示范街道上,我们街道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夫子庙街道党工委书记徐向东介绍,街道地处秦淮文化的发祥地和集聚地,拥有丰富多彩的历史资源、悠久深厚的文化底蕴;辖区内保留了大量文化遗存、历史典故、历史名人故居。同时,这里老城特征明显,区域风貌、街巷肌理、民俗文化保存比较完整。街道区域内还有夫子庙和老门东两大景区,人流量大,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topaying.com/jlwbfz/119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