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教育医保溧水民生菜单烹制惠

“如今退休了,去哪坐公交都免费;去老年人助餐点,就能吃上一顿热气腾腾的饭菜;无聊了,就跟朋友约去公园逛逛,每个月还有养老钱,生活不要太惬意。”问起如今的溧水有哪些变化,家住永阳街道的陈奶奶说不出所以然来,但她对自己的生活却有着切身感受,在她看来,“过日子就是柴米油盐”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取而代之的是获得感满满的“新民生”。

新增16个老年人助餐点、25家3A级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实现3A级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助餐点村居全覆盖;全年创建完成68个美丽乡村,超额完成28个,实现规划布点村美丽乡村建设全覆盖;提档升级“四好农村路”40公里,建成70公里乡村林荫道和公里健康绿道,“健康绿道”获评全国交通运输系统优秀文化品牌;10家医疗机构全部正常开展互联网+护理服务,新增母婴室14个……今年,你的生活会发生什么变化?随着民生实事的“新鲜出炉”,近日,记者从溧水区发改委获悉,年实施的10件50项任务中49项已全面完成,民生实事办理亮点频出,多项工作超额完成,这张实实在在的“民生菜单”,真正把民生实事办到了群众的心坎上。

就业创业热潮持续澎湃

在网上向心仪的企业投递个人简历,几天时间内,溧水市民陈先生就成功入职;村民吴女士参加了几次职前指导、岗前培训,成功在家门口找到一份薪资可观又适合的工作……如今,越来越多的求职者和就业人员发现,溧水的就业环境越来越好。

“对一名大四学生来说,眼下最头疼的事应该就是找工作了。”南京晓庄学院的应届毕业生李林感叹道,“作为一个地道的溧水人,亲眼所见如今的溧水每一天都不一样,这里的工作机会多,发展前景大,我已经开始物色工作了,打算留在家乡。”

一直以来,溧水区坚持把促进就业创业作为重要政治任务和改善民生的头等大事,通过扩大就业宣传、改善就业环境、完善就业服务等措施,大力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加快培育发展新动能,千方百计稳岗位、保民生、促就业,全区就业形势稳中向好,同时营造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良好环境,培育自主创业。

记者从溧水区人社局了解到,年,溧水区在做好“稳就业”工作、落实“六保”任务的同时,把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就业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的就业创业作为工作重点,拓展就业创业渠道,提升职业技能培训质量,确保就业。其中,全年城镇新增就业2.47万人,新增大学生在溧就业创业人,开展城乡劳动者就业技能培训4.34万人次,援助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人等,就业形势稳中向好。

在溧水区人社局晒出的年全区就业创业工作的“成绩单”中,里面既有溧水“老乡”,也有新加盟这座城市的“新溧水人”。

年从金陵科技学院毕业后直接来到溧水工作的陈雪琼是徐州人,在政府和合作社的支持下,她在和凤镇开始了种苗生产的创业之路,事业如今蒸蒸日上。“从零资金创业到年入几十万元,溧水的就业创业氛围十分浓厚,青年大学生在这得以大展拳脚,这是一个充满无限可能的城市。”

“聚溧计划”、“优化营商环境条”……就业创业的相关政策链条不断延展,不断追求“溧满意”的溧水对本地人、外地人的吸引力愈加显现。

智慧医疗按下“加速键”

使用手机即可在线享受多项医疗健康服务;医院为患者提供一站式自助服务,挂号、缴费、查询检查结果不再排长队;通过远程会诊,百姓在家门口就可享受优质医疗服务;开通核酸检测自助开单缴费服务,实现愿检尽检……近年来,溧水区积极探索“互联网+医疗健康”模式,借助信息化技术,不断探索服务新模式、培育发展新业态,优化诊疗服务流程,深入推进信息便民惠民应用,在线推出多项便民医疗健康服务,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的健康服务。

“自从有了这个预约服务,只需要在手机下单就有人上门进行专业护理,操作简单,费用也不高,减轻了我们的压力。”家住柘塘街道的冯伯今年80多岁了,不久前因为中风一直卧病在床,身上还留置了导尿管和胃管,需要长期居家护理,定期更换导管。平时因为子女工作忙碌无暇兼顾,医院更换尿管和胃管都是一件麻烦事。医院上线了“互联网+护理服务”项目后,冯伯不需要出门,医院的专业护理服务,手机“一键”解决了医院的烦恼。

“互联网+护理服务”的智慧医疗方式只是健康溧水建设成果的一个缩影。作为长三角唯一的民革中央康养产业实践基地和全省唯一的健康江苏实践示范区,近年来,溧水的健康事业实现了质的飞跃,智慧医疗建设通过国家互联互通四级甲等评测,医院医院医院,全省屈指可数,医院改革连续三年被省政府通报表扬,群众能够就近享有公平可及、系统连续的健康服务……

溧水区卫健委相关负责人表示,近年来,溧水卫生健康事业和信息化建设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依托互联网、大数据等医疗服务平台,大力推进“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创新服务模式,信息化水平得到显著提高,推进了网上预约挂号、手机支付缴费、在线问诊等移动互联网便民服务应用,简化就医流程,优化医疗服务,切实解决群众就医方面的操心事。

教育实事惠及众多学子

教育是民生之基。每个孩子都能享受到公平而优质的教育,是民之所盼。完成建设省溧中改扩建一期工程、启动实验小学通济街校区易地新建工程、中小学教室健康照明系统全覆盖、开工建设白马中心幼儿园……这一件件教育民生实事,办在了老百姓的心坎上。入园难、入园贵、大班额等问题得到缓解。

新学期开学,不少中小学家长发现,学校教室换上了新的护眼灯,教室里亮堂了很多。护眼灯发光面积比传统日光灯大很多,灯全开的情况下,教室很亮,灯光柔和。

“现在学生的近视率挺高的,孩子大部分时间都在教室里,灯光对于眼睛保护起到很大的作用。特别是阴雨天,担心光线太暗对孩子视力有影响。现在的教室灯光改善了,我们做家长的心里也放心了很多。”市民王女士的孩子今年上初三,她告诉记者,每年寒暑假都得带孩子去检查视力,眼镜度数也在逐年加深,她深感担忧。如今学校健康照明系统的覆盖让她心里宽慰了不少,是广大学生的真正福利。

教室照明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学生的视力健康、用眼的疲劳程度和注意力。去年,全国首个《中小学幼儿园教室照明验收管理规范》(以下简称《验收规范》)在南京出炉。《验收规范》针对中小学幼儿园的普通教室、图书馆、报告厅、实验室及专用教室等学习空间,不仅明确了照明现场的关键性能指标,也从学校实施角度详细规定了分层验收流程、可视化设计要求、场景安装要求。在附录中还提供了工作范例、测量方法和评价量表。该《验收规范》适用于中小学幼儿园新建、改扩建工程的教室照明项目;中小学幼儿园原有教室的照明改造项目。

溧水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全区青少年儿童的近视防控工作,率先将中小学教室健康照明系统建设作为一项民生实事工程。目前,溧水区已按照市中小学幼儿园教室照明验收标准,率先实现了全区中小学及幼儿园教室护眼照明灯全覆盖。

破解养老助餐“难题”

去年,溧水区把开展养老助餐服务列入政府民生实事项目,探索依托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开展助餐服务,取得良好成效。全区累计新建16个老年人助餐点,解决高龄、“空巢”老人、困难老人吃饭难问题,全面提升了老年助餐服务水平。

在东屏街道定湖社区博瑞居家养老服务中心长者餐厅,每天上午10点起,就有老人陆续过来,到了中午11点,就餐的老人已经坐在桌子旁,开始有说有笑边吃边聊天。为了解决社区的养老难题,让老人们足不出社区就能享受高质量的用餐服务,去年定湖社区“长者餐厅”正式开餐。符合相应条件的老人到助餐点就可享受优惠,只需要4元就能吃到营养均衡的“一荤两素一汤”。

“原本我一个人在家做饭,很不方便。现在我只需要吃个现成的。卫生营养,我很满意!”正在食堂就餐的陈奶奶开心地说。

去年以来,溧水区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共同深化为老服务内涵,在提质增效中增进民生福祉。养老设施广覆盖,启动建设东屏、洪蓝区级集中供养中心;3A级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社区全覆盖;养老总床位数达张,每千名老人拥有养老床位46.2张;制定农村“互助养老睦邻点”建设补贴办法,推动养老服务网络向自然村延伸。养老服务多元供给,为全区户困难老人和援鄂工作者家庭老人完成适老化改造;居家上门服务覆盖4万余名老人;为老助餐点向社区食堂转型,实现自我造血、良性运营。

做实做细民生实事,让更多福利惠及群众,一直以来,溧水以更大的力度、更有效的举措,努力让老百姓的生活更加幸福。

融媒体记者陈雅陶红陈爱欢

编辑陈林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topaying.com/jlwbfz/1524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