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先后有东吴、东晋、南朝的宋、齐、梁、陈建都于此,所以史称“六朝”。后来南唐、明朝、太平天国、中华民国又先后建都于此,所以南京又被称为“十朝都会”。孙中山先生曾经这样评价过南京:“南京为中国古都,在北京之前。其位置乃在一美善之地区。其地有高山,有深水,有平原。此三种天工钟毓一处,在世界之大都市诚难觅如此佳境也。”的确,这里要山有山,要水有水。一条长江穿城而过,秦淮河、金川河曲折萦绕,玄武湖、莫愁湖点缀其间,而紫金山风景绝佳,幕府山气势雄伟。“仁者乐山,智者乐水”,这里是山山水水都有了,难怪那么多朝代要于此定都。穿梭于南京城中,我总觉得它的地势高低不平,时有起伏,而且觉得它的街道不是正南正北。可是跟出租车司机攀谈,他们却不认可这个说法,按他们说的,地面哪有什么起伏,街道也很正啊!好吧,也许是我在北京城里走惯了,初到南京感觉上有些误差也是有可能的。因着历史的原因,因着地域的特色,这里不仅文化古迹伏笔皆是,山水风光也是美不胜收。“春游牛首烟岚”、“夏赏钟阜晴云”、“秋登栖霞胜境”、“冬观石城霁雪”,一年四季美景不断。更有新旧“金陵四十八景”,什么“龙江夜雨”、“赤石片矶”,光听听名字就觉得想去一探究竟。南京是一座活在是诗词里的城市。这里有李白曾经登临的凤凰台,“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有刘禹锡造访过的乌衣巷,“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王姓家”。有韦庄感叹过的台城烟柳,“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有杜牧曾经沽酒的杏花村,“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当然当然,还有贡献了“青梅竹马、两小无猜“这样两个美好的成语的长干里,“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这样一座充满了文化底蕴的城市,想要真正了解它,看透它,必须静下心来慢慢体会。一次不够就两次,两次不够就三次,总之不要以为随着纷纷攘攘的人流看了几个景点,你就已经贴近了它。不,那是远远不够的。时间的关系,也为了避开人流,这次我选择了参观中华门。南京虽然是“十朝都会”,但是真正建立大一统国家的唯有大明而已。当年朱元璋建立大明朝之后,就开始修建城池。南京明城墙始建于年,全部完工于年,动用全国五省二十八府,一百五十二州县共28万民工,约3.5亿块城砖,历时达27年。目前所称的“南京城墙”,是指明代京城城墙,它也是我国目前留存规模最大的京城城墙。南京明城墙不仅是我国现存的第一大城墙,而且是世界第一大城墙。城墙上共开有13座城门,中华门是其中一座,原名聚宝门,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的城门,也是世界上保存最完好、结构最复杂的堡垒瓮城,有“天下第一瓮城”之称。我们到达的时候,正好赶上城内的导游在给大家做免费的讲解。小伙子情绪激昂,声音洪亮,口若悬河、滔滔不绝。若不是他,我这次参观下来,可能还真不会了解的这么透彻。后来我们走的时候,发现他又接了一拨新的游客,也依然保持着激昂的情绪,开始了新一轮的讲解,为他的工作点赞。中华门的城门共设置有三道瓮城、四道券门,呈“目”字形结构,每道瓮城都有一门一闸。小伙子特别善于启发人,在经过其中一座门时,让大家抬头看门上的道裂缝,让大家猜这是做什么用的?后来告诉大家,不要以为这是城门坏了,这里原来是用于安装千斤闸的。敌人一旦攻进来进入瓮城,落下千斤闸,就能来个“瓮中捉鳖”。整个城内还设有二十七个藏兵洞,可以藏兵三千余人。马道也是相当壮阔,将领们可以由城下策马直接登上城门。站在城墙上回首当年,此地曾经旌旗猎猎,战马嘶鸣,武士们着明光甲,持长矛利剑,拒敌于城门之外。“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何等波澜壮阔,何等热血飞扬。城门外就是环城而过的护城河秦淮河,河上游船往来,桥上车流如织。不远处矗立着大报恩寺的高塔,雨花台公园的烈士纪念碑。古老的城门内外,一派现世祥和。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大浪淘沙,多少英雄豪杰、才子佳人,都已经称为过往。唯有这巍巍挺立的城墙,一年一年沐雨经风,看这风云变幻,岁月更迭。感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topaying.com/jlwbfz/165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