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岁内宝宝,如果经常出现推搡同伴,或者打家长,掐人等情况,表现的特别有攻击性,麻麻们该怎么办?来看看这篇文章吧,你管的不对才是大问题!
我家女儿刚刚还好好的,突然就抓我一下,然后就下手了;
我家儿子每次和其他孩子一起玩的时候,只要不顺他的心,就打人;
这种情景大家估计都不陌生吧。小D第一次出现这种情况是在她矫正13个月,我邀请了法国邻居的儿子来家里玩,我和她妈妈在一旁喝咖啡,看着这两个孩子在游戏垫玩着,觉得画面好美。然后,突然我就看到小D去摸了那个男孩的脸,然后就是一下打了下去。当时,我都震惊了,第一反应就是,我女儿什么时候这么“暴力”了?!
我当时有点手足无措,把小D抱起和邻居说了对不起,就不了了之了。有了这次不成功的处理,我去和小D的认知老师请教了,这才明白,小宝宝背后的“打人”行为和父母如何引导还有那么多学问的。今天说的宝宝“打人”情况指的是3岁以前的宝宝,关于宝宝的问题行为如何处理,年龄很关键,所以开始正文前我特地强调一下。
宝宝为什么“爱打人”?小D的认知老师告诉我,3岁前的宝宝的语言表达还不成熟,当他们想要表达却无法很好表达自己时,他们第一反应就是使用他们更熟悉的方式,就是身体,于是就会出现我们大人眼中所谓的“暴力行为”-比如打人、踢、咬等等。所以,从孩子心智发展的过程中出现打人行为是非常正常的,关键在于作为家长的我们该如何引导。
防患于未然-教会宝宝如何表达友好1岁以后每个宝宝需要一个娃娃。平时在玩的时候,父母需要有意识地教宝宝如何正确地表达友好。比如,我经常会教小D去抱抱娃娃,教她去亲娃娃,她要摸娃娃时,我会边示范给她看,边说,“轻轻的,温柔的”。平时见到朋友来我家玩,我会教小D挥手说,嗨,来打招呼。这些示范其实就是在教宝宝,当她们语言还不完善,但他们想表达的时候,怎样的动作才是正确的。
冷静处理-教会宝宝明白这个行为对他人的影响当宝宝出现了打人,不管是打家庭成员还是其他宝宝。首先,最关键的是,父母需要及时干预,千万不要一笑了之。父母的干预行为本身就是在告诉宝宝,这种行为是不对的,不被允许的。如果我们不及时干预,其实就是在默许宝宝这样的行为。但如何干预也是需要讲究技巧的,毕竟这只是孩子的一种表达方式。
1明确地表达自己的立场很多宝宝打了家庭成员,有时候父母或者长辈会顺势和孩子继续打闹,“呀,你敢打妈妈,小坏蛋!”通常都是带着开玩笑的语气,这是很不正确的。因为我们这样的表现,会让孩子错误地以为自己“打人”的行为原来是可以得到北京哪里看白癜风好白癜风在什么医院好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topaying.com/jlwbjj/74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