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治疗白癜风去哪家 http://news.39.net/bjzkhbzy/170127/5212314.html
都市
品质
生活
分享
这是一个为你打造的平台
相信你会深深地爱上这里
2月18日,春节后首个工作日,南京市委市政府连续第四年召开全市深化对标找差创新实干推动高质量发展大会,江北新区与全市各区也都于近期先后召开深化对标找差推动高质量发展大会。昨起,南京报业传媒集团融媒体中心推出《“对标找差”融媒微访谈》,对话新区与各区主要负责同志,展现各板块在全市“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的实践中勇担责任、你追我赶、争先创优的抢跑姿态。
3月10日南京日报A8版
栖霞区委书记、南京经开区工委书记、仙林大学城工委书记黎辉:
奋力打造“最强增长极最美新栖霞”
栖霞区委书记、南京经开区工委书记、仙林大学城工委书记黎辉接受南报融媒体记者专访。南报融媒体记者徐琦摄
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全面高于全市,高质量发展走在省市前列,南京经开区在国家级经开区中争先进位,城市格局实现由仙林新市区向紫东核心区的“第二次跨越”……面对建党周年和“十四五”开局之年,栖霞清晰明确地亮出奋斗目标。
3月9日上午,栖霞区委书记、南京经开区工委书记、仙林大学城工委书记黎辉接受南报融媒体记者专访,他表示,年,栖霞板块将紧扣“强富美高”总目标,拿出“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的栖霞担当,更加清晰地勾勒出“最强增长极、最美新栖霞”发展愿景。
视频来源:南报融媒体记者查金忠钱建芬严星宇过去成绩:经济大区地位稳固、产业转型成效突出
融媒体记者:黎书记您好。对于栖霞区来说,年过得不平凡。回顾过去,我们取得了哪些突出成绩?
黎辉:近年来,特别是市委市政府“对标找差、创新实干”行动实施以来,栖霞板块高扬高质量发展主旋律,紧握对标找差主抓手,地区面貌发生巨大变化,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显著进步、结出累累硕果。一是经济大区地位稳固。地区生产总值由“十二五”末不足千亿元增长至突破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由不足百亿元到接近亿元,经济实力大幅提升。二是产业转型成效突出。先进制造业主导产业规模突破亿元,南京经开区在个国家级经开区中首次晋升前十强、位列第九;现代服务业占比从过去不足20%调整至超过40%,转型发展取得重大突破。三是创新驱动后劲充足。高新技术企业数量翻两番、达到了家。人工智能产业规模占比达到了70%,中国(南京)智谷成为全省集聚度最高、创新动能最强的人工智能产业基地。四是城乡建设全面提速。近三年完成城乡建设投资超亿元,整建制拆除16个行政村,发展空间大幅提升,实有人口突破万。五是生态品质显著改善。80.2公里长江岸线的沿江10家船厂全部拆除,在主城区中率先全域基本消除劣V类水体,空气质量优良天数首次突破天,生态环境面貌焕然一新。六是民生事业空前进步。“十三五”累计竣工保障房超万平方米,近2万户群众迁入新居,建成中小学幼儿园65所,正在建设医院达到8家,民生幸福感满意度处于历史最好水平。
对标找差:深入查摆贯彻新发展理念的不足,更大力度强基、扬优、补短
融媒体记者:通过对标找差,栖霞还有哪些短板,需要在未来的工作中不断提升?
黎辉:对标找差永无止境、永远在路上。今后,我们将继续坚持全面对标,特别是要深入查摆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上的差距和不足,以更大力度强基、扬优、补短,推动高质量发展竞争力不断增强。
一要做大产业规模。产业发展是栖霞高质量发展的重中之重。虽然栖霞的制造业在全市名列前茅、达到0亿规模,但跟苏南一些制造业发达的兄弟地区相比,产业实力还不够雄厚,特别是产业链向价值链高端攀升上还要继续努力。
二要完善城市功能。对标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标加速融入主城的趋势,对标“一核三极”的定位,都要求栖霞的城市功能必须追求更高品质、展现更强能级。
三要巩固环境成果。栖霞环境面貌虽然发生了历史性变化,但因工地多、市场主体多、入江河道多等因素,特别是对照“只能更好”的刚性要求,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的压力依然较大,必须持续巩固来之不易的整治成果。
四要加快乡村振兴。有城有乡是栖霞的优势,乡村振兴的成效直接关系到栖霞高质量发展的成色,必须对标先进地区,着力解决农村还不够强、不够富、不够美的问题。
五要保持社会安定。过去一年,栖霞打了安全生产和社会稳定两场翻身仗,但处于快速发展阶段的栖霞,也面临着新老矛盾交织、安全生产压力增大等“成长中的烦恼”。要确保安全稳定形势持续向好,真正为高质量发展营造更加积极和谐的氛围。
今年目标: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全面高于全市
融媒体记者:“十四五”新征程开启,大家都在订立新目标。栖霞区在“对标找差”之后,今年确立了哪些目标?“十四五”又确立了哪些愿景?
黎辉:今年的目标是五句话:一是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全面高于全市;二是高质量发展走在省市前列;三是南京经开区在国家级经开区中争先进位;四是交好紫东地区“三年见成效”答卷;五是城市格局实现由仙林新市区向紫东核心区的“第二次跨越”。
“十四五”将是栖霞板块实现蝶变的重要时期,奋斗愿景是:打造“最强增长极、最美新栖霞”。总体的定位是经过五年努力,把栖霞建设成为“现代化产业强区、国际化创新高地、一体化发展典范、绿色化幸福家园、法治化文明样板”。
融媒体记者:为实现这些目标愿景,我们今年将开展哪些重点工作?
黎辉:今年的重点工作,概括起来就是“四个新”:
一是开创高质量发展“新局面”。不仅要推动主要经济指标强劲反弹,而且都要继续提升对全市的贡献度,特别是要发挥项目强力拉动作用,确保个总投资亿元省市区三级重大项目超额完成年度投资,加快建设全国领先的国家级经开区,加快壮大全省知名的新兴产业集群,加快打造全市重要的区域消费中心。
二是建设高能级城市“新紫东”。加快紫东地区发展是市委、市政府确定的重大发展战略。今年,栖霞板块共排定五大类个城建项目,总投资亿元,年度计划投资亿元,市级项目数量、总投资、年度投资均居全市第一。继续提升紫东地区辐射带动能力,展现宁镇扬一体化核心区、首批国家物流枢纽所在地和全市国际化程度最高地区的表率作为。
三是打造高品质生活“新高地”。以教育供给“广覆盖、保基本、有质量”,医疗养老服务“扩容下沉、均衡布局”,居住体验“特色人文、彰显魅力”为目标,构建更加协调、更具活力的生活空间。推动水土气治理继续保持已经取得的良好局面,让良好生态成为高品质生活的鲜亮底色。坚持一般公共预算支出80%以上用于民生,大力解决城乡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进一步提升老百姓的幸福感、满意度。
四是争创高效能治理“新优势”。“全领域”筑牢底线,为建党百年营造和谐安定的社会环境;“全链条”深化创新,探索更多领跑省市的改革创新举措,切实把精致“盆景”变成亮丽“风景”;“全方位”丰富内涵,坚持“两个文明”两手抓两手硬,努力让社会文明成为现代化栖霞的鲜明气质。
南报融媒体记者查金忠通讯员陈宁李欣
雨花台区委书记戴华杰:
交出“强富美高”新雨花建设崭新答卷
雨花台区委书记戴华杰接受南报融媒体记者专访。南报融媒体记者冯芃摄
年全市综合考核中,雨花台区取得突破,被评为第一等次,为“十四五”和全面现代化建设打下坚实基础。
3月9日上午,南报融媒体记者专访了雨花台区委书记戴华杰。年,雨花台区将继续深化“对标找差”,聚力“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确保“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以优异成绩迎接建党周年。
视频来源:南报融媒体记者于洁尘张如冯清伟“全区一盘棋”,高质量发展稳步推进
融媒体记者:对照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任务,党中央要求,突出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回顾过去,您觉得雨花台区在发展的同时,还有哪些不足?
戴华杰:“十三五”时期,我区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8%,达到.1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9万美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达到83.9亿元,年均增长8.3%。年,雨花的高质量发展目标考核排名进入全市第一等次。
雨花的创新特色更加彰显。、年先后两次受到国务院督查激励表彰。独角兽、培育独角兽和瞪羚企业总数位列全市第三位,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到家,居全市前列。
雨花的协调发展有序推进。“两桥”地区更新改造成效显著,建成数字大道等17条道路,引进中华中学等优质配套资源。雨花的交通枢纽地位进一步提升,城市建设管理统筹高效,城市居住品质明显提高,安全生产专项整治行动有序开展。
雨花的绿色生态持续发力,先后完成沿江地区绿化造林亩。污染防治成效显著,国、省、市考以上断面水质优良比例达%,全区域基本消除劣V类水体。
雨花的开放水平不断提高。对外协同发展取得实效,拥有外资企业近90家,国际研发机构21家,30余家企业在海外设立研发中心。
雨花的共享发展成效显著。五年累计为民办实事项,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6.6万元。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社会保险覆盖面稳定在99%以上。获评首批“医院示范区”,基层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获省政府督查激励表彰,义务教育优质资源覆盖率达%。
从问题导向上看,全区的高质量发展还有诸多不足,需要补齐拉长。
在创新发展上,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创新投入方式优化等方面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创新发展过于依赖区内龙头企业,自主培育的科技型企业规模较小、成长速度较慢,产业技术创新竞争力有待增强。
在协调发展上,产业结构较为单一,制造业尤其是高端制造业比重偏低。区域空间方面各板块在产业发展、城市建设、民生社会事业、公共服务配套等方面,差异还比较明显,“名城实郊”“半城半郊”现象仍然存在。
在绿色发展上,生态环境质量尚未根本性好转,PM2.5年度均值管控面临瓶颈,少数河道断面水质达标还不稳定,长江生产岸线比例还较高。
在开放发展上,经济开放度不高,外向型经济实力不强,与“生根国”之外的国家之间合作交流还需进一步提升质效。
在共享发展上,全区公共服务资源总体上还存在总量不足、质量不优、分配不均的问题,医疗资源医院,优质教育资源仍然短缺,养老用房存在“小旧偏”标准不高等情况。
围绕五方面,抒写雨花发展新篇章
融媒体记者:“十四五”规划的大幕已经拉开,年,结合“对标找差”和新发展理念,雨花台区有哪些具体谋划?
戴华杰:年,我们将继续深化“对标找差”,站位新阶段,贯彻新理念,确保“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百年华诞。
一是聚力创新增动能。我们将坚持以科技创新引领“全面创新、全域高新”,争创省级高新区,打造双创生态升级版,持续提升自主创新和创新转化的能力。面向“十四五”,对应市委提出高企数量超2万家的目标,我们提出到年,全区高企要达到家,年要确保高企总数突破0家。实施百校对接计划,加快与西安交通大学、武汉理工大学“政产学研”纵深合作。
二是聚力协调出形象。加快实现产业布局与城市建设深度融合,东部持续完善“枢纽提升片”,中部大力建设“数字创新片”,西部稳步推进“滨江转型片”,南部积极谋划“智造培育片”。我们将重点加快推进板桥新城发展,加快推进雨花经开区转型升级,积极推动南部都市工业园集聚成形,着力引导秦淮新河入江口南岸片区特色发展。
三是聚力绿色优生态。我们将不断加大大气污染防治,力争年空气优良天数比率与PM2.5年均浓度,分别达到83.1%和31微克/立方米。严格落实“河湖长”制,全面巩固提升断面水质。实施南玉带河暗涵段、外院东沟暗涵段、环形沟暗涵段、四号沟等主要入江支流整治工程。分批关停一批沿江生产性码头,把生产性岸线比例压缩到50%以下。开展危险废物等安全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及规范管理,坚决打赢“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
四是聚力开放引资源。我们将立足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的主导产业地位,面向国际开放合作。创新形式开展“生根出访”等计划,持续与爱尔兰、俄罗斯加强合作。用好创新周等载体平台,深度挖掘对接创新资源,积极构建与生根目标国家的高校院所、行业龙头企业、国际资本、创新载体之间的合作桥梁。
五是聚力共享惠民生。我们将以党史学习教育为统领,认真组织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教育方面,开办宁南小学等4所中小学和幼儿园,确保中华中学雨花校区竣工交付。医疗方面加快省妇幼保健院总部、区公共卫生中心建设。文体方面,以浡泥国王墓申遗为契机,主动融入“海上丝绸之路”文化带建设。扎实推进数字图书馆、数字文化馆建设,办好各类文化活动与体育赛事。交通方面,开展地铁10号线二期征地拆迁,加快推进宁马高速拓宽改造、省道雨花段改扩建。实现龙西路西段、奥体大街——规二路基本完工,加快推进省道梅钢段、机场二通道绕城以北段建设。完成11个停车场项目,完成10个老旧小区整治项目。
南报融媒体记者于洁尘通讯员徐美玲
浦口区委书记祁豫玮:
聚焦两大支柱,更高质量打造“江北明珠”
浦口区委书记祁豫玮接受南报融媒体记者专访。南报融媒体记者缪越摄
滚滚长江环绕其前,百里老山横贯其间,放眼江苏,浦口区的区位优势和自然禀赋得天独厚。作为南京发展的重要战略空间和增长极,如今的浦口区正在主动“跳出浦口看浦口”,持续聚焦“地标性产业高地、都市圈最美花园”,打造“江北明珠”。
开局“十四五”,浦口区对标找差再出发。3月8日下午,南报融媒体记者专访浦口区委书记祁豫玮,听他畅谈浦口如何归零翻篇再出发,走出更高质量的发展路径。
视频来源:南报融媒体记者朱晓露鲁舒婷朱旖旎缪越深刻认识对标找差,找差距补短板
融媒体记者:全市“对标找差”进入第4年,如何深刻认识“对标找差”?
祁豫玮:对标找差是一项制度设计,也是一套有效的工作方法,主要是在动态的发展过程中不断发现自身差距,进行修正和完善,这样一个地区的发展才能不断地增添新的动力、充满新的活力,也能在高质量发展之路上取得更大成绩。
对标找差体现的是政治思维,政治对标对表是对标找差的基础和前提,政治站得稳、方向把得准,发展才能行稳致远;对标找差体现的是发展思维,对标就是在更大格局、更宽视野内厘清发展方位、选树发展标杆,真正比出差距感、比出紧迫感、比出责任感,激发出跨越赶超和勇争一流的信心和决心;对标找差体现的是系统思维,对标找差就是锻造长板、补齐短板,全方位全领域提档提速、提质提优、提能提效;对标找差体现的是创新思维,内在要求就是打破常规、突破瓶颈,从新思想新理念中寻求对策、寻找路径。
融媒体记者:通过不断深化对标找差,取得了什么样的发展成绩?哪些方面还存在差距?
祁豫玮:面对新形势新要求,我们主动把各项工作放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新发展理念中对标对表,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幅在苏南26个郊区(县、市)中连续两年保持第一,集成电路产业集聚企业数、营收规模分别占全市1/4、1/3,浦口经济开发区在全省91个省级开发区中跃升到第2位。紧扣“生态”这篇文章,持续补短补软补缺,长江岸线整治成为全国样板,创成“四好农村路”省级示范县、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此外,我们连续实施“作风提升年”,深入开展“过五关、破六象”专项行动,加强工作创新和机制创新,“拿地即开工”工程审批模式成为全省样板,打造出“心中有浦”特色政务服务品牌,机关作风建设满意度位居全市第一方阵。
当然,我们也深刻认识到目前浦口存在的差距和不足,主要差在经济总量和产业基础上。因此,做大经济体量仍然是浦口发展的重中之重,招引项目、打造产业地标依然是浦口扭转局面的关键举措。
聚焦两大支柱,扛起“浦口担当”
融媒体记者:年底,浦口提出聚焦两大支柱,即打造“地标性产业高地”和“都市圈最美花园”,如今一年多过去,成效如何?
祁豫玮:地标性产业高地方面,目前,浦口区集成电路企业已经集聚了余家,并且形成了涵盖设计、制造、封装、测试的全链条产业生态,这是“十三五”期间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也为“十四五”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都市圈最美花园方面,随着近些年交通条件改善,浦口旅游资源得到更大挖掘和体现。疫情发生以来,大都市近郊游成一个新的热点。去年浦口成功获评了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今年已经开始启动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的创建,因此文旅产业的发展和“都市微度假”主题的凸显都根植于“都市圈最美花园”这一战略的部署。
融媒体记者:“十四五”期间,针对两大支柱,全区将如何发力,为南京建设“创新名城、美丽古都”扛起“浦口担当”?
祁豫玮:地标性产业高地方面,目前正在紧扣全市“产业质效提升年”工作部署,开展强链补链专项行动。随着全区企业集聚态势在增强,产业发展层次在提高,“十四五”期间,全区集成电路企业数量要实现翻番,突破家,产值也要大幅度上升。
都市圈最美花园方面,浦口正在结合“都市微度假”打造全域旅游发展大格局。打造“四个最美”。一是最美山水廊道,聚焦“一山两水”,对老山、长江、滁河等重大生态地标落实严格保护,实现最美特质的全域覆盖。二是最美公园城市,聚焦“一线双元”,以城南河蓝色发展轴线为串联,在江浦老城、城南中心两大单元推动科学治理,构建具备高颜值、生活味、归属感的生态之城。三是最美乡野田园,聚焦“一体两翼”,以平方公里美丽乡村示范区域为主体,促进山南山北两翼融合发展,推动城乡一体发展。四是最美文旅景观,聚焦“一片两区”,突出老山板块与珍珠泉、汤泉两个度假区的点面互促,建成一批地标性旅游项目,形成品牌化、产业化人文景观。
开好局起好步,更高标准建设“江北明珠”
融媒体记者: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进入新发展阶段,浦口区对标新发展理念的目标是什么?
祁豫玮:“十四五”是浦口在新区体制调整后第一个完整的“五年”,也将是一个构建新平衡的五年、崛起新地标的五年、展现新魅力的五年、彰显新风尚的五年、应对新变革的五年,是大建设大发展的黄金时期。我们力争到“十四五”末:
综合实力实现三个跨越。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跨越亿门槛;高端交通装备、文旅健康产业规模跨越亿门槛;规模工业总产值、集成电路产业营收、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跨越0亿门槛。
经济支撑实现三个翻番。规上工业企业总数突破家,实现翻番;高新技术企业总数突破家,实现翻番;集成电路产业集聚企业数突破家,实现翻番。
城乡发展实现三个建成。基本建成代表江北新主城形象与功能品质的城南中心;基本建成代表现代化产城融合样板示范的桥林新城核心区;基本建成以“都市微度假”为主题的全域旅游服务体系。
重大创建实现三个突破。创成国家级开发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
南报融媒体记者朱晓露鲁舒婷通讯员林静
内容来源:南京日报
视频来源:南报融媒体记者查金忠钱建芬严星宇于洁尘张如冯清伟朱晓露鲁舒婷朱旖旎缪越图片来源:南报融媒体记者徐琦冯芃缪越----------END----------
让阅读成为享受
如有新闻线索请联系我们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