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哪家医院治白癜风最好 http://pf.39.net/bdfyy/
文/鸣钟
在小城的新华书店,买了少年朋友晓波新出的长篇《亢奋》,这里的晓波就是《亢奋》的作者,作家丁捷。
在接受《徐州日报》记者的访谈中,丁捷说,“我不敢说《亢奋》的文学价值如何如何,但可以欣慰的是,读者反馈,都首肯了这部书的故事极好,故事里面的人物,让人爱恨交加,难以忘怀。”我把这段话理解为是作家本人的自谦之词,如果仅止于好看,仅仅停留在讲好故事,对于丁捷这样一个颇有文学理想的作家来说,是远远不够的。
那么,《亢奋》究竟是怎样的一部书呢?
在《亢奋》的腰封上,赫然印着“电视圈里的癫生活。”、“一位电视台长的狼性人生。”等宣传字样,仿佛无时不刻不在提醒着读者,这是一部时下流行的类官场小说。小说写了主人公陈振飞,在三年时间里,周旋在名、权、利、色融汇的社会大场子里,最终坐在了副市长位置上的、既复杂又简单的生存经历。作家在整部作品中添置了高调的亢奋背景,这无疑隐射了眼下纷繁复杂的社会图景,这也是陈振飞这样一个人物能引发广大读者感慨甚至共鸣的原因。从贾平凹的“浮躁”到丁捷的“亢奋”,现代社会是越来越病入膏肓了。
《亢奋》是一部现实主义作品不错,但是仅仅是作为一部现实主义小说来分析,把它看成是一部简单的《官场现形记》,应该是没有完全对准焦距,这也是小说的主人公陈振飞会成为争议焦点的原因。陈振飞给人的感觉甚至可以是很脏,但也还完全没有到可恨、可怖的地步,甚至不少地方,他还深深地引发了读者的理解、同情与叹息。他还是一位锐意改革和小有成就的改革者,是很多人在这个社会里梦寐以求、求而不得的成功者。
这里一定是出现了什么问题,究竟是什么让我们这个社会,让我们都发生了变化,无论是在对社会问题的评判、还是在自我的选择上。起初,丁捷在写作这部小说的时候,还是有那么一点唱曲英雄赞歌的意思,但具体到文稿杀青时,却成为了一曲中年男人的人生哀歌。中年男人陈振飞在事业、家庭、情感等方面,既有自己的理想模型,却又无时不刻被他所置身的社会所牵制、所浸染,其中不乏无奈与哀伤。
在接受《金陵晚报》记者采访时,丁捷说,要说《亢奋》创作里与最初构思发生了什么变化,那么应该是陈振飞这个人物的塑造:我最初想象的陈振飞,是文化体制改革中的一个“李向南”。这几年,我发现李向南式的人物,在时下的环境中,要想事业成功,简直是天方夜谭。陈振飞不同于以往任何时代的改革家,如果撇开他的身份,他就是我们这个时代滥街了的“臭男人”中普通的一员,太常见了。
我觉得这里的问题不是“李向南走了,陈振飞来了”,而是“李向南为何会变成了陈振飞”。问题的答案并不是说“在写作过程中,我发现李向南在我们这个时代已经死了”,实际上是在如此急剧发展、价值观不断受到冲击的当下社会,我们每个人都在或主动或被动地被时代的洪流无情地冲刷着,不断改变着对外部世界的认知,也不断地改变着原有的价值观,“刷屏”的速度和频度,往往令人瞠目震惊。满大街都是此类“臭男人”,只不过披着不同的外衣,有的是改革家,有的则是另外什么名头。
正因为如此,也才有了丁捷在接受采访时所说的,“我们每一个在社会上奔波的男人,哪怕只付出过一点点努力,取得过一点点成功,都不会觉得陈振飞陌生。他是个再正常不过的男人,一方面肉体被利益和责任驱使,一方面灵魂被教养和情感束缚。”
他还说,“作为男人,我很敬畏陈振飞这样的人。他是我们这个功利亢奋的时代,绝大多数男人想成为、而只有极少数男人能成为的人。”
在陈振飞这样一个中年男人的形象塑造上,丁捷倾注了大量的情感与笔墨,不管这个人物的是与非,成功与失败,都不可避免地勒上了那么一丝“英雄”色彩,在磕磕绊绊的现实残酷里揉进了丝丝浪漫情怀。但问题的关键是,在眼下这个泥沙俱下的社会里,谁能给我们惺惺相惜的“英雄”以壮阔而清洁的背景?
回顾近二十年来的社会发展,可以用剧烈变化来描绘。贫富差距日益加大,一方面很多底层群体在为衣食保暖而挣扎,一方面富裕起来的群体又茫然无措、精神荒芜。作为经济快速发展时期所带来的所有副作用,一时间让身处这个现实中的人们有些无所适从。从浮躁到亢奋,是一个必然的过程。如同一个中年人,这个社会也在渐行渐远,在行走的过程中逐渐丢失了一些纯真,丢失了一些理想,而变得越来越现实、越来越坚硬起来。
大约二十年前,陈振飞这样一批人,大学毕业走入社会,经历了改革开放所带来的种种变化,以至于他们在回顾往昔的时候,也不可避免地有些伤感。从小所受的教育就是好好学习、出人头地,从激烈的社会竞争中挣得一份肉吃。“猪到天边,吃糠;狗到天边,吃屎;马到天边,吃草;狼到天边,吃肉。”在江北陈振飞成长的故乡,这样的俗语可以说是几代人累积下来的人生箴言。奋斗、拼搏,才会有好的、优裕的人生,这是上代人对下代人的殷切期望,也是严厉警告。
经历二十来年的挣扎和奋斗,如今陈振飞们已经拥有了一定的地位、权利和财富,但是这样的人生似乎还不是那么圆满,经历三十而立、四十不惑,已经开始迈向“知天命”的路途,但是周围的环境给予中年男人的,却是更大一圈的波浪:更为沉重的压力。
丁捷也说到过,“的确,如人们所说的,人到中年的压力,会使人迅速变得现实,所谓成熟起来,就是现实起来。但是,也是这个年龄段,我开始变得怀旧。久远的记忆,越发清晰;心灵时不时漂泊进天真。在一些失眠的深夜,一些远离世俗的情境,会慢慢出现。”(丁捷《﹤天生天真﹥写作发表侧记》)
但是在这段话里,我们却找不到所谓人到中年的压力,究竟是些什么样的压力?其实对于中年男人来说,现实与怀旧并不矛盾,人生走至半途,都不免要回顾和展望:我们这一生,应该怎么过,还可以做些什么?我想中年男人的压力,其实是对于圆满的压力。一方面,要保持住既有的根基:地位、权利、财富,另一方面要完善人生,尽量大的发挥自己的能量来影响周边的世界。但是,个体的力量毕竟很有限,大部分人都是被这个社会挟持着踉跄前行,尤其对于日渐趋于保守的中年男人来说,倾尽全力的搏杀难免会披上一丝悲凉的色彩。
对于陈振飞来说,站在更具影响力的位置上,妥帖地安排好周边的人事,尽可能地扩大自己的事业版图,是这些使他备受压力,也倍感亢奋。这也使他在亢奋的表象下,隐藏着一定的浪漫情怀和英雄情结。世俗的理想图像不仅没有让他在读者的心目中变得丑陋起来,而且还赢得了广泛的同情与理解,虽然这个形象不是那么光辉的,不是完全积极、正面的,但也是那么一个我们所熟悉和理解的,在复杂险恶的社会江湖中奋勇打拼的“臭男人”。这个“臭男人”还是我们曾经的奋斗目标,甚至如今也还仍然是。
丁捷在这部作品中塑造的这么一个形象,不能仅仅看作是一个陈振飞在名利场上的长袖善舞,他更需要或者更值得我们从更高一层、更有普遍意义的角度来解读,他是一群人,他的弱点和缺点,也是我们普通人身上的弱点和缺点,他的亢奋和贪婪,也是我们这个社会普遍存在的亢奋和贪婪,丁捷不过是从这个社会中攫取了冰山一角,寓言般地为我们唱出了一曲中年男人的人生哀歌而已。
作者:鸣钟,诗人。年开始发表诗作,著有诗集《陌生的城市》()、《悬在半空中的雪》()、《小诗集》()、《我为什么喜欢下雪》()等。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现居如皋,企业经营者。
《亢奋》作者:丁捷,江苏如皋籍作家。著有长篇小说、非虚构和青春文学二十多部。获得过亚洲青春文学奖等国际国内多项奖励。长篇小说《依偎》被翻译成多种文字出版,纪实文学《追问》为百万畅销作品。多所大学的兼职教授。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江苏省作家协会副主席。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