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的9月,大学毕业后的我,还在南京这座城市里为找寻一份稳定的工作而忙碌着。
每周一的金陵晚报,每周四的现代快报都是必买的资料。
因为这两天,在这两份报纸上都有整版整版的招聘信息,甚至连中缝里的小广告,我都不会放过,一一拨打上面留下的联系电话去询问。
不为别的,只为能够获得一次被通知面试的机会。
一年多的时间里,我和我的另外一位大学同学,就这样在这个城市的大街小巷里奔波着,光面试的次数,就已经超出了我的记忆范围。
那个时候陪伴我们的就是从朝天宫搪瓷街里买来的据说来路不是很正,但是非常好骑的捷安特自行车。
那时的经济来源,除了偶尔实在熬不下去回家,父母给的生活费外,就是靠发发传单、海报和广告获取的每日一结的收入。
即便如此努力,在这样的情况下,我的第一份工作也难以找寻。
最后是在广州路人才市场的出口被保险公司的人看中,说我有卖保险的潜质,才得以从卖保险开始自己的第一份工作。
说实话,那个时候,只要有人让我上班,别说什么公司无所谓了,就连工资,我都觉得无所谓,只要给就行,根本就不会想着说还要谈一下工资的多少。
保险公司人的忽悠之语,于我而言,就如同被彩蛋砸中,一瞬间,从内心飘过的只有一句话,那就是,我也有工作啦。
保险公司工作人员的热情是出乎我想象的,这和所有其他招聘单位工作人员的冷漠和严肃比起来,是那样的如同清泉一般滋润着我的心田。
从来没有想到,会有这样一种单位,会用如此热情的方式,几乎是无条件的,只要你愿意就可以去工作的方式来迎接我们。
就这样,我坐到了他们的展位前,填写了自己的基本资料,然后现场被告知一周之后前往中山东路,南京熊猫电子集团培训大楼开展为期一周的培训。
而唯一的要求是培训现场缴纳一百元培训费,但接下来的七天免费吃住和学习。
这是我毕业后,找寻到的第一份工作。
虽然那个时候,我还不知道去保险公司上班到底要做什么,但是心情是激动的,因为那意味着,从此以后,我每个月要有工资了,不用向家里人伸手要钱了。
我甚至想好了第一个月发的工资该怎么花了。至少也要学电视上,给爸爸买双鞋子,给妈妈买一件衣服。
七天的培训,让我对商业保险第一次有了认识,也终于知道我们这些被招聘来的人,未来所要从事的工作有一个专业的称谓叫做保险代理人。
而要想成为那样的工作人员,还需要参加一系列的学习和考试,在取得证书之前,必须作为别的保险代理人的助理开展工作。
而助理的工资待遇在剥去那些随时可以发财致富的光环后,靠谱的讲述是,每月没有签单就没有底薪,签一单后就会有元底薪,签单数越多奖金就越高,本月签单,下个月即便没有签单,也可以继续从已签的单子里每月递减的拿提成。
因此,只要工作时间足够长,签的单子足够多,一段时间之后,即便不签单,每个月的收入依然可以很高。
给我们培训的讲师,基本上都是那个时间段里从营销安利产品转行到保险行业中的成功人士。
每月动辄几万,几十万的收入,让我们每一个刚毕业的大学生都热血澎湃。
七天的培训结束时,我们每个人都似乎做好了要成为百万富翁的准备,保险业的创奇人物乔吉拉德的成功似乎告诉我们,每一个普通的人在保险业里只要努力就都有成功的可能。
从培训班出来后,我就到了中国人寿工作。说是工作,其实是学习,每天早上八点去公司开晨会,听昨天那些已经签了单的人分享经验,晨会结束后,还开小组会议,小组会议后就是负责带我的保险代理人告知一天的工作安排。
那时,一般上午都是保险代理人自己去回访老客户,而下午则是带着我去拓展新客户。所谓的拓展,其实很简单,就是去一个小区,挨家挨户的敲门,然后告知对方我们的来意,如果有需要的,我们就进屋讲解宣传,不需要的则会直接把门关上,我们也不纠缠。
或许现在的我说出来比较平静,但是当时来说,这样的工作却是极富挑战的。
因为那一次次直接被关门或者被骂神经病的拒绝,不是一个刚踏入社会的学生所能承受的。所以刚开始,在被打击了几次之后,我连敲门的勇气都没有了。
后来,带我的人看出了问题,就对我说,新人都这样,慢慢就好了,等你心里足够强大,强大到坚信自己所卖的保险产品是对他们的一种帮助的时候,你就不会难受了。
我说,可是我该怎么度过这段时间呢。
她说,这样吧,我教你一个心法口诀,以后再遇到这样的事情,默念口诀就行了,我后来试了试,那口诀真是管用,所以至今依然清晰地记得口诀是这样说的“天涯何处无芳草,何必单恋一枝花,楼上楼下跑一跑,总会有人比她好”。
为你记住每一次阅读,都是赞赏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topaying.com/jlwbnr/146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