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雀桥边,乌衣巷口,王谢人家,刘禹锡为什

北京著名皮炎医院 http://pf.39.net/bdfyy/bdfzj/210611/9051898.html

“朱雀桥边野草花,

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

飞入寻常百姓家。”唐朝刘禹锡《乌衣巷》

诗文漫读:朱雀桥边,摇曳着野草闲花,

乌衣巷口,夕阳慵懒下坠。

晋朝时,王谢豪门的景象早已不见。

那曾经在高堂华宅安家的燕子,飞入了寻常百姓的人家。

初衣解诗:这是一首著名的怀古诗,将景色和历史非常巧妙,完美的结合在一起,没有任何痕迹。

唐朝的刘禹锡,游览金陵南京的时候,其实正是中唐时期,唐朝结束了历史之前长达几百年的割据局面,此时虽然也有一些内部矛盾,但总体而言,人民安定,国家富庶。

而金陵,在唐朝已经不占据有更重要的政治中心的地位,它依然是南方的经济中心。少了政治雄气的金陵,六朝如梦鸟空啼,如同倦怠的英雄,平静地躺在南方的山水间。

而作为曾是要都的金陵,金陵王气黯然收,成为了百姓安居乐业的乐土,却留下了前朝处处的古迹。

“朱雀桥边野草花”,曾经是金陵重要枢纽之一朱雀浮桥,不再有前朝,车马络绎,万方辐辏的景象,人烟茂盛之时,城市里哪有野草闲花的地方。但现在很显然,摇曳的花草,掩盖了前人的足迹。

“乌衣巷口夕阳斜”,乌衣巷此时沐浴在斜阳里。如果不知道历史,谁曾想过如此安宁的地方,曾经是如何的铁血凛冽与高华?

那么乌衣巷的来由是怎样的呢?曾经乌衣巷是三国吴国著名的军事要地,其军士都穿青衣,肃穆庄严,神秘莫测而闻名,后来王谢豪族子弟都住在此处,享受着政治上的荣耀,其子弟皆称乌衣郎。一时庄严显贵。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金陵曾是帝都,六朝望族,琅琊王氏和陈郡谢氏都曾经是金陵的名门望族,权倾朝野,功勋卓著。但现在,历史的潮流滚滚而去,再也没有他们的踪迹,只剩下曾经似曾相识的燕子,在百姓家的檐头安家落户。

金陵如此的平静,如果不是深知道,这里曾经是历史的重要的麋集地,野草闲花,燕子炊烟,仿佛几千年来从未发生过什么。

但诗人和官僚刘禹锡却是知道的。这里有六朝跌宕的历史,这里曾上演着一幕又一幕的历史风云,这里有血与火的悲歌,也曾经有华丽与无以伦比的荣耀。而现在都渐渐的淹没在夕阳里。

这是一种深沉的感慨,却有节制得恰到好处。金陵繁华的消歇衰落,是历史的必然。站在这种角度,谁又不是历史裹挟下的人生呢?又或者北方最繁荣的帝都,也许终有一天会成为历史的遗迹,或湮灭,或平静。

刘禹锡在33岁曾做过朝廷的高官,短短几个月的奋力改革,余下的是23年的流放巴蜀外地的贬官生涯。对于人生的起落,历史的沉浮,比他人更多一份深切的感悟与平忍。我说的是平忍而不是消沉。

所以在这首看是平淡清丽的怀古诗里,我们人就是可以触摸到诗人隐隐的壮怀的。朱雀桥边,乌衣巷口,王谢人家,刘禹锡为什么写金陵用这三个地方?那朱雀桥乌衣巷,王谢人家,无不是在历史上有过瑰丽政治痕迹的历史意象,暗示着诗人未展的怀抱,以及被埋没的遗憾。

所以这首诗读来清丽之余,特别有历史的沉感。

刘禹锡的好处在于,他不轻易的发表议论。只是将几个重要的历史关联和现实的景色并列。

就看别人读到的哪些。

就是这种平忍和无声的壮怀激烈,刘禹锡在56岁之后,迎来了他人生的第2个高峰。刘禹锡,累官至礼部尚书。卒年七十,追赠户部尚书。

让我们重读这首非常隽永深沉的咏史名诗:“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初衣胜雪为你解读诗词中的爱和美。图片来自网络,侵权必删。欢迎留言置评。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topaying.com/jlwbnr/1549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