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敦儒相见欢中年时登金陵西楼,写尽悲

白癜风治疗周期多长 https://m.39.net/news/a_5326271.html

01导语

在中国历史中,宋朝可谓是一个独具个性的朝代。它分为北宋(~)和南宋(~)。

北宋在前,公元的年,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登基建立北宋。到了赵徽宗与赵钦宗时,经历了“靖康之耻”后,赵构得以逃脱,在南京应天府(今河南商丘)即位为南宋高宗。自此,南宋成立,偏安于江南,直到被元军灭亡。

两宋交际时,武将曾奋起抵抗,有著名的南宋"中兴四将"。文人则不同,他们在朝堂上支持“主战”,收复中原;退下朝堂则用手中笔墨书写着满腔的爱国之志。比如辛弃疾、陈亮,以及朱敦儒。

今天要分享的便是朱敦儒的一首《相见欢》,写出了南宋文人心中强烈的亡国之痛和深厚的爱国精神,感人至深。

02词与译文

相见欢

宋.朱敦儒

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

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

译文:

独自登上金陵西门上的城楼,倚楼观看清秋时节的景色。看着这万里长的大江在夕阳下流去。

因金人侵占,中原大乱,达官贵族们纷纷逃散,什么时候才能收复国土?要请悲风将自己的热泪吹到扬州前线。

03写作背景

朱敦儒生于年,字希真,号岩壑,又称伊水老人、洛川先生。

这位生于富贵之家的诗人一生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年少风流,中年为官,晚年隐居。

年少时他流连于风花雪月,诗词歌赋,美酒佳人,游遍了洛阳的山川名胜,可谓是恣意潇洒。他曾几次拒绝了朝廷的任命,率性狂妄,写下著名的《鹧鸪天》:

我是清都山水郎,天教分付与疏狂。曾批给雨支风券,累上留云借月章。

诗万首,酒千觞。几曾着眼看侯王?玉楼金阙慵归去,且插梅花醉洛阳。

年少轻狂与意气风发,在词中一览无余。

直到中年时候,他在亲朋好友的劝说下,入朝为官。身在朝堂,面对着国破山河在,他也加入了“主战派”,希望奋力抵抗金人的入侵。然而,历史的车轮还是没有被改变。靖康之难后,汴京沦陷,二帝被俘。朱敦儒随着皇室贵族仓猝南逃,到了金陵,总算暂时获得了喘息机会。

在一个夕阳西下的傍晚,他登上金陵城西门城楼,看着眼前的无边秋色,万里夕阳,想到“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不由得感由心生,写下了这首《相见欢》。

04词文赏析

词的上片写了登楼所见。

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登上金陵城的西楼,所见的是深秋的清冷之气在夕阳的映照下,愈发的显得萧条零落的秋景。残阳似血,随着滚滚而去的长江水没入天边的苍茫暮色中。

夕阳西下,古人选择此刻登高,要么怀古,要么思人,多为悲伤。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就写了: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作者在这里的“悲”,虽没有如此的强烈,但悲秋之感油然而生,家国之痛亦相伴而来。

故而作者下片便由写景转到直言国事。

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簪缨指的是当时官僚贵州的冠饰,这里代指他们本人。中原沦陷,北宋的世家贵族纷纷逃散,失去的国土又要等到何时才能收回?试着请寂寥的秋风,将悲伤的泪吹过扬州的战场,取得胜利!

扬州是当时南宋的前方,屡遭金兵破坏,作者借风将悲伤吹过扬州,有关心前线战事之意,也有渴望战争取得胜利之意。这里的“泪”,这不只是悲秋之泪,更是忧国之泪。

全词由登楼入题,从写景到抒情,循序渐进,写出了自己渴望早日恢复中原,还于旧都的强烈愿望。

05结语

生于两宋之间的朱敦儒,在金人入侵北宋灭亡的大环境下,一改年少的恣意轻狂,无奈而又不甘的接受的难逃的命运。

他用手中的笔墨,记录下了当时自己的心境,将满腔爱国热情,融入进字里行间,成就了一首经典的词作,也成为了现在的我们研究两宋历史的珍贵资料。

老年的朱敦儒,心境又会有怎样的变化呢?会像辛弃疾那样,口里念着“杀贼”含恨而终吗?点击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topaying.com/jlwbnr/1603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