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溪秀洲区王店镇李家与红楼梦

湖南白癜风医院 http://www.xuexily.com/Special/bjnpxzx/m/

李纪虹

李纪虹,男,年生人。辽宁鞍山人。现住沈阳。大学毕业。做过六年教师。在外资企业打工30年。现在退休。从年开始研究《红楼梦》,已发有关《红楼梦》的文章多篇。

《脂砚斋重评石头记》(甲戌本)第十三回有一条眉批“不必看完,见此二句即欲堕泪!梅溪”。红学专家们对这条批语署名“梅溪”的人进行了考证,说法各异,不一而终。下面谈一下我对署名“梅溪”的分析。

一、历史背景介绍。

明末清初,嘉兴市秀水县(现在的秀洲区)王店镇的“梅溪李家”,在明清两朝是名门望族。李楠后人李明嶅有五个儿子;长子李琇、次子李我郊、三子李陈常、四子李在莘、五子李维钧。

其中李我郊、李陈常、李维钧三兄弟同朝为官。次子李我郊(-):儿子李宗渭,孙女李檀;工部员外郎。三子李陈常(--):字时夏,康熙四十二年进士,康熙五十三年任两淮巡盐御史;

有记载说:其“娇饰清名,乃广殖田园,多奋声伎,其貌甚怪,俗称正面蟒,以面长麻而鼻则也,及卒,贪婪败露,罚及其子宗仁”①。

李陈常有四子,李宗信、李宗智、李宗仁(字乾三)、李宗潮(字坤四)。五子李维钧(--),雍正元年擢直隶巡抚;雍正二年升授直隶总督,加兵部尚书衔,节制提督以下官员。

这个显赫的家族有过“两朝四进士”的辉煌,是曹雪芹笔下的“四大家族”之一,“梅溪李家”六七个成员被曹雪芹写进了《红楼梦》。

康熙五十一年七月,曹雪芹的爷爷曹寅病逝扬州,当年正是曹寅当值两淮巡盐御史,于是康熙下旨李煦接任至康熙五十三年。然后是李陈常接任李煦任两淮巡盐御史。这就是书中的林如海的原型。

《李煦奏摺》②记载,康熙五十五年六月十二日,李煦打给康熙的奏折,其内容是:奉旨暗查李陈常的操守③,暗查结果是“在陈常原属贫寒之家,今有好田四五千亩,市房数十处,又有三处当铺,皆其本钱,但未知本钱有多少在内。.......而家道却已富足。大改操守,诚如圣谕”。康熙五十五年七月李陈常死在扬州巡盐御史任上。

又据《虚白斋尺牍笺注》(张书才、樊志斌笺注页《与北直守道》)记载,李陈常比李煦小二岁,二人为兰谱兄弟。康熙五十五年十二月,有一封李煦给李维钧的回信,大致内容是:李维钧托付李煦抚养侄儿,李煦表示一定尽心尽力。引部分原文:“老弟以小阮见托,愚之肝肠先后如一,自当曲图善全。”这个被托付的“小阮”推断是李陈常的次子李宗智--薛蟠的原型之一(具体推断内容在此不作展开讨论)。

二、与“梅溪李家”有关系的《红楼梦》中人物:林如海、贾敏、林黛玉、薛宝钗、薛宝琴、薛蟠、薛科等等。

1、林黛玉、林如海。书中说,这林如海姓林名海,字表如海,前一句“盖云学海文林也”这是“明写”,林海雪原、学海文林是常人很容易想到的,这不是暗写。

那么脂砚斋为啥批“总是暗写黛玉”?先从书中第五回林黛玉的判词说起,原文:“只见头上一页便画着四株枯木(戚序本、蒙府本),木上悬着一围玉带。又有一堆雪,雪下一股金钗。也有四句言词道: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这个判词是将林黛玉、薛宝钗合二为一的。这是曹雪芹把一个原型分成二个书中人物来写。

脂砚斋批语解释“按黛玉、宝钗,一如娇花,一如纤柳,各极其妙者,然世人性分甘苦不同之故耳。”庚辰本第四十二回前批,“钗、玉名虽二个,人却一身,此幻笔也。”《红楼梦》十二支曲《枉凝眉》也是钗、黛合一(很多人误读了《枉凝眉》)。这是曹雪芹写作笔法中的一种---“对称性”。

那么如何解释上面的判词呢?“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是说这个人是德才兼备。“四株枯木④,木上悬着一围玉带”,这是象形字的“琳琳”二字;是钗、黛二人原型的名字。作者只有在第五回判词前面的画中才使用一个字的谐音来代表所指向的人物。“金簪雪里埋”的“雪”字是指“薛”。粗看起来这没什么“深远寓意”。

脂砚斋为啥说“寓意深远”呢?既然前一句“玉带林中挂”暗指出该人的名字,那么这后一句就应该暗指的是该人姓氏。“薛林”本是复姓(引自《中华姓氏大辞典》),这更说明钗黛是一个人。那么该人的真实姓氏为何?

薛宝钗在诗社中的别号“蘅芜君”。“蘅芜”二字典出王嘉《拾遗记?五?前汉?上》说:帝息与延凉室,卧梦李夫人授帝蘅芜之香。帝惊起,而香气犹著衣枕,历月不歇。帝弥思求,终不复见。涕泣洽席,遂改延凉室为“遗芳梦室”。这算不算作者暗指蘅芜君-宝钗-姓李呢?林黛玉之所以姓“林”,是来自于其父母皆姓李,且名字是“琳琳”。父母姓氏加上自己的名字合起来有六个“木”字,故曹雪芹为“李琳琳”在书中改姓“林”。

还有,“薛”姓的祖先是“奚仲”,夏时人。而李陈常,字“时夏”,是否有关系呢?不知作者是否有这层深意。脂砚斋批语:“寓意深远”是否指向此意?

如此,林黛玉、薛宝钗共同的一个原型就是李陈常的后人,叫李琳琳。脂砚斋认为作者的这层意思太深奥,故云:“寓意深远”。作者的确没有想让读者明白这层意思。所以后来把“四株枯木”改成了“两株枯木”,告诉读者,此判词是指“薛林”。

2、上面说了,李琳琳的母亲也姓李--贾敏的原型

李琳琳的母亲是江西布政史李月桂的孙女;曹寅之妻李氏的侄女。清初大学者朱彝尊的一篇佚文《光禄大夫江西布政使司参政李公墓志铭》⑤记载,李月桂有二子:李文焕、李文炳;五个女儿,其中第三女嫁给了曹寅。

李月桂还有四个孙女,其中三个嫁给了曹家,另一个嫁给了李陈常的长子李宗信,既是李琳琳的父母。书中说:“她是四个姊妹中最小的一个”“是王夫人的一母同袍姊妹”。李月桂家族也是《红楼梦》中“四大家族”之一(另文再议)。

3、《红楼梦》中说,薛宝钗的堂妹薛宝琴嫁给了梅翰林。这是作者利用修辞中“借代”手法。用“梅花”借代指“高士”。

古时文人把“梅花”与“高士”看作一体;(明)仇十洲的《高士赏梅图》、元.佚名.《观梅高士图》、张大千的《梅花高士》、明.高启《梅花九首》:“雪满林中高士卧,月明林下美人来”等等。就是说作者以“梅”代指“高士”。那么康熙年间有“高士”官至翰林吗?有!他就是康熙年间著名的大文人高士奇及其儿子高舆(翰林院编修),作者“梅花”借代了高士奇名字中的“高士”。

《明清两代嘉兴的望族》一书中记载,李我郊孙女子、李宗渭的女儿李檀,嫁给了高士奇的孙子高衡。说她是李氏唯一载入《嘉兴府志》的女性。李檀有自己的诗集《生香乐意斋稿》。据此推断这就是薛宝琴的原型。

李琳琳与李檀的确是堂姊妹;书中宝钗与宝琴也是堂姊妹。宝琴在书中的形象是“才女”诗才不亚于钗、黛。宝琴放的“风筝”是“大红蝙蝠”风筝;“蝙蝠”寓意幸福。作者之所以没有把薛宝琴写进薄命司“金陵十二钗”正册,一是因为她的命很好,并不是“薄命”;二是因为她不是曹、李两家的人,就是说她不是《红楼梦》中“贾府”的人。有人说:妙玉也不是贾府的人啊!怎么进了“金陵十二钗”正册?其实妙玉才是正宗“贾府”的人,她是李鼎的女儿。在此不作展开。

4、再说薛蟠、薛科。这两人的名字比较罕见。作者为他们哥俩起了这么个名字,一定是有缘由的。前面说了,李维钧托付自己的侄儿(有“小阮”代表侄儿的典故)---李陈常之子---给李煦,推断这个“小阮”就是薛蟠。何以见得?

我从另一个角度分析。前文介绍李陈常时说:“其貌甚怪,俗称正面蟒,以面长麻而鼻则也”⑥就是说李陈常的脸上长满了麻子或斑纹,就像蟒纹一样。蟒纹与蟠龙纹、蝌蚪纹都是指指丝织品上的条纹、图案;也泛指人体上呈现条状的邹文或花纹。这倒不一定是说这哥俩的长相遗传了父亲。作者在此只是暗示,哥俩与李陈常有继承的关系。薛蟠,表字“文起”(庚辰本),后又改为“文龙”(甲戌本),这也是暗示薛蟠的“蟠”字是指“龙文”。

5、关于李宗智,上面说的李煦给李维钧的回信中提到“小阮”及所谓“曲图善全”。推断“小阮”是指薛蟠,关键是“曲图善全”四字。那么在“小阮”--李宗智--身上发生了什么事情让李煦要用“曲图善全”---想方设法---保护好“小阮”呢?我想或许就是像《红楼梦》中薛蟠一样有了“人命案”,成了“黑户”,需要藏匿在李煦家,用李煦的权势得以“曲图善全”。

6、李宗潮(--?)⑦字坤四,号蕉窗,工诗古文辞,尤精音律。书中八十六回,写到林黛玉懂音乐,会看琴谱。作者是否把李宗潮的“尤精音律”通过林黛玉写进了书里?清朝的时候,懂音律的人可是少之又少。李陈常去世的时候,李宗潮才11岁,长兄如父,按书中描述宝钗(李琳琳)的年龄比宝玉(雪芹)大1-2岁,比宗潮小叔也就小3-4岁。可以想见小叔宗潮学习琴谱时李琳琳一定也是跟着学的。

7、李宗信、清代知名画家,擅长画花鸟、人物,钩染极细而不俗。现在网上可见李宗信的画。推测此人是李琳琳的父亲。书中“脂批”(梅溪)多次用作画比喻作者的写作手法。第四十二回,作者写宝钗谈如何作画,可见是受其画家父亲的熏陶。

作者把李宗信、李宗仁、李宗潮兄弟三人的“画、诗、琴”都以宝钗、黛玉、宝琴三姐妹的才艺写进了书中。

8、再补充一点李陈常的信息。《红楼梦》中写道“林姑老爷是九月初三巳时没的”。《李煦奏折》记载李陈常是死于康熙五十五年八月。作者在《红楼梦》里,凡是写年月日有具体时间的,都不是随便写的。而且,作者是用生死时间对调,书中的死就代表的生。(此题在此不作展开)

九月初三,是五瘟神的诞辰日。赵公明先是瘟神,后修正财神爷。李陈常对于曹李两家就是“财神爷”。

康熙-上曰⑧:两淮盐课原疏内,上令曹寅、李煦管理十年,今十年已满,曹寅、李煦逐年亏欠钱粮,共至一百八十馀万两,若将盐务令曹寅之子曹颙、李煦管理,则又照前亏欠矣。此不可令管理。先是总督葛礼奏称,欲参曹寅、李煦亏欠两淮盐课银三百万两,朕姑止之。查伊亏欠盐课银之处,不至三百万两,其缺一百八十馀万两是真。自简用李陈常为运使以来,许多亏欠银两,俱已赔完,并能保全曹寅、李煦家产,商人等皆得免死。前各任御史等亏欠钱粮,亦俱清楚。又,两淮运使一年应得银七万两,李陈常将此项银蠲免一年,止取银五千两,故商人等无不心服也。

引述康熙这段话,说明二件事:1、李陈常作为李煦的继任者,替曹、李两家补上了一百八十万两亏欠;2、李陈常连自己该得的七万两都捐了,可见其财权之大,灰色收入之多。也说明“巡盐御史”这一位置对曹、李两家的重要性。

《红楼梦》第七十二回,贾琏道:“.....这会子在发个三、二百万银子财就好了。”(庚辰本)。我想曹雪芹当时还小,他搞不清楚爷爷曹寅和李煦二人到底是像葛礼说的亏欠三百万两,还是康熙说的一百八十万两,反正是李陈常替曹、李两家把亏欠补上了。他只是听“石头”(李鼎)讲的这个故事;于是他就模糊处理后写进了书里。

李陈常死于九月初三巳时,“巳时”在五行中属火,这是不是指李陈常是因为李煦把“调查报告”如实的上报康熙而“上火”至生病而死呢?周汝昌老先生写了《红楼十二层》,是否包含了这一层,这只有作者知道了。

8、李维钧。他把年羹尧夫人的丫鬟娶为妻子;他是雍正元年的直隶总督、封疆大吏;加“兵部尚书”衔。书中写道:贾雨村是“大司马”。他的“央烦”(注意书中用此“央烦”二字的味道)林如海(李陈常)为了他的前程,写信与大舅哥贾政(“兰谱兄长”-李煦)。又写了贾雨村“葫芦僧判断葫芦案”救了薛蟠。把这些故事和书内、书外对应来看,是不是有点像?或许这就是贾雨村的形象素材。

《红楼梦》中的原型人物,用地名来代指自己的身份或姓氏或祖籍的现象很多。如:曹寅署名:千山曹寅子清。千山,就是现在地处辽宁省鞍山市的旅游景点“千山”。李煦署名:东海莱嵩李煦,以“东海”暗指“姜姓”,李煦原姓姜。我认为“东鲁孔梅溪”(关于此句寓意以后专论)既是“梅溪李家”--暗指曹雪芹妻子李琳琳的老家。文章开头引述的署名“梅溪”的批语,推断就是曹雪芹妻子李琳琳的署名。《红楼梦》中还有几处是梅溪的批语,只是没有署名,以后另论。

①引自:《嘉兴正春和文化》-1-29。作者:傅国兴。另:根据新浪博客《秀水李情田后续》一文记载,李宗仁是李陈常的三子;字麐客、乾三;号情田,养恬。生于康熙三十五年(丙子年)二月初四;卒于乾隆年戊寅年七月十七日。而代父坐牢的应是长子李宗信;据《清画家诗史》记载,李宗信是清代知名画家。

②中华书局

③《李煦奏折》页。

④引自蒙府本;其它脂抄本为“二株枯木”,其中的区别另行讨论。

⑤《红楼梦学刊》年第四辑。胡愚著《曹雪芹祖母李氏家世新考》。

⑥我通过《嘉兴正春和文化》的编辑想找到作者傅国兴本人了解关于李陈常长相“其貌甚怪,俗称正面蟒,以面长麻而鼻则也”的出处,结果没有找到。

⑦《知网》《清初诗人李良年研究》作者:吴定伟

⑧此段文字出处记不太准了,好像是《知网》上的《康熙起居录》上的。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topaying.com/jlwbnr/1621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