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爱玲曾经说过,人生有三恨,一恨海棠无香,二恨鲥鱼多刺,三恨红楼梦未完。因为《红楼梦》未完,使得每一位爱好《红楼梦》的读者,无法准确地了解到书中人物的命运,究竟会如何走向。好在,作者在第五回,通过“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给我们留下了“金陵十二钗”的判词和判曲,这些判词和判曲,就成了我们了解书中人物命运的唯一信息。虽然不能完整地还原故事情节,也可以让我们有一个大概的轮廓。比如贾元春,她的判词“二十年来辨是非,榴花开处照宫闱。三春争及初春景,虎兕相逢大梦归”,暗示了贾元春“大梦归”的结局。梦中魂归的贾元春,在临终之前,是否还做过别的事情呢?在她的判曲中,我们又可以找到一点信息:喜荣华正好,恨无常又到。眼睁睁把万事全抛,荡悠悠芳魂消耗。望家乡,路远山遥;故乡爹娘梦里相寻告:儿命已入黄泉,天伦啊,须要退步抽身早!也就是说,贾元春临终之前,也曾经像秦可卿给王熙凤托梦一样,给自己的爹娘——贾政和王夫人托梦,告诉他们,须要退步抽身早。“退步抽身”,就是贾元春在临终之前,给贾政和王夫人的至关重要的四个字。不得不说,贾元春的临终遗言,与秦可卿的临终遗言,如出一辙。贾府已经经历了百年的荣耀。正如秦可卿临终所言,“月满则亏,水满则溢”,“否极泰来,荣辱自古周而复始,岂是人力能可保常的”,必须在如今富贵之时,“将祖茔附近多置田庄,房舍,地亩”,作为将来的退身之步,不至于一败涂地。秦可卿的临终遗言,其实也是在告诉王熙凤,要及早抽身退步。贾元春临终之时,贾府比那时更不如了。再加上贾氏族人的任性胡为,不管不顾,甚至于连王熙凤这样的明理之人,都曾经说出过“便是告我们家谋反,也没事的”糊涂话,贾家的处境就更加堪忧。作为贾家最后的靠山,贾元春的离世,更是让贾府的境况雪上加霜。但若此时能悟出“抽身退步”的真谛,贾府尚有回转的余地,总不至于“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所以,贾元春给了父母最后的忠告,要他们能做出“抽身退步”的明智选择。然而,通过甄士隐注解的“好了歌”,我们可以知道,贾元春最后的这四字箴言,也被辜负了。贾家,终究还是由曾经的“笏满床”,变成了“陋室空堂”;曾经“歌舞场”,变成了“衰草枯杨”;贾氏族人,由“金满箱,银满箱”,变成了“展眼乞丐人皆谤”;由“因嫌纱帽小”,变成了“致使枷锁扛”。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topaying.com/jlwbnr/167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