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季散语侯月兰一碗ldquo罗

一碗“罗宋汤”YIWANLUOSONGTANG文/侯月兰

要不是听小女婿说酸酸甜甜的“罗宋汤”好吃,活了半个多世纪的我,还真的不知道什么是“罗宋汤”,以及他的由来。

想当年,我们还住在江宁。有一天清晨,小女婿说很久没吃“罗宋汤”了,他要亲自做一锅“罗宋汤”给女儿品尝,于是去了菜市场采购做汤的食材,他买了胡罗卜、西红柿、本芹、土豆、白菜、洋葱、一块上好的牛肉,还有一瓶番茄沙司及一袋鲜牛奶。我不会操作,只能当个旁观者,看他在厨房里忙碌。只见他先把食材洗干净,开始把洋葱、土豆、西红柿、白菜,都切成块状,又把牛肉洗净同样切成块状放锅里,用些茴香等大料,把牛肉炖熟、炖烂后待用。接着锅里倒上油,将三个土豆、两个洋葱、两个胡萝卜、四个西红柿、一颗卷心菜,各放锅里稍加煸炒,放入半锅水,烧开后改用小火将汤慢慢地焐着,两个小时左右,等肉烂入味,再改用大火,将已经煮烂的芹菜捞起不用,加入番茄酱、牛奶及适量的糖、盐、湿淀粉勾芡。一锅酸酸甜甜的“罗宋汤”便做好了。记得那天小女儿边喝汤边赞不绝口:哎哟!没想到,你这个在家从不会做事的“少爷”老公,还能做出这么好吃的“罗宋汤”!喝着一碗酸甜的“罗宋汤”,我感觉这是我生平喝过的最好喝、最开味的营养汤!

我是个比较好奇的人,为了弄清“罗宋汤”的来历,我打开手机百度搜索了下,才知道原来“罗宋汤”发源于乌克兰,在当地是一种浓菜汤,成汤后冷热均可享用,且口味酸甜独特,在东欧或中欧都很受欢迎。还有“罗宋汤”在中国东北的一些地区也被称为“苏波汤”,当年在十月革命的时候,有大批俄国人辗转流落到了上海,他们带来了伏特加,也带来了俄式的西菜,上海第一家西菜社,就是俄国人开的。这道俄式红菜汤,辣中带酸、酸甚于甜,当时上海人并不习惯。后来受原料采办,以及本地口味的影响,渐渐地形成了独具海派特色的酸中带甜、甜中飘香、肥而不腻、鲜滑爽口的“罗宋汤”。

一碗“罗宋汤”撩起了我对的已逝母亲的思念。记得很多年前,曾经美丽的母亲,被无情的岁月,浸噬得华发苍白,满面皱纹,嘴巴里无齿的牙龈,痿缩得只剩下薄薄的两层皮。因多年没牙齿,母亲失去她应有的味觉,吃啥都感觉不出其味道。想到可怜的母亲,女儿我决定学做“罗宋汤”来调节母亲的味觉。那天我早早的起床,去了菜市场,购买了做“罗宋汤”的各种食材,经过一番洗、切、炒、炖……精心的制作,酸甜可口的“罗宋汤”做好了,我用保温桶装了一桶“罗宋汤”乘车一个多小时,来到了母亲的床前,我从厨房拿了个碗,倒了碗五颜六色、热乎乎,散发着酸甜味的“罗宋汤”递给了母亲说:“妈!这是我给你做的罗宋汤,你喝喝看,很开味的!”母亲接过碗喝了口说:“嗯!这是什么汤?酸酸甜甜还蛮好喝的哩!”看没有味觉的母亲,终于品出了“罗宋汤”的味道,我高兴的说:“妈!这叫罗宋汤,是外国人发明的,酸甜开味汤!你要是爱喝,以后我常做给你喝。”然而世间总是事与愿违,由于住得较远,我还没来得再次为母亲做“罗宋汤”,母亲却因病永远离开了我们。

如今每当我做“罗宋汤”时,我便会想起当年爱喝一碗“罗宋汤”的母亲,心中愧疚不已!

作者简介abouttheauthor

作者

侯月兰,原南京港股份公司工会图书管理员,87年入党,现已退休。97年开始写作,先后在《南京港报》、《扬子晚报》、《现代快报》、《金陵晚报》等多家报刊发表过文章。

点击并识别上方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topaying.com/jlwbys/1091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