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南京城市将如何发展?
昨天召开的中共南京市委十三届十三次全体(扩大)会议明确提出:要加快转变城市发展方式,努力推进具有南京特色的现代化特大城市建设。未来几年,南京怎么变?你想知道的都在这里↓↓
未来南京这样规划强化省会城市责任担当在构筑都市区发展格局方面,将积极构建以主城为核心,以江北新区、东山(空港)副城、仙林(汤山)副城为重点的都市区格局。同时,持续优化主城核心功能,高标准建设河西现代化国际性城市新中心,有序推进老城更新,开发建设南部新城。
南京将提升都市圈同城化水平,深入推进南京与镇江、扬州等地的一体化发展。
落实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现代化示范区建设要求,进一步完善与苏南其他城市的协同发展机制。
着力强化省会城市责任担当,更大力度辐射带动淮安等省内城市发展。
主动对接上海,深化与杭州、合肥等长三角城市合作,提升南京中心城市地位,合力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
南京新的“成长坐标”咋定位?治理老城“浮肿病” 城市品质的提升,首先要处理好“新城”和“老城”、“地上”与“地下”等诸多关系。南京将全力推进新城建设,使江北新区建设成为新南京发展的龙头、现代化国际性人文绿都的标志性区域;同时要守住老城这个“根”和“源”,老城需要治理“浮肿病”,医院新建学校;实施城市更新和修补,解决老城区环境品质下降、空间秩序混乱等问题。“新城”VS“老城”建设新城
江北新区将成新南京发展的龙头南京将加快构建以主城为核心,以江北新区、东山(空港)副城、仙林(汤山)副城为重点的都市区格局。
要以国际的眼光、一流的水准来推动江北新区规划建设,统筹布局新区产业、交通、生态、文化、居住、公共服务等功能,使江北新区建设成为新南京发展的龙头、现代化国际性人文绿都的标志性区域。
建设河西现代化国际性城市新中心要高标准推进河西现代化国际性城市新中心、南部新城、江心洲生态科技岛、麒麟科技创新园等建设发展,打造各具特色、功能完善、职住平衡、产城融合新高地。
要加快推进东山副城、仙林副城、溧水副城、高淳副城建设,在提升城市形象、完善城市功能、提高城市品质、配置功能服务上进一步下功夫、做文章,使区域发展更加协调、更加均衡。
更新老城
不审批平方米以下项目南京将从城市发展全局出发,有序推动老城人口和非古都核心功能向新城新区疏散。要严格控制老城开发强度,医院增量扩建和新建学校项目,不再审批占地平方米以下的开发项目。
老城建筑将“限高”要加快推进近现代化建筑保护和利用三年行动计划,通过产权置换、功能转换、修缮保护等办法,把历史建筑这张城市名片擦得更亮。
要制定出台老城建筑高度规划管理执行规定,今后,老城每个地块都要严格执行规定要求,不得突破。
“地上”VS“地下”地上修路加快建设五桥等重大交通工程南京将统筹推进对外交通、轨道交通、过江交通、干线交通体系建设,加快实施长江五桥、“十三五”轨道交通新线等一批重大交通工程。
树立“窄马路、密路网”的城市道路布局理念,进一步理顺城市快速路、主次干路和支路级配,完善城市路网体系。加强停车设施建设,加快实施纬七路东进、中兴路北延等一批道路改造工程,提高城市道路的通畅度和可达性。
地下建廊
建设海绵城市解决城市内涝南京将打造海绵城市,做到小雨不积水、大雨不内涝。
老城区也要结合棚户区改造、排水达标区建设、淹水片区改造和老旧小区整治出新等。
力争到年,全市20%以上城市建成区面积达到海绵城市建设要求。此外,南京今后凡建有地下综合管廊的区域,管线必须全部进入管廊,建立管线有偿使用的合理收费机制。
南京将结合轨道交通、城市综合体及公共建筑建设,形成平战结合、相互连接、四通八达的地下空间格局。
还有这些举措,你也一定关心!
1打造“5分钟便民生活圈”
加强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围绕打造“15分钟社区服务圈”和“5分钟便民生活圈”,进一步完善中小学、幼儿园、菜市场、便民超市以及公共管理、医疗卫生、文化体育、社区养老等设施,缩短居民居住地与工作、生活、就学距离,减少城市内部不必要人口移动。
2两年内治理57条黑臭河道
在环境方面,南京将打好黑臭河道整治攻坚战,力争通过两年多的努力,全市57条黑臭河道进行攻坚式治理,让更多的城市河道水变成流动水、干净水和景观水。到年,城镇污水处理率要力争达到95%。到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要达到72%。
3未来五年建设万平方米保障房
目前,全市还有近万平方米的城中村和危旧房存量,力争在“十三五”期间全部完成改造。同时,未来五年,要基本完成主城六区个、建筑面积约万平方米的老旧小区整治,完成万平方米保障房建设。最后,奉上南京下半年的六项任务清单,咱们南京人一起拼!
内容来源:南京日报、金陵晚报
亲~觉得内容不错,点个zan再走呗?
北京治疗白癜风去那个医院北京那家医院治疗白癜风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