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例看看老编如何砍你的文章

看看老编如何“砍”你的文章

文/高自发

都说文章不厌千回改,作为业余码字的,我深有体会。现把发表在《杂文月刊》.8期的一篇修改稿子与大家分享。说明:

1、红色斜体字是编辑删掉的内容;

2、红色字体为编辑修改内容,改后内容为后面蓝色括号文字;

3、编辑多数以砍为主,原稿字,发表稿字;

4、修改内容主要是调整语序;

5、大家可以琢磨那些被编辑删掉的内容,多是冗余的文字,所以简洁明了是写文的关键。

6、内容为我自己的总结反思。

7、实话实说,原稿近两千字,投稿前修改了几回,压缩到字,但是到了老编手里还是被大刀阔斧砍了多字。但是,看完后,咱心服口服。标题、主体结构、思路、思想基本保留,已经很沾沾自喜了。我不多说,大家自己看,自己揣摩。

鲁迅的硬

“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一般来说,判断一个人骨头硬不硬,看他说话做事就知道了。鲁迅先生是文学家,自然可以到他的文字里去评判:小说、散文且不说,单是他的杂文,似匕首如投枪,刀刀刺向对手咽喉,枪枪戳中敌人心脏。“鲁迅是藏身陋巷、卧薪尝胆的文字刺客”(洪烛语),这位文字刺客,有一身硬骨头,他在黑暗里磨刀枪,刺穿了黎明。

不单骨头硬,鲁迅先生生活中也处处“硬气”得很。鲁迅先生在上海时期,工作的椅子是硬的,休息的藤椅是硬的,就连会客的椅子也是硬的。(鲁迅先生在上海时期,工作的椅子是硬的,会客的椅子是硬的,就连休息的藤椅也是硬的。)鲁迅先生在硬椅子上写战斗檄文,为全民族呐喊,向封建礼教开炮,对反动政权宣战;他在并不柔软的藤椅上休息,按理休息的时候应该让身子更舒服些,但是鲁迅先生偏偏选择硬的藤椅,也许他那些幽默犀利、刺耳椎心、让敌人如坐针毡的文字只有在硬硬的藤椅上才能酝酿出来。他不可能安坐在沙发里,他的硬骨头肯定受不了沙发的软,安坐在沙发里,身体安逸了,笔就软了。许广平曾经对别人说:“周先生人强,喜欢吃硬的,就是吃饭,也喜欢吃硬饭,不喜欢喝牛奶、喝汤什么的。”鲁迅先生的饮食习惯竟然也偏硬,(!)似乎可以套用“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的俗语:没有一副铁口钢牙如何能嚼得动硬食?

鲁迅的吃穿用度都喜硬,似乎和他骨头的硬是相辅相成的。是因为(先生)骨头硬,就容不得吃穿用度的软,还是因为平时吃穿用度拒绝了软,才造就了(先生)骨头的硬?不得而知,但给了我们一些启示。

生活中的软肯定不利于一个人硬骨头的生长。试想,总是身处温柔富贵乡,出则豪车,八抬大轿,入则美女,左拥右抱;食则不厌其精,衣则高档名牌;(试想,总是身处温柔富贵乡,食则不厌其精,衣则高档名牌,出则豪车细辇,入则美女软怀,)久而久之,难免骨软筋酥。骨软筋酥,自然站不直,腰椎容易弯,膝盖容易软,吃不住硬,见硬就会不由自主地低头,习惯性地打躬作揖,或者干脆扑通跪倒,喜欢匍匐爬行,且顺理成章地学会爬行动物的冷血。

生活中的硬一定会磨砺一个人的坚强意志。自古英雄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生活中的磨难恰恰磨砺了人,催人奋进,促人成功。生活的冷硬,催人长出坚骨、傲骨。有了坚骨傲骨,身子自然就直,身子一直,就不苟且,不妥协,不会点头哈腰,不会摇尾乞怜。你硬他更硬,你强他更强!(他硬你更硬,他强你更强!)

最难能可贵的是一个人功成名就却依然坚持“硬生活”,有忧患意识,不贪图享受,刻意以生活的苦来磨练自己的意志。可惜,生活中这样的人又少之又少。有人统计那些曾经无限风光的落马官员,多数人竟然都有一个共同的经历:早年家境贫困,凭借辛苦打拼步入仕途,在任上却不能抵御权钱色的诱惑,最终锒铛入狱。穷苦出身造就了高官,安逸生活却催生了腐败,不得不令人深思!

如此看来,“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真是颠扑不破的真理。而要做到生于安乐,却不被安乐所毁,则需意志和智慧。像鲁迅先生坐硬椅子、吃硬食,不仅是一种自我磨砺,还是一种智慧。把身躯深陷于沙发,自然就喜欢捏着遥控器看肥皂剧;把身躯置于硬板凳上,自然没有安逸可享,只能奋笔疾书(发求为)。这种智慧和动物世界里的雄鹰不谋而合,据说鹰把巢穴建在高崖峭壁,在幼鹰长大可以练习飞翔时,鹰爸鹰妈就把巢穴里垫着的羽毛枝叶踢掉,露出坚硬刺骨的岩石,没了柔软的安乐窝,幼鹰不得不振翅飞翔。

俗话说得好“人无钢骨,安身不牢”。芸芸众生,谁不想活得顶天立地,万古流芳?但世间多见曲意逢迎的软骨头,少见铮铮铁骨的硬汉子。何哉?鲁迅先生的“硬生活”似乎就是最好的说明!(字)

鲁迅的硬

文/高自发

“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一般来说,判断一个人骨头硬不硬,看他说话做事就知道了。鲁迅先生是文学家,自然可以到他的文字里去评判:他的杂文,似匕首如投枪,刀刀刺向对手咽喉,枪枪戳中敌人心脏。“鲁迅是藏身陋巷、卧薪尝胆的文字刺客”(洪烛语),这位文字刺客,有一身硬骨头,他在黑暗里磨刀枪,刺穿了黎明。

不单骨头硬,鲁迅先生生活中也处处“硬气”得很。鲁迅先生在上海时期,工作的椅子是硬的,会客的椅子是硬的,就连休息的藤椅也是硬的。也许他那些幽默犀利、刺耳椎心、让敌人如坐针毡的文字只有在硬硬的椅上才能酝酿出来。他不可能安坐在沙发里,他的硬骨头受不了沙发的软,安坐在沙发里,身体安逸了,笔也就软了。许广平曾经对别人说:“周先生人强,喜欢吃硬的,就是吃饭,也喜欢吃硬饭,不喜欢喝牛奶、喝汤什么的。”鲁迅先生的饮食习惯竟然也偏硬!

是因为先生的骨头硬,就容不得吃穿用度的软,还是因为平时吃穿用度拒绝了软,才造就了先生骨头的硬?不得而知,但给了我们一些启示。

生活中的软肯定不利于一个人硬骨头的生长。试想,总是身处温柔富贵乡,食则不厌其精,衣则高档名牌,出则豪车细辇,入则美女软怀,久而久之,难免骨软筋酥。骨软筋酥,自然站不直,腰椎容易弯,膝盖容易软,吃不住硬,见硬就会不由自主地低头,习惯性地打躬作揖,或者干脆扑通跪倒,匍匐爬行,且顺理成章地学会爬行动物的冷血。

生活中的硬一定会磨砺一个人的坚强意志。自古英雄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生活中的磨难恰恰磨砺了人,催人奋进,促人成功。生活的冷硬,催人长出坚骨、傲骨。有了坚骨傲骨,身子自然就直,身子一直,就不苟且,不妥协,不会点头哈腰,不会摇尾乞怜。他硬你更硬,他强你更强!

最难能可贵的是一个人功成名就却依然坚持“硬生活”,有忧患意识,不贪图享受,刻意以生活的苦来磨练自己的意志。可惜,生活中这样的人少之又少。有人统计那些曾经无限风光的落马官员,多数人竟然都有共同的经历:早年家境贫困,凭借辛苦打拼步入仕途,在任上却不能抵御权钱色的诱惑,最终锒铛入狱。穷苦出身造就了高官,安逸生活却催生了腐败,不得不令人深思!

如此看来,“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真是颠扑不破的真理。而要做到生于安乐,却不被安乐所毁,则需意志和智慧。像鲁迅先生坐硬椅子、吃硬食,不仅是一种自我磨砺,还是一种智慧。把身躯深陷于沙发,自然就喜欢捏着遥控器看肥皂剧;把身躯置于硬板凳上,没有安逸可享,只能奋发求为。这种智慧和动物世界里的雄鹰不谋而合,据说鹰把巢穴建在高崖峭壁,在幼鹰长大可以练习飞翔时,鹰爸鹰妈就把巢穴里垫着的羽毛枝叶踢掉,露出坚硬刺骨的岩石,没了柔软的安乐窝,幼鹰不得不振翅飞翔。

俗话说得好“人无钢骨,安身不牢”。芸芸众生,谁不想活得顶天立地,万古流芳?但世间多见曲意逢迎的软骨头,少见铮铮铁骨的硬汉子。何哉?鲁迅先生的“硬生活”似乎就是最好的说明!(字)

      作者简介

高自发男,70后,常用笔名:迂夫子、高天。高中语文教师,大连市作家协会、四川省小小说学会会员,喜散文、爱小说、更爱不入主流的杂文,所写多豆腐块,散见于《杂文月刊》《杂文选刊》《小说选刊》《微型小说选刊》《短篇小说》《小说月刊》《青年文摘》《特别文摘》《月读》《今日文摘》《散文诗》《北京日报》《羊城晚报》等近百家报纸杂志。有杂文获《杂文月刊》、《人民日报》北京杂文学会、杂文学会联合举办的“善行民族风”征文三等奖、优秀奖。有小小说收入年度小说选及中考试卷、高考模拟试卷。

部分原创作品欣赏

-----------------------------

●此文曾被一百多家报刊转载

●深度好文▏流氓式写作与自我标榜

●我送你春暖花开,你赐我一世心安

●心里眼里只有几,如此便不显得挤

●真正的吃货从不畏惧任何鄙视的眼神

●这篇文章写得太臭了!没有一位编辑看上

●关于“一稿多投”所涉及到的法律问题

一款有文化底蕴的文学写作交流平台——各地报刊最新约稿征文信息、美文佳作欣赏、文坛动态、深度焦点……

稿约及赞赏说明请在







































小孩白癜风初期症状
白癜风该怎样治愈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topaying.com/jlwbys/186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