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静写字,我就是静静,记得 朋友,你想拓展想象力吗?你想让自己的作品(作文)与众不同吗?静静今天推荐一个人,他有着雪白的牙齿,睿智的笑容,亲切的言谈,嗯,长得像奥什么马,但是美国总统不如他会教作文,因为他是一位专教写作的老师。面对各种应试作文考试以及文学创作的朋友,一定会从他的作品中获益。
本辑作品附点评,系模拟高考或教师资格考试作文形式,材料作文、话题作文就类似写读后感,我们也可从点评中学习别人如何阐述观点。今天静静整理了他的一组闪小说和点评,极有收藏价值,希望亲们喜欢。
●●作品目录
1、标准答案
2、金枷锁
3、坑爹
4、痴
5、马背上的女战士
6、她是你的物品吗
7、历史这点事儿
8、魔术师
9、爷爷的武器
1标准答案
文/梁闲泉
学校门口,一位戴牌小学生问甄四来接什么人。
甄四问,不接人就不能到这来吗?
小学生不高兴了,怪甄四不按标准答案回答问题,这让他不知道下一句问啥了。他走了,一会儿领来了一个大孩子。
大孩子对甄四说,叔叔,你以前难道没进过学校?为什么不知道按标准答案回答问题呢?要你按标准答案回答问题有两层意思,你要接的学生是男生就说,我来接张三;要接女生就说来接李四。这样,你就能得满分了。
甄四有点晕。
两个孩子走了,一会儿领老师过来了。
老师让甄四把手背后边去,学生们搬桌椅过来让甄四坐下,桌子上有纸和笔,老师叫甄四回答到学校门口接谁来了?按标准答案回答。
甄四写,我不是来接人的。
老师用红笔打了个零分。
他喊学生,抬了块小黑板过来在上边写,凡事不是A,就是B,你不是来接孩子的,那你就是来拐骗孩子的。请问,你想拐骗男孩还是女孩?按标准答案回答。
甄四冒汗了。
校长这时过来解围了,校长在黑板上写,我们学校办得好不好?注,按标准答案回答。甄四立即写,办得好极了。
你到这来,想办理入学申请吧?按标准答案回答“是”得满分;回答“不是”得零分。
甄四用力写了一个“是”字。
校长宣布,同意甄四入学。
王豪鸣点评:
读完《标准答案》,可爱的读者们一定会说:开玩笑吧,怎么可能呢?是的,要求给出标准答案的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玩笑。这个玩笑开下去的结果是:一切皆有可能。即便“我爸是我的亲生儿子”这样的答案,也是可能的,标准的。
王平中点评:
这篇闪小说幽默、诙谐、深刻。因为标准答案,把一个从学校门口过路的人收为了“学生”。而这个标准答案简直就是强盗逻辑:“凡事不是A,就是B,你不是来接孩子的,那你就是来拐骗孩子的”,因此到这儿来的人只能说“是”,否则就是“零分”。当一个地方只能发出一种声音时,这样的教育,真是让人堪忧。
叶雨点评:
可怕的“标准答案”
以“标准答案”为判断的唯一标准,无疑是伪科学。而以培育科学人才为己任的教师和校长却悍然“以非为是”,培育出许多“以非为是”的“小学生”“大孩子”。
甄四遇见这事还“真不假”——如今,何人不说教育乱象,何人不叹:百无一用是书生?无用倒还罢了。怕的是像《标准答案》这样,学生也成为制造新的“标准答案”式暴力、荒谬的传人。
《标准答案》言近旨远,具有很强的批判精神。
海狼拉森点评:
从个人角度,这篇文章是我相当喜欢,并认为极具水准的。笔触辛辣,象一幅讽刺漫画,直切时弊。它能让我想起鲁迅笔下那些鲜活而又具有悲剧色彩的人物,从孔乙己、祥林嫂,到阿Q。鲁迅是一个以文章而济世的人,他以文字为手术刀,割除沉疴,塑人健康。这篇文章,是新时代对教育的一声《呐喊》!从社会意义,到艺术形象的加工,到绘声绘色地表达,都极为精彩!
桃子点评:
用一种让人捧腹的冷幽默,有力的抨击了现实教育体制下,机械教条刻板的教育模式,对一代人的伤害,让人在捧腹之后,陷入思考。
兆兆点评:
讲的是学校教育的刻板和畸形,人不能有个性只能有共性,不能有自己的观点只能掌握标准答案。这让我们想到工作中绝对的服从而毫无创意,生活中盲目的随大流而毫无情趣。每个人都无法复制别人的成功,一味追求标准答案的后果就是你不再是你。
青果点评:
《标准答案》显然是夸张讽刺的,让人啼笑皆非,好笑吗?一点都不好笑。作为一名老师,可以说梁老师的《标准答案》直击到我的内心深处。就教育方面来说,我们已经在“标准答案”的道路上越走越远了,以致于忘了教育的初衷。背公式,背优美句段,背优秀作文......只有记住这些“标准答案”,学生才是“好学生”。
在机关单位方面,腿瘸了手断了要残疾证才能证明你的残疾;评个先进要开综治证明,证明你没犯罪;计生证明证明你没违反计划生育;各种培训学习要学分证......抽屉里谁没有一堆乱七八糟的“标准答案”?
很多时候,我们的社会就是一个“标准答案”笑话。什么时候摒弃了标准答案,我们的教育就活了,我们的制度就活了。
2金枷锁
文/梁闲泉
听令,此块金牌事关国家荣誉,全民期待(此处爱国主义教育四千字,略),必须拿下,不成功,便成仁。有决心和信心不?
请钦差大人放心。在下早准备好了,我花了钦差大人的钱(钦差插话,是全国纳税人的钱)训练,全国人民不就等着国歌奏响的荣耀嘛。不成功,宁跳亚马逊河而死。
听令,此块金牌事关全省荣誉,人民期待(此处爱省主义教育三千字,略),必须拿下,不成功,便成仁。有决心有信心不?
请都督大人放心。在下早准备好了,我花了都督大人的钱(都督插话,那是全省纳税人的钱)训练,全省纳税人不就是等着我争荣耀嘛。不成功,宁跳某某河而死。
听令,此块金牌事关全县荣誉,人民期待(此处爱县主义教育二千字,略),必须拿下,不成功,便成仁。有决心有信心不?
请县老爷放心。在下早准备好了,我花了县老爷的钱(县老爷插话,我拨下的是全县纳税人的钱),对,全县纳税人不就是等我为全县争荣耀嘛。不成功,宁跳某某河而死。
听令,此块金牌事关家族荣誉,宗人期待(此处爱家主义教育一千字,略),必须拿下,不成功,便成仁。有决心有信心不?
请老爹老妈放心。在下早已准备好了,我花了你们的钱(老爹插话,挣钱全赖现在政策好哇),你们不就是等着我考上状元嘛。不成功,跳进黄河也说不清啊,我跳楼。
黄克庭点评:
当人成为获取“荣誉”的机器以后,人也就被沦为“机器”了!于是,人的天性、人的感知、人的喜怒哀乐……全部被糟蹋了!
许多教育家感叹:我们的教育走得太快太远了,以至于忘记了为什么出发!
保持一份天性,呵护我们的灵魂,才能回归人的本源。梁闲泉的《金枷锁》深刻地揭露了人性丢失后,人被机器化后所出现的矛盾和灾难,令人震撼与反思。
叶青点评
振聋发聩之作。作者犹如武侠,剑锋抖动,寒光所指,不仅关乎体育、官场,更关乎实际以应试教育为核心的教育界。哀哉学生,传说中的德智体美劳不见了,唯有分数的金枷锁。鲁迅当年救救孩子的呼声如犹在耳矣。
夏兰点评
金者,分数至上的状元也。以枷锁来框限金字,针砭时弊矣。放眼教育界,多少状元,一生碌碌;多少笑语,泯灭无声。定位,限制,枷锁,固步……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金牌本无错,错在太在乎。
陈国凡(果繁)点评
此文结构有讲究,八个自然段,四个层次,以“听令”始,以“请某某放心”承接,上至钦差大人,下至老爹老妈,一个都不放过,层层递进,深刻揭示了问题的普遍性和严重性。此为结构妙。但显然,立意才是本文的最大妙处。文章一针见血地揭露了唯金牌(也代表其他各种荣誉)论带来的人性扭曲,社会病态,掩卷沉思,令人无限感慨。最后要说的是,文章合为事而著,此文显然是理性思考奥运会后而作,针砭时弊、发人深省,真乃“及时雨”也。
3坑爹
文/梁闲泉
质检处牛处长手机响了,看到屏上没显示对方号码,他就没接。
可手机还是响,他只好摁了一下接收键,问,谁呀?不料是老爹打来的。信号不是太好,可能因为地方比较远吧。
老爹说话从来不会拐弯抹角,劈头就数落儿子,你给我的房子质量不行呵。
这个,儿子想解释一下。
老爹叨唠,我想租出去挣点钱,没想到,不是倒的倒就是歪的歪了。
这个……
儿子,你真是习惯成自然了,连你爹也敢骗?你不送我钢筋水泥硬实的房子,我理解,图省钱送纸糊的就送纸糊的呗,但也得糊结实点呀,多加几层呵。亏你,还在质检处工作呢。
牛处长大声说,请老爹放心,明年清明上坟的时候,送您加厚的。
安石榴点评:
梁闲泉先生的闪小说《坑爹》,读完不禁一笑。质检处长的职业操守之落败已经没谁了,人鬼共愤。很想知道神怎么看。闪小说可能最擅长的是讽刺和幽默,便捷又有力。我觉得这一点对闪小说来说还是很重要的。
南湖三少点评:
这篇给人的直观印象就是辛辣奇趣。短短几百字就将一个丑陋官僚的形象刻画地惟妙惟肖。读者在气愤他连自己人都不放过的时候,作者却笔锋一转,点出其实是扫墓的纸屋,结尾幽默讽刺,又令故事合情合理。妙!
兆兆点评:
坑爹,到文末才知道原来是阴间来电。但身为质检处的处长,情何以堪?坑这个糊弄那个竟至连死了的爹也不放过。文章看似语气轻松调侃,实则不乏深刻沉重。读者不由联想到现在的食品安全,最后坑的会是谁呢?
4痴
文/梁闲泉
你打入敌人内部,争取除掉这个汉奸,不能暴露身份,有误解不得申辩。相信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组织一直在你身边。
三十多岁的她问,这是组织的决定吗?得到了肯定的回答后,她攥紧了拳头。
现在我们虽然胜利了,但又有了新的敌人,你继续潜伏,不能暴露身份,有误解不得申辩,相信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组织一直在你身边。
四十多岁的她问,这是组织的决定吗?得到了肯定的回答后,她攥紧了拳头。
新的任务又摆在我们面前,你不能暴露身份,有误解不得申辩,相信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组织会一直在你身边。
六十多岁的她问,这是组织的决定吗?得到了肯定的回答后,她攥紧了拳头。
因为特殊的国际国内环境,不便为你洗刷当年的汉奸罪名,XXX同志也不便和你结婚。有误解不得申辩,相信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组织会一直在你身边。
八十多岁的她问,这是组织的决定吗?得到了肯定的回答后,她试图攥紧拳头,抱着枕边的布娃娃,安详地睡着了。
姚凤阁点评:
“有一颗生命力极强的种子,播入她的心里,期盼长成一棵大树,”这是读《痴》中那句“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想到的。若没有这个坚定的信念,她如何能坚持一生,那是怎样的漫长与孤苦啊?
作家运用复沓的方法,反复强调了人物坚强的信念一一她一次次攥紧了拳头。
结尾那一笔,"抱着枕边的布娃,安祥地睡着了。"这是作家对小小说的理论一一“印章艺术”的再证明。这一细节如雕刀,刻画出人物性格的多侧面,你想象吧,有信念的革命人也要战胜来自人性的需求,她想结婚,想生一个孩子,她爱孩子,爱所有的孩子,为了让孩子们生活好。
我赞美这篇闪小说塑造的有血有肉的人物,为梁闲泉的造诣喝彩。
黄克庭点评:
大作拜读,很有精气神。幸福不会从天上掉下来。只是很多人的幸福,都不知谁在埋单。勇于牺牲的人,多数不是为了自己的幸福。向先烈致敬!向一切为了别人幸福而牺牲的同志们致敬。
段国圣点评:
通过历史的几个横截面,反映了“地下战争”的残酷,人性的泯灭。重复用句不仅反映了历史的变幻还把人物的悲剧推向了高潮。她为此付出的代价让人唏嘘不已。
叶雨点评:
闪小说是在针眼里“跳舞”。于逼窄之地舞得舒展自如,才见作者真“舞功”。
《痴》仅字,却塑造了一个甘心牺牲青春、爱情与自由,甚至甘被永世污名而服从组织,潜伏于敌营的“痴情”英雄。
作者只写了主人公在四个时刻的问答及“攥紧拳头”这一特别动作,而对其他丰富内容则一律留白,成功实现了闪小说“以小搏大”的创作目标。足见梁闲泉“舞功”不凡。
王平中点评:
身份不能暴露,误解不能申辨,罪名不能洗刷,爱情不能结晶。她的一生便在这样的潜伏中度过。这是一种怎样的精神?是对崇高事业的痴情,更是对伟大信仰的奉献。正因为有了无数个这样的“她”,革命才能走向胜利,祖国才能更加繁荣。短短文字给人强烈震撼。
南湖三少点评:
作者运用重复的力量,这种排比的手法非常考验作家的功力。写得差,会觉得啰嗦;写得好,会让人耳目一新。这篇明显属于后者,让旧题材焕发新意。真诚的信仰是痴,而恰是这种痴才能令人安睡。
夏兰点评:
我们都有过这样或者那样的宗教般的信仰,或者像面对皇帝一样的忠诚,抛弃了个人的享受和生活,这篇文章让人百味杂陈,为作者的概括力和精神抽象叫好。红楼梦说得好,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任海芬点评:
文章看似简单地重复,却恰恰很好地突出了主题。说是痴也好,愚忠也罢,给人感觉很真实。在特殊年代就有那么一群特殊人物,在默默地奉献一切,包括生命。有一种无法言语的酸楚,惋惜和遗憾,甚至是恨意。
海狼拉森点评:
这是一篇很具有历史道义感的文章,格调第一!每一个字,都是一种冰冷都是一种黑色,它构成一座牢狱,囚住了一个人的灵魂,一个人的一生。文章所描述的这种人是我们民族的脊梁,在生死存亡亡国灭种的危急时刻,他们率先觉醒并义无反顾承担了历史使命!他们是国之大侠,佩戴着“功名富贵,非我所期”的利刀。文章没有从宏高的层面去直接揭示,而是从个人角度去具体揭示革命者生活的那种最沉重牺牲,揭示了这种存在这种伟大并在每个人心里竖起了一道无名但雄伟的丰碑,令人酸楚!
文章写喜怒哀乐,这是情趣;写风花雪月,这是品味;唯有这写到责任和使命,才具有伟大的格调。这篇文章从内容到角度,我都很喜欢。痴者,志也!
兆兆点评:
她被潜伏,被误解,被剥夺了一个人正常的生活。最可悲的是战场的战争结束了,没有硝烟的战争仍然存在,她不能像真正的英雄那样享受到人民的敬仰和爱戴,甚至背负一生的骂名离世。文章诉尽了她的尴尬和无奈,但她却是安详的睡着了。因为有信仰,组织就是她最大的信仰。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对,历史会永远记得这些无名英雄。
5马背上的女战士
文/梁闲泉
她纵马儿向北部边界驰骋。
她是三十出头的女战士,达斡尔族人,汉译名字为春天的草原。
当年,日本人侵占东三省,她和一群热血青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地下组织,被送往苏联培训。
不久,她被共产国际秘密派回。
她领导的小组,成功地将日本发动诺门罕战役的详情发至苏联总部,苏联得以积极备战。日本在战役中惨败,只得将北进计划改为南下(进行太平洋战争),从而改变了二次世界大战格局。
恼羞成怒的日本鬼子搜出了她的电台。
敌人用尽酷刑,要她供出地下组织或向苏联总部发假情报。
她宁死不从。
她在遗书中对家人说,除了无法尽孝,女儿无憾了。不用找女儿的骸骨。当你开门看见春天的草原,那便是女儿了。
鬼子见用刑无用,便假意放了她。派人跟踪她跟谁接触。她自然明白敌人的花招,没去找组织,而是悄悄弄到了一匹马。
乘敌不备,纵马向北部边界驰骋。
离国境线近了,近了。
离国境线只有几百米远了。
背后到底传来了枪声。
白云蓝天之下,她纵马的雄姿瞬间定格,成为永恒。鲜血迸溅,染红了春天的草原。她叫敖蕾.海睿。
海狼拉森点评:
文章写得好标志之一,就是要有能被传颂的词句。“除了无法尽孝,女儿无憾了”“不用找女儿的骸骨,当你开门看见草原的时候,那便是女儿了”,令人潸然。这几乎相媲与林觉民的《与妻书》,侠骨、柔肠,一样不少。名词名句,是文章的精华与代表。作者口语化的表达和语句提炼能力,还是很有功夫的。
黄克庭点评:
真正的战士,不仅有勇,而且有谋。真正的战士,一定是让敌人焦头烂额的!梁闲泉小说《马背上的战士》刻划了一名总是让敌人的计划落空的女战士形象,栩栩如生,呼之欲出,让人肃然起敬!
硝烟虽然已经远去,战鼓却一直鸣响于我们的头顶!让我们永远记住“马背上的战士”吧!
憨憨老叟点评:
战士,它不仅是一个名词,更是一个动词。名词定性了他或她的使命,动词决定了他或她的行为。《马背上的女战士》中的她,就是这么样一个既有使命感又有行动力的战士。她为了国恨家仇,为了民族大义,吃大苦,忍屈辱,挺酷刑,因为在她的心中,那片无垠的草原,属于祖国,属于春天,而她,则属于草原的春天。作品以写个人引伸全民抗战之历史厚重背景,看似结构单薄却凸显磅礴大气。读完,眼前仿若见,那个名叫敖蕾.海睿的女战士策马扬缰,驰骋草原的飒爽英姿。
6她是你的物品吗
文/梁闲泉
甄四摊上大事了。
那天,甄四刚进小巷子,就看见二楼出现了难堪的事情。
窗口探出一张女孩嫩生生的脸。
看见来人了。女孩喊,叔叔快救我。
一个男人正在她身后做恶心动作。
甄四这个气,大骂男人不要脸。
可那男人不收敛,还吼上甄四了,你少管闲事,她是我老婆。
老婆?可你违背了她的意愿呀!
女孩喊,叔叔快救我。
这变态男还不放手,甄四气不过,就打了。
甄四要告男人强奸。
闹到法院了。
女孩说她不愿意和男人做那种事。
男人说,你知道我为你花了多少钱?
女孩停了一下,接下来的话让甄四大惊。她说,我虽然是你买的智能人,但我并不爱你呀。
但我爱你,要不我干吗买你。
我又不是你的物品。
你不是物品是什么?你说?
智能人说了什么,声音小,听不清。
男人说,这是法治的社会,我依法用男人的方式疼爱自己的物品,有什么错?
智能人呜呜哭了,我不是物品,我有自己的人格权和选择权。
审判员交头接耳了半晌。
最后还是宣布休庭,择日宣判。
姚凤阁点评:
读《他是你的物品吗》,想到马尔克斯、卡夫卡的魔幻现实主义。不是吗?梁闲泉在闪小说里也在运用,试图让闪小说富有生命力。情节荒诞离奇一一仿真女娃会说话,有思想;人物变形扭曲一一提出要自由。这样写,升华作品思想,也增强小说的可读性。
从何时起,梁闲泉的写作手法有了新的探索。读《甄四》就感觉到这一点儿,甄四所作所为不正是一个荒诞的人做的荒诞的事吗?
梁闲泉的现实主义所指十分清楚,现实生活那些违反人性的现象和问题不应该引起整个社会重视吗?
探索闪小说的写作手法,梁闲泉做出了榜样。
叶雨点评:
作品提出的是一貌似寻常却非常严肃的问题:机器人是不是人?人与其发生性事是否要像对待现有法律意义的人的“人格”与“个人意志”?梁老师有奇思,竟写出此篇貌似荒诞实则无法回避的迫切问题——当科学遭遇法律空白,我们怎么办?
文学作品要“有意思,有意义”才能获得受众认可,实现作家创作目的。《他是你的物品吗?》就是一篇上乘之作。
余小玥点评:
很有创意,不过由编程而来的智能人是没有情感的。
白开水回复:
将来呢?谁知道哇。
洪超点评:
超现实的手法,体现在时代发展中的发展与伦理的冲实,很有现实意义,构思奇特,让人沉思。
叶青点评:
构思奇妙,角度奇特,作为私人物品的生物人是否该有人权,这是个问题,法律对此又该如何审判,还是个空白,予人深思!
7历史这点事儿
文\梁闲泉
从前,有个国度,里边谁都是审问者,又都是犯人。
审问者前一天在堂上历数犯人的恶,犯人于阶下陈述自己的善;隔了一天两人就掉了个个。日子就这样平和地延伸着,没人觉得自己亏了什么,常了也就习惯了。
外来的人也要接受这种规则。
但是有一天一个外来人,意外没有行使到审问者的权利。毕竟是个案,他和自己对应本该做犯人的那位商量一下也就得了。可他却用钱代替商量了,在这个国度这样做是不行的,恰巧那位得钱的因故没有提出异议。
口子打开了。
这样,有钱的外来人开始用钱来换得连续当审问者了。
坐在台上是挺威风的,可钱包里的钱天天变少是不可以的。
台上这位就开始串通其他人了,用审问者的特权制定了有利于自己赚钱的法律,而且在台上的一直在台上。不好意思在台下的诸位了,你们接受无情的命运吧。
日子就这样不那么平和地延伸着。
但是有一天一个外人来了,没有台上的位置了,让他一直当犯人他不服,就点醒了那些感觉有点别扭的台下人,这就有了流血事变——朝代更替了。
新国度和老国度起始差不多,里边谁都是审问者,又都是犯人。
开始时候都维持的似曾相似的平衡。
周而复始。
余途点评:
有品质的精短文学的可贵之处在于短却有分量,篇幅不大容量却很大。要想达到这个境界,选材很重要,不是什么材料都有质感;角度很重要,好角度才能看出好品质;手法很重要,看好选好写不好就是白费。《历史这点事儿》具备这些特点。不是所有作者都敢在小空间里碰大题材,虽然不少写作者对作品反映的历史与现实并不陌生,但是,能写得又人又鬼,既远还近,有形有理,并不多见。
惊庸点评:
大至宇宙爆炸新星系的再次产生,再到人类社会历次朝代的更替,再到一年四季的轮回,小到草木枯荣年年的重复,其实从哲学上分析,应该是波浪式前进、螺旋式上升才是!不管大小事,无论何时地,原地踏步式的重复是一种不幸的浪费和悲哀!《历史这点事儿》淡化了人物,将情节溶入叙述,以概述语言描述历史演变进程的规律,又隐射及其他,是一篇以探索笔法写大格局之作。个人浅感,抛砖引玉!
张红静点评:
哲理性较强,形象性不够。小说还是以形象为主,可写成哲理散文。也可以用具体的人代入,我认为。作为闪小说单薄了一点,应该具体为某个主人公,写成小小说。
白开水回复:加入具体的人也可,但可能就不能用这个标题了。本文如果硬说是小说,也得归入非典型小说里吧。謝谢红静,这样的交流很好。
洪超点评:
历史这点事儿,能 历史这点事儿,写的并非历史,双关隐喻现实。作者把历史的改朝换代,更替规则和现实中的社会秩序,领导者和被领导者的社会潜规则幻化于寥寥数语,看似历史,更是现实,这也是为文主题的所在。文章寓言寓教,却又极具讽刺,揭示什么又讽刺了什么,不言而喻。
吴华勇点评:
一段历史就是一个浓缩的社会,一场人生经历。作者用平淡的语气述说纷繁复杂的历史,不露声色娓娓道来,朝代更替的刀光剑影、官场之中你死我活、人与人之间尔虞我诈尽在其中。赞叹之余又令人深思、警醒。
兆兆点评:
在作者冷静的叙述中,我感受到的是其内心的汹涌澎湃:谁也不是永远的审问者,谁也不是永远的犯人!正如人生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正如历史没有永远的胜利者,任何人和事都会浪花淘尽;正如官与民之间此消彼长,你进我退,你退我进。腐化堕落还是文明跟进都只是历史的过程,万事万物自有其发展规律,非人力所能左右。文章耐人寻味,一千个读者眼里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而这正是这篇文章最有魅力的地方吧。
代应坤点评:
构思巧妙,题材新颖,恣意的荒诞与合理的现实焊接在一起,增强了趣味性,也让人们深思:所有的法律都是一种动态的平衡,所有的制度都是统治者基于自身需要制定出来的,但终究会被历史风雨冲刷去。此种写法不多见,因为少见,所以喜欢。
桃子点评:
《历史那点事儿》,人渴望平等是与生俱来的,而统治者的规则都是为了维护他的统治地位,平等的天平倾斜了,受压迫的人必将会奋起反抗,历史朝代的更替,循环往复,莫不如此。作者在很短的篇幅里,将人人追求平等的诉求,鲜活地展现出来了。
8魔术师
文/梁闲泉
呼吸机“嘀嘀嘀”报警。
魔术师老付的心电图呈为一条直线了。
护士过来给老付撤仪器的时候,不知为什么魔术师慢慢睁开了眼睛。
这老付生性幽默,住院期间就愿意跟别人开玩笑,可现在这个玩笑似乎开大了,护士小姐噔噔一阵跑,不一会儿主治大夫过来了,问:老付的子女都到了吗?
对呀,我们都来了。
大夫伸手轻轻给老付合上了眼睛,一拿开手老付的眼睛又睁开了。
老人家单位同事来了吗?
来了,我们在家的都来了。
大夫给老付合上眼睛,拿开手老付的眼睛又睁开了。
老人家单位领导来没来?
张书记点一下头,走到老付的床头,说:老付哇,我是老张哪,你放心走吧,你的徒弟们都挑起了大梁。
大夫给老付合上眼睛,拿开手老付的眼睛又睁开了。
张书记说:老付哇,你家老伴和孩子们的生活你不用担心。
大夫给老付合上眼睛,拿开手老付的眼睛又睁开了。大夫问张书记:你想一下,还有什么事是老魔术师生前最惦记的?
张书记眼睛眯缝一会儿,点点头:老付哇,你正处级魔术师待遇批下来了。话音刚落,魔术师老付的眼睛合上了。
高海涛点评:
官本位就像一个魔,直至连呼风唤雨的魔术师,都不能超脱。梁闲泉抓住魔术师临终前的瞬间,使其人性淋漓极致,一览无余。他不是恋着子女,也不是惦着同事,更不是盼着领导,而是那个与他无关紧要的、滑稽可笑的正处级魔术师。
安石榴点评:
梁闲泉先生的《魔术师》“闪”了一下讽刺与幽默的光,很好,因为不那么烈性,比如三伏天骄阳的光芒,那就让人受不了,无法领受,早就躲到远远儿去了。我觉得,即使书写人间丑恶、进行教化,也要温柔些,讲究一个度,何况魔术师对世俗所抱有的期待是普遍的人性反映,可是这世俗的期待毕竟又是不美的(在那样一个大限时刻甚至可笑可悲),所以,我说,这束光刚刚好,有切肤的刺激让人警醒。
兆兆点评:
魔术师的眼睛闭上了,其实也可以用心魔做标题。对名和利的过分追求让魔怔超乎寻常,达到死不瞑目的境地。人都死了,职称何用?到死都不能悟,何其悲哀。作者写得不动声色,读者读得五味杂陈。小人物的悲哀,却是人性弱点的拷问。
9
爷爷的武器
文/梁闲泉
医院看我爷爷。王伯伯参加过抗日战争,他说一次伏击,他一炮干掉了鬼子的一位将军。我直拍巴掌,然后问他喜欢什么武器?他说很喜欢从鬼子那缴来的小钢炮。
爷爷也参加了抗日战争,我问爷爷,爷爷却没说什么。
医院说他得意的是参加了孟良崮战役。说到最喜欢的武器,他说是从敌人那缴获来的冲锋枪。我问参加了解放战争的爷爷有什么得意的事情?爷爷笑着摇头,什么也没说。
有位赵伯伯,在抗美援朝时就是位大干部。我问他打过什么胜仗?他说在板门桥签署和平协议就是最大的胜仗。那么,你最喜欢什么武器呢?
他说了一句让我意外的话,他说最喜欢的武器是从敌人那缴获来的密电码。说完这话,他向爷爷敬了一个军礼。
送走他,我搂住爷爷的脖子,一定要他讲他经历过的战斗?我经历的战斗……爷爷的话有些奇怪,他说:胜利的不能宣扬。不成功的不能解释。
我很迷茫,又问他喜欢什么武器?我最喜欢的武器比较特殊,爷爷说:这个武器是从战争中学来的。我要他快说。爷爷轻轻说:欺骗。
程思良点评
层层铺垫,不断渲染,使爷爷身上充满神秘色彩,爷爷的武器到底是什么?这个谜团令读者欲罢不能。最后,当爷爷轻轻说出二个字“欺骗”时,人们才恍然大悟,不由拍案叫绝。
段国圣点评:
一语中的。其实很多战争不是靠武器去赢得胜利,也不是靠强大去征服对方。兵不厌诈才是取胜的真正秘笈。
张红静点评:
《爷爷的武器》,含蓄而有震撼力。小说写了四位革命战士,都是建功立业值得崇敬的人。对四个人的描写步步深入,层层递进,不断蓄势,正面衬托了爷爷工作的隐秘崇高以及危险性。他们为祖国为人民的革命事业牺牲自己无怨无悔,值得敬重。像这种正能量的作品极其难得,最后爷爷说:胜利的不能宣扬,不成功的不能解释。这是卧底工作的性质。问及最喜欢的武器,爷爷说欺骗。两个字力顶千钧。这之前,作者早已埋好了伏笔,尤其是赵伯伯说起最喜欢的武器是从敌人那里缴获的密电码,而且向爷爷敬了一个军礼。小说不长,但是运用了衬托、伏笔、层层深入,点明主题。区区几百字,力透纸背。
[当代小小说百家梁闲泉论]
印章艺术的精微雕刻
文/杨晓敏
梁闲泉祖籍东北,生活于江南,身上既有白山黑土孕育的豪侠粗犷之风,又有烟雨杏花滋润的细腻精致之韵,这也可以从他的小说和评论中略见一斑。 小小说是一门怎样的艺术?结尾的艺术,留白的艺术,微雕的艺术……每个人的创作感受不一样,对小小说这门艺术的定义也不一样。近来,又有一个比较新颖的提法,说小小说是印章艺术,这与说小小说是微雕艺术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提出这一观点的即为浙江小小说作家梁闲泉。
在年新世纪小小说风云榜上,涌现出一批年轻而创造力的小小说作家,他们或以数质兼具的小小说系列吸引读者 数年时间过去,当年风云榜上的年轻作家,现已成为当今小小说写作队伍的中坚力量,梁闲泉即为其中之一。 读梁闲泉的小小说作品,确有这种玉石般的感觉。说小小说是一种印章艺术,印章艺术自然离不开精雕细刻。小小说的形式可以任意甚至带着一分粗疏与野性,但小小说的质地却容不得半点苟且与偷懒。 从构思,到情节设置,到语言的韵味留白,在这些方面,梁闲泉自然也相当留意。这在他的小小说作品中都有所贯穿与体现。不一一赘述。
(注:原文数千字,见年《中国作家网》,此系节选)
部分点评老师照片
杨晓敏(右)与梁闲泉(左)
余途
程思良
安石榴
姚凤阁
段国圣黄克庭 王平中叶雨
代应坤
南湖三少
洪超憨憨老叟
兆兆桃子任海芬海狼拉森青果
黄克庭(右)与梁闲泉(左)
有关平台作者
她,在平平常常的生活里,写着清清浅浅的文字;在不大不小的空间里,经营或甜或涩半亩方田。
张红静,山东肥城人,中国闪小说学会理事,中国散文家学会会员。代表作品有散文《寄居地》《我的杨树》《行走的麦子》;短篇小说《一千个李煜》《我的杜鲁门》;闪小说及小小说二百多篇。作品见于《读者》《意林》《文苑》《视野》《天池小小说》《金山》《小小说选刊》《小小说月刊》《喜剧世界》《微型小说月报》《散文选刊》《金陵晚报》《威海日报》《江苏工人报》等。
有纸刊转载请联系她。qq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价格白癜风传染么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topaying.com/jlwbys/62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