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天化日下的偷盗日韩风水申遗与中国PK

近年以来,韩国开展了一连串争夺中华历史文化的无耻行为:向联合国申报“活字印刷术”是韩国发明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不明就里竟同意了;抢注江陵端午祭为韩国文化遗产,也成功了;甚至还荒唐的论证孔子、西施、李时珍是韩国人,把中医、风水说成是韩国发明的,如今还指称汉字是由韩国人发明的。

从“端午祭”申遗到将中医改为韩医、将中国风水改为韩国风水进行申遗,从号称“汉字是古代韩国人发明的”到汉字申遗,韩国人的“胃口”越来越大。汉字“申遗”其实在韩国已经热了数年,韩国首尔大学历史教授朴正秀说,经过他十年研究和考证,认为是朝鲜民族最先发明了汉字,后来朝鲜人移居中原,把汉字带到了中国,才形成了现在的汉文化。他将建议韩国政府理直气壮地恢复汉字,并向联合国申请汉字为世界文化遗产。

此举引起了中国人的愤怒,因为汉字是中国的,不是韩国的,这是很基本的常识,维护汉字的“所有权”,虽然本身有点荒唐,但是还是应该引起我们每个中国人的重视,那就是韩国对中华文化从“偷”到“抢”,已经是开始丧心病狂了。

以下事例是近年来韩国与日本在光天化日下的“文化盗窃”行为:

●年10月,由韩国申报的“江陵端午祭”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确定为“人类传说及无形遗产著作”。●年10月,一篇在网上流传的《韩国史》地图将包括上海在内的中国大部分领土划入古代韩国版图。●年10月,韩国拟将“中医”改为“韩医”申报世界遗产,甚至有韩国学者“考证”认为,神农氏和李时珍都是高丽人。●年10月,韩国在德国举办“韩国是印刷术的起源国”展览。●年3月,韩国历史剧《朱蒙》遭中国网友痛批丑化汉朝,美化韩国,扬言抵制。●年6月,某韩企声称豆浆是韩国人所发明,更引韩剧《大长今》画面将之称为“韩国国饮”。●年8月,一部名为《蚩尤天皇》的韩国历史小说将中华民族始祖之一的蚩尤追溯为韩国祖先。●年10月,韩国、日本正式将“风水”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进行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年3月,韩国变通风水申遗入世遗名录,韩国所申报的以儒教、风水传统为基础形成的建筑群全部进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年2月,风水申遗再次成韩国、日本的国家项目,这些国家正在组织人力和物力甩开膀子大干。

风水在中国有几千年历史,但是自近代中国在世界竞争中落败之后,中国人开始全面反思自己的传统文化,风水等被打上“文化糟粕”的标签。如今随着国家的复兴,人们开始重新寻找传统文化中的价值。

  到底是谁有资格进行风水申遗?韩国在年“端午祭”申遗成功后,又开始着手对风水申遗的准备。邻国日本也在政府的推动下悄悄地做着准备工作。这些起源于中国的传统,却在他国得到了更好的保护和发展。事实上,申遗并非最终目的。

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有关规定,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须具备5个条件:

(1)这种文化必须深深扎根于一个地方的传统和社区文化历史中

(2)能够作为一种手段,体现一个地区的文化特质和价值,对社会团体起到促进作用

(3)是现代和传统的唯一见证

(4)能够进一步开发和持续发展

(5)这种文化在现代文化发展竞争中很容易受到伤害,必须保护。

 针对上述条件,风水完全具备了申请非物质遗产的可行性:

第一条,从年前仰韶文化阶段的青龙白虎风水遗迹萌芽阶段开始,风水文化就一直随着我们中华民族一起成长,指导我们合理地和自然对话沟通;

第二条,风水在东亚的大中华文化圈内产生巨大影响;

第三条,风水文化是大中华文化圈的一个独有的宝贵文化现象;

第四条,风水技术和文化一直指导着中华文化圈人民的生活;

第五条,风水故迹日益减少,风水学的基本思想需要继承,累积在风水中的精华与糟粕亟需厘清,否则风水很可能失真。

  风水在一般意义上可分为“有形的实物”即“风水遗产”和风水的文化与思想理论两种。风水的遗产简直太多了,像北京故宫、颐和园、天坛等,都与风水有关系,都可称为“风水遗产”。

  事实上,中国一些地方政府从未间断过“风水遗产”的申遗,在最近的开平申遗中,负责人在其申报的材料第三条就是开平建筑风水,开平的申遗成功暗示着风水独立申报遗产的可能性和可操作性。

  从风水文化和思想理论层面上看,风水并不简单是一种民俗,在古代都城的城市规划、园林设计中都有风水文化的体现,风水书籍也可谓“汗牛充栋”。只要中国人存在,只要风水书籍保存下来,风水就不会消亡。国家发改委投资司副司长来光贤认为,风水现在存在的问题是,没有人对风水精华部分进行系统完整地挖掘与提升,从而为人类造福。   

  风水申遗到底是中国人的事还是日韩的事?韩国全民撑“风水申遗”

从年开始,韩国对“中国风水”进行了重新梳理,并以政府行为启动了“整体风水地理”项目,还将其列为韩国国家遗产名录和申报世界遗产项目。该项目由韩国国立中央博物院主持,是联合数十位不同领域的专家进行的国家级项目。

年6月5日,韩国迁都之际,韩国政府国情咨询机构之一的地理风水学会38位专家学者曾来北京考察风水布局,并召开“首届国际堪舆文化学术研讨会”。年7月31日,韩国还邀请数百名风水专家选定燕歧公州为新首都,称该地的风水好,后有靠山,前有明堂。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当初竞选,近两千名风水师及少数佛教人士涌入其家乡山塘一村,发现其家附近一座山岳地形状像一只展开双翅、准备高飞的鹤,风水学认为这是“仙鹤展翅”大贵格局,潘基文也承认了,力挺风水,后果然胜出。

同时,民间也呼声不断,中国前国奥队与韩国国奥队足球之战,韩国队在抵达长沙后,即住进了他们选中的风水宝地——远离闹市的同升湖山庄,理由是该处风水更有利于比赛的获胜。

据了解,韩国已经在年之前完成了“风水申遗”的收集整理准备工作。

国外风水活动进展的如火如荼

众所周知,风水起源于中国,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然而,因为种种原因,它在母国并未得到很好地呵护与发展。但是,恰恰相反,这一失宠的另类在国外却成为了香饽饽,获得了国宝级的待遇。

韩国、日本、老挝、泰国、菲律宾、越南、马来西亚和新加坡等到地,每年都有有关风水的各种活动;在日本,多所高校中有多所大学开设了风水课程。许多学者都在潜心研究风水,并撰写了不少有关风水方面的著作,如建筑师冈本先生撰写的《配合阳宅学的间隔设计》等。

欧美学者也对中国风水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美国、加拿大、英国、澳大利亚等国学者都对风水有专题研究。早在年9月,《纽约时报》就曾经以近一个版面的篇幅报导了中国风水在美国建筑设计中的应用。在欧洲许多大中城市的书店里经常会出现英文版的中国《风水》书籍。在美国已经有17所大学开设了易经、风水等课程;20世纪70年代,韩国人尹宏基从美国取得了世界上第一个风水学博士学位。年3月8-10日,在德国科隆召开了第一届世界风水大会。凡此种种,不一而足。

“天斩煞”与60万美元赔偿

住宅面对两幢大楼之间的一道很狭窄的空隙,仿似大楼被一分为二,在风水文化中称为“天斩煞”。“天斩煞”现象已经被科学所解释,称为“窄管效应”。实验证明,“窄管效应”可使3级风增大到8级风。

几年前,纽约曼哈顿的罗斯小姐经过两幢大厦之间时,遇上“天斩煞”,被猛风吹倒摔伤,于是便状告建筑师,结果获得了60万美元赔偿。美国是一个法制健全的国家,这一为风水撑腰的事例,完全体现了公平公正的原则。

所有这一切足以证明作为华夏文明的继承人,我们对风水文化的保护和发展还做得远远不够,甚至落后于他国,长此以往我们将会进入尴尬和窘迫的境地。

中国风水申遗缓步推进

“风水”的墙内开花墙外香,还真是令国人有些纠结。国内风水申遗被重新提上日程,恐怕多少与来自日韩的外来压力有关。

年6月9日,在中国第一个文化遗产日来临之际(6月10日),中国建筑风水文化专家委员会秘书长徐韶杉在搜房网与专家、学者、爱好者、媒体进行座谈,拟发起风水申遗活动,并进行网络直播。这被认为是风水申遗的开始。

当日,徐韶杉等人宣布“中国风水文化申遗筹备委员会”成立,由徐韶杉提议,由南京师范大学物理学教授张栋杰任主任,由大学教授、老师、专家、民间风水研究者等各方人士组成筹委会。

  徐韶杉称:将风水申报“世遗”的初衷是“拯救中国风水文化,让更多的人   半年后的年12月14日,上海生活美学学会也宣布启动风水申遗。因为媒体的广泛传播,并因此引发了社会的广泛   中国风水申遗第一推手徐韶杉,每当谈起风水申遗这件事,都会反复强调:“风水申遗,不单是申遗的问题,它的背后是国家文化主权的维护。韩国人已经注册了端午节,风水这个事稍不留神就要被日韩申请去了。”

纪录片《风水中国》完成制作

  一部耗资巨大的大型电视纪录片《风水中国》已经完成制作并全球播放,这是迄今中国第一部全方位展示风水文化的影片。中国风水申遗第一人徐韶杉担任了这部片子的总顾问。据他介绍,摄制组当初从南京出发,走过了中国个县、多个市,在全国范围内对历史名城、镇、村、宅进行了客观公正的影像和人文采录。

  “拍摄的目的就是让事实来证明,风水是中国传统建筑的灵魂。”徐韶杉说,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如北京故宫、颐和园、天坛、秦始皇陵、曲阜孔府、孔庙、孔林、承德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武当山古建筑群、苏州古典园林、平遥古城、丽江古城、明清皇家陵寝、安徽古村落等,哪个不是以风水原理设计的?

  实地拍摄的同时,《风水中国》摄制组也对几十位中国著名的风水学者进行了深度采访。学者们的态度和核心观点被徐韶杉整理出来,中秋节前挂在他主持的“中国建筑风水文化网”上,标题醒目:“中秋引爆风水文化申遗,学者为中国文化呐喊”:

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张其成:“中医、风水同根同源,不相信它们是民族自卑心理的表现。”

  中国文物学会传统家族园林委员会委员高友谦:“辞源对风水的定义,包括我们的辞典对风水的定义,都存在问题,就是说我们的知识,关于风水的知识还停留在二战以前。”

  南京师范大学物理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张栋杰:“风水科学内涵方面,主要是包含电磁场跟生态的一种影响。”

“实拍中国传统建筑是事实论证,学者的言论是理论论证。”徐韶杉说,有了事实和理论这两方面的支持,他们写起申遗材料来才会论据充分,有说服力。

年,国家住宅与居住环境工程中心正式颁布的《年健康住宅技术要点》中明确指出:“住宅风水作为一种文化遗产,对人们的意识和行为有着深远的影响,它无疑含有科学的成分。”

 “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官方第一次明确肯定风水有合理的、科学的成分,同时也承认风水是客观存在的文化现象。”徐韶杉对外称。

  接下来的年8月10日,建设部中国建筑文化中心下发建文办77号“关于成立中国建筑文化中心建筑风水文化专家委员会的通知”。其中,第一句话是:“建筑风水文化是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所强调的和谐、循环、平衡等观点,对于我们今天建立循环经济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具有现实的参考价值。”

年,南京建筑风水培训班的筹办,让人们的情绪激动起来。风水班的肇始者就是发起中国风水申遗的徐韶杉。当时,他作为一名易学风水研究者,感到“中国的风水文化已经被歪曲、丑化,因此应当正本清源,培训一批‘革命的种子’”,不料却出现了后来难以控制的火爆局面。

“南京沸腾了,《金陵晚报》9月5日一二三版全是风水,头版显著位置是《南大博导为风水师鸣不平》的文章,并在连续一周的时间对其开展讨论。全国各地的记者都来了,每天一开门,几十个记者,闪光灯闪成一片。中央电视台2套、12套派出两套人马奔赴南京安营扎寨进行跟踪采访,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现场连线,美国《洛杉矶时报》越洋采访……连续两周,电话接得直烫手,全都是来咨询风水班的。南京大学一天接了个电话,已经没办法正常工作了。电话也打到建设部去,问风水班怎么报名。”徐韶杉这样描述当时的盛况。“中国人达到了一种极度的疯狂,那么多年的压抑,一下子解禁了,井喷了。”

年9月,由国家建设部建筑文化中心主办的风水文化论坛在人民大会堂隆重召开。可以说,此次大会开创了中国风水文化的新纪元。自此开始,有关风水的各种会议和交流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在大江南北,风水文化也因此得到了空前发展。年9月,在风水鼻祖郭璞的故乡,由山西省闻喜县人民政府发起的“首届中国当代易学名人峰会暨风水文化申遗首站推动仪式”拉开序幕,使“风水申遗”这一主题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







































北京中科医院电话
北京中科是公立医院吗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topaying.com/jlwbys/650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