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在草丛中,男子突然奇痒无比,几分钟后失

白癜风的治疗 http://disease.39.net/yldt/bjzkbdfyy/6195089.html

最近气温不断攀升,

经历了白天的“炙烤”,

晚间不少市民纷纷选择外出纳凉,

然而专家提醒,

在享受初夏静谧之夜的同时,

首先要预防工作,

一旦被“各种小动物”叮咬,

也要提防毒虫出没。

男子夜晚水库边垂钓摊上大事

32岁的廖先生与几位朋友饭后相约前往东莞厚街横岗水库附近钓鱼,期间,不幸被数十只蚂蚁咬伤,随后出现呼吸困难、昏迷等症状。所幸,医院救治,才躲过一劫。这是前晚10点多,发生在东莞厚街的一起人遭蚂蚁咬伤昏迷的事件。

据廖先生回忆说,事发当晚10点多,他与几位朋友饭后相约来到东莞厚街横岗水库附近钓鱼。当他们从水泥路走到草丛中时,他扛在肩上的渔兜忽然被一旁的树枝勾住了。他本能停下脚步,伸手去解开,“停顿只不过几秒钟,就感觉自己的脚一阵痒。”廖先生说,随后,他下意识挠了几下,继续往前走,没走到两步,他越发觉得自己的双脚奇痒无比。

为此,他立刻返回水泥路上,脱下凉鞋,借着路灯察看自己脚下情况。他发现自己的双脚爬有数十只比芝麻还小的蚂蚁,于是赶紧用手将脚上蚂蚁拍打掉,且把凉鞋上蚂蚁也抖落掉了。之后,他继续与朋友扛着钓鱼装备走回草丛,往水库边走去。

“好热啊!”还没走几步路,廖先生忽然间感觉自己全身冒汗。大约3分钟后,他开始感觉到自己眼皮很重,双手开始浮肿。又过了几分钟,自己开始呼吸困难,他终于察觉自己摊上大事了。

紧急返回,不停告知实时情况

看到自己的情况,他忽然间想起了自己亲妹妹十年前曾经被一只蚂蚁咬伤中毒,几分钟后晕厥抢救,于是赶紧拉着朋友返回公路。

“我有点不舒服,你赶紧医院。我被蚂蚁咬了,等会可能会很严重。”廖先生说着坐上副驾驶,让朋医院。

在朋友医院的途中,他的情况越来越来重了起来。

“我现在眼睛有点睁不开了……前面的那辆车的车尾灯,也开始看不清了……我已经听不见你说话了……”廖先生不停告知朋友自己当时的实时情况。他的话,让朋友意识到事态有些严重。

“导航显示4分钟,你开快点,我嘴不受控制,说不了话了……”廖先生心有余悸地回忆到,这是他跟朋友说的最后一句话,随后便昏迷,失去了知觉。

确诊因遭蚂蚁咬伤导致过敏性休克

“患者廖先生是在被蚂蚁咬伤,全身出现皮疹,伴胸闷、气促半小时入院的。”医院肾内科医生罗忠明告诉记者,很快,廖先生被确诊患过敏性休克、急性寻麻疹、蚂蚁咬伤等。

确诊后,多名医护人员立即对患者廖先生展开吸氧、抗过敏、补液等一系列抢救举措。持续抢救约1小时后,患者廖先生的病情才稳定了下来,随后被送往病房继续治疗。

罗忠明医生介绍说,入夏以来,被蚂蚁或者是昆虫咬伤后入院治疗的患者非常普遍,被蚂蚁咬伤至休克的病例也不少,“被蚂蚁咬伤引起过敏性休克的患者,病情是非常严重的,如果不及时送医,容易引起呼吸、心脏骤停,危及生命。”

经过救治,患者廖先生的病情已经好转,并于昨日出院。

被蚊虫咬伤出现异状要及时送医

罗忠明医生提醒广大市民,户外活动时,市民最好穿上长衣长裤和鞋袜,并做好防护工作。首先要预防的是蚊虫叮咬,尤其是大蚂蚁如红火蚁、黑蚂蚁等,其在草丛中较多,危害性很大,人被叮咬后容易引起过敏甚至休克。其次是要预防被毒蛇咬伤,夏秋季节蛇喜欢在草丛中出没。再次是要预防黄蜂、蜜蜂等,被蜂叮咬后也易过敏。

“市民一旦被蚊虫叮咬后,也不要大意,出现异状要及时就医。”罗忠明强调说,平时大家以为被蚊虫叮咬后涂抹药膏就没事了,但一旦出现头晕、乏力、出汗、胸闷、心悸、气促等情况时,可能就已是过敏性休克症状,非常危险,严重者会危及生命,几乎无法自救,只能尽快送医。

蚊虫通缉令:别让它跑了

“广州地处亚热带,到了夏天,湿热的气候环境特别适合各种虫的生长繁殖。”南方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李华指出,在我们身边,除了蚊子和苍蝇等显而易见、早被人熟知的害虫之外,还“潜伏”着一些我们肉眼不易辨清或是不太认识的传病或致病性害虫,它们同样可能给我们身体健康带来不同程度危害。这其中,既有近几年随着致命病例的出现而逐渐被人们所熟知的蜱和恙虫,更常见的害虫还有螨虫、跳蚤、臭虫、毒隐翅虫等等。

“这些害虫不仅会叮咬人,引起人体局部出现不同程度的过敏反应,有的还可传播多种疾病。”李华介绍说,比如蚊子能传播登革热、疟疾、流行性乙型脑炎、黄热病等,跳蚤能传播鼠疫,都不是“善茬”。

1

白纹伊蚊:传播登革热

白纹伊蚊俗称花斑蚊,对人有很强的攻击力,一方面严重骚扰人群的正常生活,同时,还可以传播登革热等传染病,对公共卫生安全的威胁较大。

出没地:孳生在各类容器水体中,如各类缸、罐、坛、盆、瓶、轮胎等,特别是雨后积水中。

防范要点:及时清掉室内外积水,特别是房前屋后瓶瓶罐罐中的雨水。家养水生植物最好换成沙养,或同时在水体中养几尾小鱼,防孑孓孳生。室内可用蚊帐、纱窗,适当点蚊香、防蚊;室外活动穿浅色长袖长裤,适当涂驱蚊水。

2

螨虫:室内重要过敏原

螨虫是一种肉眼不易看见的微型害虫,尘螨的尸体、分泌物和排泄物都是可致病的过敏原,是导致敏性鼻炎,过敏性哮喘的主要元凶之一。

出没地:多潜藏在地毯、沙发、毛绒玩具、被褥、坐垫、床垫和枕芯等处。

防范要点:及时清理屋内灰尘和死角,比如空调过滤网、床垫、地毯等;定时开窗保证空气流通,保持室内干燥、通风,减少灰尘。

3

跳蚤

善于跳跃,吸血可引起局部剧痒、风团、水疱等,常伴有抓痕,血痂和继发感染,还可传播多种病原体,如鼠疫、地方性斑疹伤寒、野兔热、兔粘液瘤等。   

出没地:无特定之宿主,在人、鼠、猫、狗甚至有毛的物品(如地毯)上都可寄生。

防范要点:及时清理屋内地毯等有毛的物品,养有猫狗等宠物的家庭要勤给宠物洗澡。

 

4

臭虫

吸血寄生虫,能分泌特殊臭味。人被叮咬后,轻则皮肤发痒,重则皮肤红肿发炎、痒痛难忍,出现丘疹性荨麻疹。

出没地:卫生环境差的室内床架、墙壁、天花板、桌、椅、书架、被子褥、草垫、床席等的缝隙和糊墙纸的后面。

防范要点:搞好室内卫生,定期清除杂物,勤洗床单、衣物,常晒床垫、床板。

5

隐翅虫

以食腐为生,常见于腐烂动植物周围。虽不会蜇人,但是体内有毒液,被人打死后毒液流出可引起人体局部急性皮炎,痊愈后伤口可留下色素疤痕。

出没地:白天居水沟、池塘等潮湿地或是杂草丛中,夜间出来活动,有趋光性,喜欢绕日光灯等光源飞行;飞进室内后好呆在天花板、家具、衣物表面,会落到人体上四处爬行。

防范要点:进入室内随手关好纱窗防虫;在室外遇到隐翅虫停留皮肤时,不要用手直接拍打,应吹气将它赶走。

6

蜜蜂

夏季适合户外活动,加之暑假来临,不少家长喜欢带着孩子到户外游玩。一不小心,就可能遇到蜜蜂的侵扰,被它蛰伤。

应对方法:一旦被蜜蜂蛰伤,应用针尖或镊子挑出蜂针,注意必须无菌操作。将伤口四周皮肤捏起,使伤口暴露,然后挤出或用嘴吸出蜂毒。因蜂毒呈酸性,可用肥皂水、小苏打或淡氨水等碱性溶液擦洗伤口,局部涂解毒搽剂或糖皮质激素外用。伤口肿胀时可冷敷,亦可用蛇药片研碎后,用冷开水调成糊状外敷。

7

蜱虫

每年4到10月都是蜱虫的活跃期,在树林中晨练、户外游玩时都要加以注意。蜱虫身上携带的病原容易引起疾病。它会将自己的头埋在人体的皮肤内吸血,同时分泌有害物质。若不及时取出,轻者引发皮肤疾病,重者甚至危及生命。

应对方法:一但发现身上有蜱虫,千万不要硬拽,因为蜱虫嘴上的倒刺可能深入体内。可以用酒精涂抹蜱虫,然后用镊子取出,千万不要用手触摸,如发生高烧等症状,应该尽快就医。蜱虫咬伤后,可能会有一到两周的潜伏期,所以在这段时间里仍需进一步观察治疗。

8

蚂蟥

蚂蟥又称水蛭,一般栖于浅水中,但在亚热带的丛林地带,还有旱蚂蟥成群栖于树枝和草上。蚂蟥致伤是以吸盘吸附于暴露在外的人体皮肤上,并逐渐深入皮内吸血。被叮咬部位常发生水肿性丘疹,不痛。

应对方法:发现蚂蟥吸附于皮肤上时不要惊慌,切不可强拉,否则蚂蟥吸盘将断入皮内引起感染。可用手掌或鞋底用力拍击,经过剧烈的震打以后,蚂蟥的吸盘和颚片会自然放开,或用食醋、盐水、烟油涂擦叮咬处,蚂蟥就会放松吸盘而脱落。

9

蚂蚁

蚂蚁虽小,但一般人被叮咬后会很快出现痒感、红肿,严重者因痛痒剧烈、难以忍耐而不停搔抓,也可在全身多处出现大小不等的类荨麻疹样的疱疹,被叮咬处多为手指、前臂、足趾、足背,仔细观察可在这些突起的疱疹上发现针尖大小的出血点,个别可见局部漫肿及小脓疱。

应对方法:清洗局部后可用解毒搽剂外治或糖皮质激素外用。内服药可用抗组胺药,对因抓搔而个别肿胀严重及继发感染者,可适当考虑用抗生素及皮质类固醇激素治疗,效果比较好。

来源:广州日报(guangzhoudaily)、健康有约(gzrbjkgj)、金陵晚报(jlwbwx)

觉得有用,记得给小编一个!

编辑左脚

杭州日报诚意出品

更多新闻下载杭州首席新闻客户端

“杭+新闻”

长按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topaying.com/jlwbyx/1448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