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探春远嫁应该是最让人惋惜的一幕。关于探春嫁去了哪里,众说纷纭,个人认为是邻居半岛泡菜国。因为有清明节,有江(汉江),有风筝,与中国一衣带水,这为贾家抄家之后,探春和宝玉还有一次见面也有了依据。毕竟如果嫁得太远,将很难见面。
一帆风雨路三千,把骨肉家园齐来抛闪。恐哭损残年,告爹娘,休把儿悬念。自古穷通皆有定,离合岂无缘?从今分两地,各自保平安。奴去也,莫牵连。
贾探春的曲子读来最让人伤感,原因在于非常简单,都是白话。直接讲了她远嫁遥远他乡,再不能和父母相见的绝望和不舍。但其中未尝没有认命以及豁达。
贾探春虽然是庶出女儿,却是贾家子弟中最有见识者,看她协理荣国府在大观园改革和荣国府浪费问题上的魄力和决断,不失为贾家真正改革家。如此人才,恨不生为男儿。探春也慨叹:
我但凡是个男人,可以出得去,我必早走了,立一番事业,那时自有我一番道理。偏我是女孩儿家,一句多话也没有我乱说的。
探春的悲剧是空有凌云志气,却不得施展。八十回迎春出嫁后,应该紧跟着探春就要出嫁。而她这次,将嫁的更远,甚至永远不能回到家乡。“一番风雨路三千”,这是个长距离的描写,不是精确到就是三千里,而是代表了遥远。探春远嫁异国他乡,她担心父母老迈伤心过度,所以劝解他们放心,“休把儿悬念”。贫穷富贵变幻无常,聚散离合也是人之常情,从此以后,我们天各一方,要各自保重。我走了,不要再依依不舍,牵挂留连。
曲子非常简单。但也非常哀痛。其中割舍不断的骨肉亲情让人不禁痛断肝肠。但探春就是探春。面对不可更改的命运,她表现出了巾帼气概,用了“有定”,“无缘”,“休”,“去”,“莫”这几个字词堆砌出一往无前的气魄,让人不舍,却又安心。以她的能力,哪怕异乡,也会很好。
《柳絮词》有强烈的暗示各人命运的含义。探春的《柳絮词》是与贾宝玉合写!
空挂纤纤缕,徒垂络络丝,也难绾系也难羁,一任东西南北各分离。(探春)落去君休惜,飞来我自知。莺愁蝶倦晚芳时,纵是明春再见隔年期!(宝玉)
探春在上半阙词讲了自己终将骨肉分离,天各一方的事,贾宝玉却又带给她希望。让她不要惋惜,他有道理。
探春远嫁,几乎不可能省亲的。那就只有贾宝玉去看她。八十回后发生的故事都是猜测,我认为贾宝玉家破人亡后,不得已的情况下抛下发妻薛宝钗背井离乡,应该会有去到探春远嫁的地方,与探春有过一次见面。“纵是明春再见隔年期”表达了虽然为时已晚,再见物是人非,但终究兄妹二人还有一见!
关于探春的结局,其实是注定客死异乡的。一个离了家的女儿,远嫁他乡,就如断了线的风筝,一去不复回!
欢迎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topaying.com/jlwbyx/154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