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喜欢收藏故纸碎片

《红十字会服务处的塔》从塔形看,应是今鸡鸣寺南京市委旁的“还都塔”(即“和平公园钟楼”关于该塔名称,始建于何年,众说纷纭,目前尚无定论)有两面旗帜,一面大概是民国时期的“国旗”,另一面有明显“红十字”标志塔旁有条小河,疑是珍珠河这或是某年(大屠杀?)红十字会在此设的一个点?署名是“邹忠仙小朋友画”

笔者对民国教育比较感兴趣,故将这页“故纸碎片”借《金陵晚报》“老南京”刊发,期待画作的作者本人或家属“认领”——画的作者还有王长寿、侯国荣、张辉、项发清、孙中立、杨庆吉、潘娜、舒源茂、曾民寿、郑民贵等 张昌华

有少数几幅是外地作者画的,大多数反映社会生活如《小火轮》(胡宝林画),还有家庭住址:句容县龙潭镇进士坊五金陵晚报团购网号《兰州附近黄河上的交通工具——皮筏》(王志强画)

《玄武湖》十分稚拙有趣,画的是玄武湖的全貌:巍巍的城墙,耸立城墙上的玄武门,进门后的大马路和两旁的树木,湖面荡漾的小舟,远处的翠洲,以及远景紫金山其格局与今日玄武湖几乎毫无二致落款依稀可辨:“冯绍溢,六岁”另一幅《玄武湖之五洲公园》,笔墨显然要老练成熟得多落款是“国民学校六下级王行宣”

有幅《新年猴戏》,画得十分生动,耍猴人在敲锣,猴子在道具前表演署名是“评事街中心国民小学一下黄祥鹭”有位名陶龙生的小朋友,六岁,画了两款不同型号的小汽车,不仅酷似,且字写得相当漂亮

张昌华,1944年生,安徽无为人中学文化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原江苏省作协理事,原江苏文艺出版社副总金陵晚报团购电话编辑,资深文学编辑当过兵、教过书,上世纪80年代初当编辑曾为鲁迅、巴金、冰心、萧乾、冯友兰、梁漱溟、朱光潜、季羡林、苏雪林、柏杨、林海音、董桥以及顾毓琇、聂华苓、夏志清等出版过书

《飞机在上空洒ddt》让人费解的是飞机洒ddt,不在田野上,而是在汽车奔驰的有民居有树木的大马路上是否防瘟疫?如与《红十字会服务处的塔》联系起来看,似有关联,是否1937年大屠杀后有瘟疫迹象?署名是“大行宫小学四上葛子坤”如果葛先生健在的话,会给我们解开这一谜团

我猜测,这或是当年南京教育部门印刷的小学生美展小册子,也可能是从多本报刊上剪贴而成从画面流露的信息看,大概是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如果这些作者健在的话,都是七八十岁的老人了我想金陵晚报网,作者本人或其后人看到父辈七八十年前的稚嫩的画作是件多么有趣的事情,当来“认领”收藏这段历史

我信手拣了几幅画作,略作介绍:

画作最多的是反映小学生校园生活,诸如表现爱国的《小学生吹号升旗》(无署名);讲礼貌的《恭喜恭喜》,署名“火瓦巷小学二上汪作周”;《天雨上学》(无署名);《捉蟋蟀》(王正林画);《我的猫和狗》(邓府巷小学四上陶范生);《三牌楼小学》(五上,储发澄十一岁);《写字》(边营中心国民学校五年级张金铨)

《一个学生的家长》是一幅人物素描从脸型和着装看,不像是汉族人,长发,大包头,衣上有盘扣,还披着披肩有朋友说像少数民族彝族,署名是“木里小学生画”我看小作者画的或是自己的父亲

张昌华简介

我承认,这个标题有点“标题金陵晚报团购网党”的味道,目的是吸引读者的眼球,引起大家关注,请那些相关者来“认领”认领什么呢?一批七八十年前的旧画稿我喜欢收藏故纸碎片,不知何人何时何地,送我两页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儿童创作的美术作品,不是原件,是被缩小后压缩在两张a4纸上的复制品没有书眉,没有出处这些作品的署名体例也不一致,甚而杂乱; 但部分作品表明所在的学校、年级和作者名,多为南京市小学生画的

有数幅作品有明显模仿丰子恺漫画的痕迹,如《农夫》、《儿童花园》等值得一提的是有幅童工画的《我的一天生活》(叔寅),以连环画形式,反映他童工的生存现状六个画面用一组文字表述:“我是蚌埠的一个学徒,生活很苦,在太阳还没有出来的时候,我已经在门前洒水扫地了把地扫金陵晚报服务电话过之后,我便给老板娘烧锅吃过早饭之后,我便挑水我又得带小老板玩人家吃饭我等着盛饭在晚上很晚了,我才有空去写一点字每天我到十一点才能睡觉
白癜风医院
白癜风医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topaying.com/bbzz/101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