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说金陵十二钗判词和曲子:古庙与美人
?作者:君笺雅侃红楼
?插图:孙温《绘全本红楼梦》
贾迎春的判词后面是贾惜春。
惜春是贾家四春年纪最小的一个,比黛玉大概还小着三四岁,比贾兰也大不了一二岁。
虽说与贾宝玉关系最远,血缘要追溯到宁荣二公之父,二人是一同高祖。
但古代宗族谱系,惜春仍是贾宝玉族妹。论起亲疏:迎春是从妹,惜春属堂妹。
惜春排在凤姐几人前面,实因族妹是同姓人,要比外姓人嫂子更亲近。
我是君笺雅侃红楼,为您讲述《红楼梦》里的那些事儿。
(第五回)后面便是一所古庙,里面有一美人在内看经独坐。其判云:
堪破三春景不长,缁衣顿改昔年妆。
可怜绣户侯门女,独卧青灯古佛旁。
惜春的判词图画场景简单明了,只有:古庙和美人。
古庙代表归宿,惜春日后与父亲贾敬一样,出家去了。
美人就是惜春,韶华年纪却常伴青灯古佛。
图画表现的惜春人生和经历,一清二楚。与迎春的判词图画类似,仿佛并没有什么太多可说。
但就像史湘云判词图画一样,线索越少,越要注意背后呈现的细节,曹雪芹肯定不会辜负和敷衍了事。
细看贾惜春的判词图画,仍有很多值得一说的细节。
首先,庙是古庙。
《红楼梦》里出现过好几座庙,贾家铁槛寺是家庙,不但时间不过百年,更是和尚主持,惜春不会去那里出家。
葫芦庙被一把火烧没了。水仙庵距离太远,关系不近。
还有水月庵(馒头庵),地藏庵,善才庵等都不是善地,惜春不可能像芳官她们落去那里。
大观园栊翠庵,随着贾家被抄家,妙玉都住不得,肯定惜春也留不下。
而根据妙玉“美玉落泥垢”的判词图画提示,贾家抄家后,妙玉所谓“无瑕美玉遭泥陷”。只是被迫离开贾家栊翠庵,不得已回到家乡姑苏香雪海的玄墓蟠香寺,令她美玉一般高洁的德行,再卷入泥垢一般的名利红尘。
玄墓蟠香寺,就是一座古庙。惜春最有可能投到妙玉门下,随之南下回到玄墓蟠香寺出家。
而关于妙玉和贾宝玉,还有昔日瓜州渡口一见缘分,也当与惜春有关。
其次,美人看经。
贾惜春从小心愿,就是“剃了头发做姑子去”。
当初她在周瑞家的送宫花时说出这个话,别人都以为是玩笑,殊不知她是认真的。
那次送宫花时,惜春正和小尼姑智能儿玩耍,也影射她的出家结局。
周瑞家的一路送宫花,要非常注意众人当时的行事。不提。
惜春出家之心甚坚定,与父亲贾敬一心好道如出一辙。不愧是亲生父女。
竟有人谣言惜春不是贾敬亲生,可是没看懂作者明示。
由于母亲早逝,父亲、哥嫂弃她不顾,是贾母吩咐王夫人抱来抚养……惜春从小性格孤介,六亲不近,也与贾敬如出一辙。她的出家,也算是对父亲的继承或者是不愿面对的和解,终究她无法改变的是血缘和命运。寺庙或许是她离亲情最近的地方。
冷子兴演说荣国府,提到贾敬时用了“贾代化也养了两个儿子”说法。贾敬无疑借鉴自明代嘉靖皇帝的人物,都是小宗入大宗为“养子”。
惜春被荣国府收养,也影射出贾敬的人生。
反之,惜春的幼年经历和父亲影响,才是导致她一心出家的根源。
贾府败亡前,惜春肯定已经出家才不受连累。
出家于佛前,让她心愿圆满,求仁得仁,自是安心读经,怡然自得。
最后,美人独坐。
贾惜春日后在庙中修行的经历,从画面读经看出很规矩,也很规律。
一方面是指她自愿出家。
另一方面也指她出家后人生很平静。
她所在寺庙,不存在智能儿在馒头庵那样的急迫,一心想要秦钟救她出火坑。
馒头庵和地藏庵都是在做半掩门生意的肮脏地方。
惜春若是在那种地方出家,自无幸免。早都一死了之,哪还容她能安心读经做功课!
只有她被庇护于一处安全的所在立足,才能淡然独坐,一心读经。
京中附近任何地方,都不足以对惜春如此庇护。也唯有妙玉的玄墓蟠香寺可以接纳惜春安心修行。
当然,以上也是从画面推演而来,是不是见仁见智。
不管如何,简单一幅图画给出很多细节,就是曹雪芹的高明处。而更多信息,还在四句判词中,下回再讲。
?以上观点根据《红楼梦》80回前故事线索整理、推论。
#优质作者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