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中舍身救战友雪域高原铸丰碑金陵

白癜风是怎么造成的 https://m-mip.39.net/nk/mipso_4519302.html

《金陵晚报双拥周刊》年10月23日版

空中舍身救战友

雪域高原铸丰碑

国际关系学院江苏籍毕业学员吴建被陆军追授荣誉称号

□通讯员 侯国荣 陈萌

10月17日上午,西部战区陆军在76集团军某旅隆重举行陆军追授吴建同志“献身强军实践的模范连长”荣誉称号命名大会。这是陆军领导机构成立以来授予的第一个荣誉称号。陆军政治工作部副主任江前明、战区陆军司令员何卫东、战区陆军政治工作部副主任曹广生、76集团军政委张红兵及机关同志,宁夏回族自治区副主席许尔峰等地方党政领导,吴建同志亲属,以及该旅官兵近千人参加大会。

  事迹回放:雪域高原,空中舍身救战友

  吴建籍贯江苏如东,生前是该旅一名特战连长。年7月6日,吴建所属连队在海拔米的雪域高原组织武装伞降训练时,突发两伞相插特情——连长吴建的伞衣与战士水生岩的伞衣紧紧缠绕在了一起。在只能保全一伞的生死关头,吴建主动放弃飞掉主伞和打开备伞的机会,果断与小水伞衣分离,不幸极速坠地,英勇牺牲,年仅30岁。吴建牺牲后,他的事迹感动军营内外,《伞魂》《他把微笑留给蓝天》等文章在人民网、中国军网等余家网站推出,网友发帖、跟帖达多万人次。烈士“回家”时,万余乡亲自发手捧鲜花,拉着“迎接英雄回家”“英雄一路走好”等横幅……

吴建(右一)带领战士们在严寒条件下训练(照片均由部队提供)

  英雄成长:“诱狼行动”,一战成名

  那年数九寒天,吴建所在旅参加“红蓝”对抗演习战局胶着。旅长王炳军打出手中“王牌”——由特战三连对“敌”指挥所实施破袭。

  黎明时分,作为“诱狼行动”的总指挥、特战三连连长吴建已连续两天“脑没停、人没睡”,他站在作战地图前反复酝酿行动方案。晨曦微露,吴建迅速在作战地图上标出主攻轴线——两个鲜红色的大箭标拖着长长的尾巴,戳向“敌”指挥所。

  绕行60公里,舍近求远攻其不备!武装奔袭行进至贺兰山某地域时,先头勘线的几名特战队员发现连队在暴风雪中迷路了,被一处悬崖峭壁挡住去路。子夜时分,伸手不见五指的荒漠中隐约传来饿狼的低嚎声。“不入狼穴,焉得狼子。迅速攀崖!”吴建当机立断,率先背起绳索,身如飞燕向上攀爬起来。特战三连抢“敌”一步翻越绝壁“断魂崖”,赢得了攻击主动权。

  攻击行动开始,吴建带领侦察分队兵分数路摸到“敌”指挥所两翼,发出阵阵狼嚎以吸引“敌人”,并四处开枪扰乱“敌人”的判断。顿时,“敌营”阵脚大乱,而这时苏指导员带领的主攻力量快速直插敌营,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端了“敌人”的指挥所。

  这次“诱狼行动”吴建一战成名。“打仗有狠招,招招打在‘敌’七寸上!”旅政委杨岳辉由衷感叹说:“本次行动,吴建立了头功,为全旅首战告捷发挥了关键作用!”

  “天狼勇士”,决不放弃

  从特战尖兵再到特战连长,13年来,吴建用血水和汗水书写了一名特战连长破茧成蝶、拼搏进取的血性担当。年,吴建从解放军国际关系学院毕业。当排长后一次体能考核,5公里武装越野垫了底,给他“当头一棒”。既然选择了特种兵,就要成为敌人眼中的“魔鬼”、战士眼中的“狼王”。

  “拼死也要练出个好样儿来!”从此,吴建疯狂挑战极限:练倒功,别人倒5次疼得受不了,他却连做二三十次才罢休;引体向上,每次拉到手心磨起血泡钻心疼,吃饭时连筷子都拿不住……他还分别向5名素质过硬的班长拜师学艺,专门进行射击、障碍、武装越野、攀登、战术等5个课目的强化训练。真是“拼命三郎”,不到一年,不仅熟练掌握了伞降、狙击、潜水、爆破等20多项特战技能,还在全旅分队军官5公里武装越野考核中刷新了纪录;在手枪射击、狙击步枪创破纪录比武中,取得了环的满分成绩,荣耀入列旅“天狼突击队”。

  那年3月,旅“天狼”集训竞赛展开。担任总教官的旅长王炳军一开始就别出心裁来个“下马威”,全体队员负重25公斤,奔袭20公里“热身”;引体向上、武装攀登、应用射击等课目动态连考,有几名队员实在受不了这近似“非人的折磨”,当场申请退出。“只要有一口气,绝不放弃!”吴建斩钉截铁地说。然而,3年前吴建就因超负荷训练患上关节炎,大强度超负荷运动让他旧病复发,每天训练,他仅靠打封闭针止痛。

  热浪滚滚的戈壁滩上,气温高达四五十摄氏度。“不好,剩下的水不多了!”“别慌,我有办法!”吴建提出:蛇血止渴。正巧,10米开外一条眼镜蛇正直挺挺地扫视着。“小心,这是毒蛇!”吴建掏出匕首,箭步跃到蛇侧一刀砍下蛇头,抓起蛇身即示范蛇血止渴技能。经过一个月血火、生死搏击,吴建以全优成绩夺得“天狼勇士”桂冠。

  立“军令状”,试飞新型动力伞

  某新型动力伞训练难度大、技术要求高,容易出训练事故。吴建主动请缨试飞试训,并立下了军令状:“首飞成功,当年形成战斗力!”

  吴建从连队挑选了8名特战骨干,白天练操作,晚上搞研究,累计记录了万余字的笔记。他还提出分步分级训练法,让每个特战队员对操作烂熟于心。经过2个多月刻苦训练,三连官兵相继完成了大漠戈壁定点伞降、复杂天候下飞行侦察等训练任务,使动力伞当年就形成了战斗力。

  借助动力伞进行伞降突击,既是动力伞训练的高难课目,又是特种兵制胜的“杀手锏”。为了实现隐蔽突防、快速空降的目的,吴建带领伞降骨干,经过研究论证和投放假人试验,决定在大纲规定值的基础上把高度降低50米,挑战空中“死亡地带”。吴建深知,动力伞飞行高度每下降1米,特战队员就离死神近了一步,但战场胜算就多了一分。为提高组训的科学性,吴建把伞训平台由3米提高到5米,模拟跳伞次数由每天次提高到次。半年苦练,第一个腾空而起,拉伸、俯冲、掠地打击……连队10余名特战骨干,一口气在空中完成了10多个特战飞行动作和伞降突袭课目。

  战友回忆:全身20多处伤疤,他的血性看得见!

  “训练不怕苦,打仗不怕死!”连长的血性看得见、摸得着,他身上20多处伤疤就是最好的见证!

  战士李阳回忆说,年年初,吴建作为旅里参加全军特种兵比武的种子选手,备战集训时不慎扭伤了脚,没医院。低姿匍匐前进,由于伤脚不灵活,腿部被突出的尖石划出长口子,鲜血染红裤腿。他全然不顾,直到抓获最后一个“敌人”。这道伤口变成疤留在了吴建身上。

  视荣誉高于生命,面对强手敢亮剑

  “吴连长是我最敬佩的人!”战士罗存林讲述了一件事——

  那年,赴土耳其参加特种作战联训联演,吴建挑战水下进攻最危险的训练课目“蛙人”潜艇爬管——需深潜水下30米,承受比地面大4倍多的压力。稍有闪失,轻则耳膜穿孔,重则七窍流血、窒息而亡。

  吴建毫不犹豫,迅速背好25公斤重的潜水装置,“哧溜”一下钻入海水中……到达海底深处时,巨大的压力致使吴建的耳膜和心脏产生剧烈的疼痛,眼珠子有种往外“蹦”的感觉,导致视线模模糊糊。胸闷难耐,呼吸困难,恐惧随之而来。

  呼吸、深呼吸,吴建加快了呼吸频率,身上的痛苦症状却丝毫未减。他忍着剧痛,全力抠着管槽艰难前行,短短的鱼雷管模拟器,足足爬了27分钟!当吴建冒出水面时,沙滩上掌声欢呼。

  集训结束,教官拍着吴建的肩膀说:“你是最优秀的特战学员!”

  甘当“活靶”,助战友练就“一枪毙敌”真功

  “瞄准目标,狙击一组,打!”一声令下,百米开外的靶壕前,吴建手持托着鸡蛋的“勺子”,组织进行“信任射击”课目的训练。从打“假人靶标”再到打“真人靶标”,特战三连的每个官兵,在吴建的“以身示靶”中,逐步克服心理障碍,练就“一枪毙敌”的真功夫。

  “枪响半秒钟,枪下几年功”。吴建敢当“活靶子”,源于他的自信。

  贴近实战科学组训,屡出奇招

  特战队员吴阳记忆犹新,贴近实战,吴建屡出奇招。狙击步枪实弹射击平时训练只有米,吴建却将靶标设在米、米、米等距离上。“敌人不会总出现在米的距离上,真正的特战队员不能被条件所限!”

  实弹射击,吴建要求所有队员趴在草丛里,结果平时“百步穿杨”的神枪手,有的剃了“光头”,有的勉强合格。

  吴建就以“训练与实战究竟有多远?”为题组织“头脑风暴”。半年下来,特战三连彻底打破“定米数”“出死靶”的训练惯例。组训方法在集团军推广。

  英雄父母 盼望能替儿子收养个女儿

  两年过去了,吴建生前所在部队的战友和退伍战士总会去看望他的父母。

  二老悲伤难去,却坚强地生活。

他们最大的愿望就是能够收养一个女孩做孙女,抚养她长大。得知二老的这个愿望后,部队领导和当地都在行动。虽然至今还没有找到合适的孩子,希望这次能在《金陵晚报·双拥周刊》的传播中,梦想成真。(原载《金陵晚报·双拥周刊》年10月23日,照片均由部队提供)

南京双拥精彩回顾,欢迎在此点击阅读:

陆军工程大学“爱心向黔进”纪实/好人家乡报道

中央和各地媒体聚焦首届“南京军中好人”

首届“南京军中好人”发布分享会及相关报道

8月1日起,军人到南京可免费乘坐公交地铁等

中国社会报:兵城南京,满满双拥正能量

七一,聆听百岁老红军秦华礼讲长征故事

一组老照片,见证南京政治学院40春秋

《南京双拥》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topaying.com/jlwbls/1094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