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薇随笔永存于心的年味李小丽

北京较好的酒渣鼻医院 http://pf.39.net/bdfyy/bdfzd/210310/8733705.html

“律转鸿钧佳气同,肩摩毂击乐融融。”

转眼间,年的钟声也已“兵临城下”,只待这钟声敲响新夜,我轻捻绿植,为将至的一年敬奉一缕烟霞。

我喜欢年,因为过年能带来久违的欢聚。这是漂泊天涯的“浪子”从四面八方重归故土的期盼,是新时代与老旧时光的交融与对话,捧着一碗热腾腾的饺子汤,为“抽”中了反复洗净后躺在饺腹里的硬币而欣喜若狂。年总是如此神奇,将少年与耄耋之人一同带回童年的“信马由缰”。这一天,是不会累的。“家人闲坐,灯火可亲。”亲人的陪伴是这一年里最温柔的时光。围案闲话,剪纸窗花,仿佛想把一年的感情积蓄拍在这里,“财大气粗”地喊着“不必找零”,内心却笑开了花。此时,当爆竹的星火在空中荡开了涟漪,迸射出的不仅是年味缱绻的种种牵挂,更是万家灯火的点点繁华。

《忆江南·新年》中写道“新年到,老幼尽开颜。倒数声声天地响,腾星点点世人欢。守夜不思眠。”过年的传统在于人心归向、古朴如画。古人把年味酿进了那半盏酒中,刻进了迎春的桃符之中。

小时候的年味那是久远的回忆,如今回想起来却依然鲜活,历历如绘。它藏进了暖和的新棉袄里,塞进了鼓鼓的压岁红包里,然后又从爆竹与烟花声里蹦出来,最后全部融进了那一桌丰盛佳肴的年夜饭里。

现在,现在年味跑去哪了呢?在这抗击疫情关键点的春节,没有了从前的满城烟火,万盏孔明,还有从前的年味吗?

余秋雨曾言:“心中若有桃花源,何处不是水云间。”我想,倘若心中有新年,年味自会显现。

今年的年味应该是甜的。习近平主席在年的新年贺词中说,我们向深度贫困发起总攻,啃下了最难啃的“硬骨头”。我们还要咬定青山不放松,脚踏实地加油干,努力绘就乡村振兴的壮美画卷,朝着共同富裕的目标稳步前行。

今年的年味或许是苦的。在过去的年里,严峻的病毒战役正式爆发,以出乎意料的传染速度,迅速波及了全国甚至全球,大街小巷冷冷清清,春节,似乎失去了火热的气氛。而今,全球累计新冠肺炎确诊病例超过了1亿例。这一年,世界经济陷入上世纪30年代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衰退,新的一年,疫情防控依然任重道远。

今年的年味可能是酸的。在新型冠状病毒的阻拦下,“常回家看看”成了一种奢侈,然而,我们不得不放下所谓的意气用事,只有在心里默默挂念,留下酸楚的泪水,我们懂得保持距离既是对自己的保护,也是家人的保护,更是对社会的尊重。酸酸的年味,比往年多了一份关心与牵挂。

今年的年味更是辣的。历史长河奔腾不息,有风平浪静,也有波涛汹涌。我们不惧风雨,也不畏险阻。全国各地积极响应号召,人民耐心配合,炽热的激情、火辣辣的号召,时刻鼓励着全国人民。辣辣的信心,是年味最好的体现。

冯骥才说过:“浓浓的年味,其实是被我们自己的无知消解的。”真正的亲情,不会因为疫情而消散,而是会在思念和关爱之下更加凝实,同样年味作为亲情的表现形式更是会愈加浓郁起来。虽然我们的春节并不完美,但我们真真切切感受到了各地中华儿女由衷散发出的人间真情,这正是年味的内涵啊!年味并非张灯结彩炮仗声声,并非大快朵颐的腹足,也并非能够放假在家的休憩,而是心灵停靠在避风港中的安逸。

在这饱经风霜的新年,我们无法遥望烟花的绚烂,但我们仍安稳地躲在天使的羽翼之下,这又何尝不是一种年味呢?

年味将永远留存于我们每个人的内心深处。

作者简介:李小丽,笔名莯雨。中国微型小说学会会员、淮安市作家协会会员、金湖县作家协会副秘书长。文学作品偶有获奖,作品散见于《牡丹》《青年文学家》《唐山文学》《辽河》《今古传奇》《嘉应文学》《河北日报》《劳动午报》《自学考试报》《浙江工人报》《春城晚报》《金陵晚报》等纸媒刊物,小小说《进贡》入选《百花园》全国小小说创作高级研修班学员优秀作品集(第二期)。

征稿启事: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topaying.com/jlwbls/1281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